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9月18日,全国公路系统党委书记工作座谈会暨全国公路政研会第30届年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公路系统、公路勘察设计行业的党委领导、政工干部15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公路政研会成立30周年,回顾70年来中国公路行业取得的伟大成就,重温30年来公路行业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及文化建设走过的光辉历程,以此向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致敬,向行业的几代先辈的艰辛付出致敬,向行业所有的公路人致敬。
大会围绕新中国公路发展辉煌成就、党建与政研工作取得新成效、公路文化建设“两路”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几大主题,设置了主旨报告、典型经验分享、实地调研等内容,在公路政研会成立30周年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给全国公路政研工作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公路学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长刘文杰在主旨报告中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公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公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与此同时,党建工作、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行业发展的定海神针,为推动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公路交通行业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全党上下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召开全国公路系统党委书记工作座谈会暨全国公路政研会第30届年会意义重大。”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织成员、副厅长雷天才在致辞中表示,政研会搭建了公路同仁交流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平台,共同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公路发展和交通强国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并以主题教育的先进成果推动引领公路行业的科学发展。
刘文杰表示,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交通运输先行理念,交通运输领域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迁,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运输服务能力连上台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先行官作用。历经几代交通人的开拓进取、不懈奋斗,中国实现了由交通弱国到交通大国再向交通强国迈进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运输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的历史性跨越,积累了许多独创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发展道路。
9月18日,全国公路系统党委书记工作座谈会暨全国公路政研会第30届年会在山西太原举行。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40年来,“中国路”“中国桥”已经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中国建设也享誉全球。
1949年,我国的公路总里程为8.1万公里。到1978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89.0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1倍。改革开放后,国家持续加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公路总里程迅猛增长,路网通达度显著提高。到2018年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85万公里,是1949年的60倍,年均增长6.1%;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0.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提高了49.6公里。
自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高速公路发展不断提速,实现从无到有再到覆盖成网的跨越式发展。到2018年年末,高速公路总里程14.3万公里,是1988的7130倍,年均增长25.8%,总里程居世界第一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百项交通扶贫骨干通道工程”等工程,农村公路覆盖面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到2018年年末,农村公路里程达到404万公里,通硬化路乡镇和建制村分别达到99.6%和99.5%。
纵观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则要看中国。2017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世界上已建成的跨度超400米的斜拉桥、悬索桥分别有114座、109座,我国分别拥有59座、34座;全球在建及拟建的主跨400米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分别为49座、37座,我国分别占据了39座、29座。
大会颁发“全国公路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奖
大会颁发“全国公路政研会杰出贡献”奖
大会颁发“全国公路行业优秀政研工作者”奖
大会颁发“全国公路系统优秀政研论文”奖
回望中国公路事业70年的发展历程,深感如今的成就来之不易。主要成就体现在构建了完善的公路网体系,有效地服务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公路交通科技进步支撑了公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规划、运行和管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等方面。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公路交通行业取得耀眼成绩的同时,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也结出了累累硕果。70年来,公路交通行业发扬“两路精神”“奋斗精神”和“铺路石”精神,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典型人物和模范集体,激励着当代公路人砥砺前行。当前,公路行业正经历重大的变革,党建引领、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一直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引。新时代,公路行业需要重塑全国公路是一家的行业归属感和文化共同体。
