本刊讯 8 月23 日,由网安国际论坛(InForSec)主办、清华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协办的互联网治理与域名系统安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清华大学、中国信通院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围绕互联网治理中的问题与挑战、互联网协议制定、国际互联网社区的工作和管理、互联网基础资源服务的进展等相关话题展开探讨。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企业的相关研究人员超过2400人通过线上和线下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钱华林在致辞中对近日传闻“我国要向美国交纳4 万亿网费”等不实言论进行了驳斥,他指出,美国可以操控根域名服务器删除中国顶级域名从而中断中国互联网不太可能。他表示,互联网安全包括两个维度,第一是应用安全,第二是基础设施安全。在基础设施层面,互联网基础设施并非由某个国家控制,此外,由于存在大量全球根域名服务器镜像,不太可能出现所有根域名服务器都中断的极端情况。
清华大学教授李星介绍了IETF 的历史发展,并分享了参与IETF 互联网协议标准制定的经历和体会。李星表示,成功的互联网协议应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需要有价值,真正满足需求;第二,可以逐步地部署;第三,操作代码具有可用性且不受使用限制,规范和维护具备开放性;最后,要成为新标准的技术,只改善10%的性能是不够的,要有90%或者数倍的改进。
就如何突破核心技术建设网络强国,李星教授认为,应把握好三点: 一是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如参与互联网RFC 标准制定;二是国际组织的话语权,如参与IETF、IAB 等组织;三是基础设施的掌控权,如对IPv6 网络、路由、域名等基础设施的掌控。
中国信通院互联网治理中心副主任、ICANN 政府咨询委员会前副主席郭丰从回顾、进展和展望三个方面对全球互联网治理进行了论述。他表示,互联网基础资源是诸多治理问题的原点和开端,互联网发展成为最重要的社会与经济运行平台,互联网治理议题不断扩展、领域不断延伸。当前,全球互联网治理进入了格局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利益调整期,旧的问题还没解决,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局面更为复杂。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是工业(产业)互联网,新型互联网资源治理将引发更多关注。
CNNIC 主任助理、APNIC 执行委员张跃冬介绍了资源公钥基础设施(RPKI)的发展趋势。他认为,现阶段,RPKI 在相对完备的技术体系及广泛的推广应用方面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对此,业界将持续制定RPKI 系列标准,指导RPKI 部署及应用的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IP地址分配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安全建设。
ICANN 副总裁兼亚太运营中心总经理罗嘉荣对ICANN 的组织结构、使命、角色和价值观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ICANN 的使命就是保护互联网的安全稳定,作为自下而上多利益相关方的组织,ICANN 不会做违背公共利益的事,此外,完备的问责制度将保障ICANN 的工作符合全球互联网社群的利益。
ICANN 公共技术标识符(PTI)董事王伟分享了互联网基础资源服务架构情况。他介绍说,域名根系统功能结构分为根区数据管理和根服务器两块。根区数据管理机构负责维护全世界所有顶级域名的数据,而根服务器运行机构负责管理各自的根服务器,相互之间独立且地位平等,均以志愿者方式提供解析服务,与ICANN基于相互信任关系进行合作,但与ICANN互不隶属。
大会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互联网治理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与民间机构各自发挥的作用、中国参与国际互联网组织的情况、互联网根域名服务器的管理、IPv6 及域名系统安全扩展DNSSEC的部署与应用现状、中国DNS 域名解析如何跟进国际进展等话题进行了讨论。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奇安信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段海新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