70年来,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始终勇立时代发展潮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做出了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贡献。与此同时,在历经风雨的漫长岁月中,勤劳智慧的公路人创造了与时俱进、绚丽多彩的公路文化,为交通文化、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不断发展,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为亮丽的色彩。
事实上,公路文化的建设可以上溯到“六五”“七五”期间,在当时开展的“两学一树”活动(学雷锋、学严力宾、树行业新风),使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深入。“九五”的五年里,交通部将“三学”活动延伸为学包起帆、学“华铜海”轮、学青岛港,创建文明行业的“三学一创”,要求以“三学”为载体,达到“一创”的目标。这期间,山西在修建太原至旧关高速公路中创造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于奉献”的“太旧精神”;以路为家、爱岗敏业,当好“铺路石”的四川甘孜公路总段养路工陈德华等,被交通部评为公路行业的先进典型。
时代变迁,榜样的力量却始终存在,始终激励着新一代公路人奋力向前。多年来,公路行业依托“以行业使命、共同愿景、交通精神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不断丰富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探索行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提升行业软实力,提升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各地公路局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建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各省市实地情况开展党建工作,并已然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且各有千秋。
近年来,山西省公路系统以创建党员示范路为引领,全面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巩固“围绕养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养建”的传统做法,以开展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十个起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实现了党建与养建的深度融合。
贵州省公路局继承、发扬“两路”精神的做法和成效,2019年6月组织开展了三代公路人重走川藏线活动,让年轻一代公路人实地感受了川藏线的艰险,深刻体会了“两路”精神的内涵;7月组织召开了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两路”建成通车65周年大会,将新时代贵州精神、斗争精神和“两路”精神融会贯通、生动诠释、深度拓展,激发了贵州公路系统全体职工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工作干劲。
甘肃公路局组织植树造林活动
泉州公路打造“活力党建”,唱响主旋律。
近年来,甘肃省公路局通过实地走访,共计调研了3个省属公路局、9个公路段,走访座谈干部职工189人,广泛听取了两级班子成员、机关党支部负责人、普通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形成的详实的调研报告,是甘肃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成果之一。
福建泉州市公路局通过打造“活力党建”,唱响主旋律;打造“规范党建”,夯实组织基础;打造“品牌党建”,服务中心工作;打造“人文党建”,践行服务理念;打造“智慧党建”,拓展党建阵地助推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车渡管理站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聚力主业主责,始终坚持把敢于担当作为第一责任;聚力思想建党,始终坚持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追求;聚力从严治党,始终坚持把基层基础作为第一重点;聚力纪律约束,始终坚持把清正廉洁作为第一准则;聚力发展大局,始终坚持把服务中心作为第一目标;聚力文明创建,始终坚持把文化提升作为第一品牌。
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作为生活必需品之一,道路一直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相生相伴。中国的公路在诞生之初,即传承了中华文化的优良基因,同时也吸收了“公路”带来的近现代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大公路人在实现公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不断提高行业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和公众能力的同时,不断加深对行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创新行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逐渐形成了具有行业特点的公路文化。
从公路行业本身来看,公路在文化传播、交流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公路孕育了公路文化,另一方面,公路文化也提升了公路建设的品位,改变了公路从业者的形象。犹如物质文明孕育了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也升华了物质文明,二者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以来,公路系统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公路基础设施的品位也不断提升,公路文化的发展给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公路不再仅仅是纯物质的基础设施,一些具有创新型设计、建设、管理理念的公路开始应运而生。
2007年,《204国道江苏段扩建工程文化公路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江苏省在国道204线的改建中,最早将“文化公路”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摆在了世人面前。江苏在此段文化公路的建设中,在串场河桥梁设计上,加入相关的文化元素,通过浮雕等来体现范公堤的典故。在全长549公里的公路上,则充分利用江苏文化的几个典型区域,将沿途吴文化、海派文化、江准文化、汉文化连接起来。
时至今日,公路在满足通行的基础上,也成为了各省市展示区域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窗口。而行业文化所体现的内质、所催生的精气神,也为新时代公路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奉献担当、敢于斗争的品质,逐步成为公路人前行的不竭动力。
以云南省公路历史文化传承馆为例,展示了云南公路发展成就、保存了云南公路发展珍贵的历史资料,是行业文化建设、科普工作的一项优秀工程。云南公路交通发展的历史引领云南公路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着前人开拓奋进的光辉足迹,运用先进的科技与设备打造路和自然和谐相处、相映成趣的美丽公路风景线,为建设交通强国和“最美云南”书写新的动人乐章。
而福建厦门则依靠打造独具特色的厦门隧道文化,引起了行业和社会的关注。厦门多隧道,环岛干道的黄厝、金山、曾山三座连续隧道群充分挖掘了厦门乃至闽南的地域文化,被喻为“厦门人文景观最美的隧道群”。隧道群根据厦门从唐至清的历史,以“盛世开元”“古思明州”“中左所营”“嘉禾故里”“鹭门观海”为题,分别对几座隧道的洞口景观进行命名、设计,使人们在穿越隧道的同时,亦能感受到人文历史与现代隧道工程水乳交融,完美结合。
云南公路历史文化传承馆
厦门环岛干道会展下穿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