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兰:人间重晚晴,暮年绘丹青

2019-10-22 13:09刘海东李珊珊毛喜悦
东西南北 2019年16期
关键词:工笔画研究会国画

刘海东 李珊珊 毛喜悦

古人有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果将吉林画家王淑兰的晚年生活勾勒成一幅画卷,想必一定是“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一般安然与惬意了。

2001年,因为挚爱,退休后的王淑兰开始习画,经过近二十年的磨砺,如今的她已步入古稀之年,虽为业余,却已具大家之风范:她工笔下的花鸟鱼虫鲜活灵动,呼之欲出;写意作品浓墨重彩,一幅“胸中藏丘壑,笔底气韵生”的架势,给无数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自2002年起,王淑兰陆续创作了国画《六顺图》《梳羽溢香》《竹兰之约》等作品,工笔画《齐白石》《盛世繁华》等更是斩获国内多项大奖,让业界为之惊叹。

在王淑兰撰写的题为《且将晚晴寄桑榆》的自勉文章中,她对自己的过往进行了大致描摹,其中一段“山川草木皆潇洒,花鸟鱼虫尽琳琅。桑榆暮景不堪虑,云霞如火伴夕阳”,道出了她对晚年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对于王淑兰来说,绘画既是梦想,又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她为之坚守,更为之痴迷。近年来,她所居住的社区也迎来了“绘画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前来“求学”,而王淑兰也常常不吝赐教。在彼此的相互切磋中,大家舞文弄墨,乐在其中。

且以书画伴余生

山水有情,花鸟有意,人物传神,物尽灵动。

在一间百余平方米的社区画室内,一番诗情画意的渲染,让这里俨然成了文人墨客的雅居:几十幅绘画作品争芳斗艳,大放异彩。远观,则色彩艳丽,线条柔和,姿态万千,栩栩如生。细看,则凡笔触之处以心入作,或工笔或泼墨,万物皆在一描一绘间,尽展风情。

每每谈及这些画作,王淑兰总是笑逐颜开,平日里话不多的她,瞬間打开了话匣子,介绍起来更是滔滔不绝。“你看,这山水画画得多好,一点不像业余学画者画的;还有这幅,工笔画的得十分细腻,学画也才两个多月。”谈吐温润如水,着装朴实得体,王淑兰每次出现在课堂,总能得到学员们的热情拥戴。

王淑兰介绍说,一起学画的“兄弟姐妹”大多是住在社区的退休职工,也有外来的,最大的年龄已经80多岁了。大家凭借对绘画的热爱聚集到一起,安享晚年舞文弄墨的惬意时光。在这里,没有师生之分,只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十几年前,王淑兰所在的社区组建了书画研究会,自此,社区画室便成了她的第二个家。她每周都会有一天的时间来到这里,讲解绘画要领,以画会友。这样的坚持,风雨无阻,即使生病也从不间断。而学员们对她的认真劲儿也早已有目共睹:课堂上常常会有她带来的竹子、树根、树叶等,甚至是自己子女孝敬她的螃蟹也被搬上了课堂,供众人围观起笔,“这样画出的画更鲜活,更接近实物。”一句话,让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也难怪有外人来访时,学员们总是禁不住为不善言谈的王淑兰代言,而站在一旁的她也总是简单回应,并配以嫣然一笑。对于她来说,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让更多老年人体会到书画的乐趣,已是最大的幸福与满足。

靠认真取得成功

幼年的王淑兰酷爱绘画,却走上了从医路,一干就是三十多年。退休后,她立志重拾儿时的梦想,悉心求教,将绘画作为晚年生活的寄托与向往。这期间,她拒绝了单位返聘,拒绝了其他文体活动,一心钻研起绘画来。

常言道:四十不学艺。但时年已过花甲的王淑兰却不以为然,硬是靠着一份执着挤进了艺术圈。

2001年,王淑兰退休后,进入了吉林省老年大学国画班学习,从工笔画学起,并先后师从吉林省著名画家张玉喜、甘雨辰、孙文铎、戴成有、张建华等名家。从他们身上,她不仅习得了绘画技巧,更是对他们的治学精神及德艺双馨的高尚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王淑兰说,绘画不分年龄,只要认真学,坚持学,就一定会有所成就。而她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但事实上,“认真”二字说来简单,要真正做到却并非易事。为了让画作中的牡丹花形神兼具,每年5月份,在牡丹花盛开时节,王淑兰都要到牡丹园里观赏,从早到晚,认真观察牡丹花在早、中、晚不同时段的不同形态,并将其生物特性熟记于心,然后将这些活生生的感悟体现在绘画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王淑兰创作的国画作品《梳羽溢香》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国际书画交流大展”比赛中荣获银奖,大赛的获奖作品还先后在中国桂林、比利时、加拿大、巴西等地巡回展出或被珍藏。随后,王淑兰又陆续创作了《国色天香》《盛世中华》等国画作品,均受到业界一致好评。

在王淑兰众多的绘画作品中,一幅《两小无猜》让她钟爱有加,“那是老伴儿去欧洲旅游带回来的水粉画,我非常喜欢,就尝试着用工笔的画法去画,没想到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还有几次,王淑兰在地摊上偶见齐白石、拿破仑等人物旧画,买回来尝试临摹。于是,工笔画《齐白石》《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就在这样的不经意间诞生了。

师古人不如师造化

国画作为中国的传统绘画,具有数千年的创作和传承历史,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王淑兰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来总结近二十年的绘画心得。她说,一幅好的作品,不仅取决于绘画技巧,更取决于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揣摩。比如画植物,就要了解其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生长变化;画动物,则要留意动物的形象、动态和习性,然后努力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精准地体现和融入到绘画中。这样作品才是鲜活的,而不是平面呆板的形象。

随着王淑兰对绘画艺术的探究,她的痴迷程度也与日俱增。在她的家中,收藏着各种花草、蝴蝶、蜻蜓、鱼、虾、蟹等标本,餐桌、地板上也常常被纸笔所占据。而每次外出旅游或写生,她都会按照惯例背上画夹,笔、墨、纸、砚、相机随身带,用她的话说就是:走到哪里,就学到哪里,画到哪里。

2005年,仅仅习画四年的王淑兰参加了由吉林省老干部大学书画研究会组织的“王玢瑞、孙秀芳、王淑兰个人书画作品展”,其中共展出王淑兰本人国画、油画作品共计20余幅,画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赞誉,有关媒体更是以《花甲老人举办书画作品展》为题进行了报道。而王淑兰的名字也逐渐被外界所熟知。

“师古人不如师造化。”王淑兰始终不渝地坚信这一点,她说,这是被书画界奉为至理名言的一句话,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书画创作必然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而她也正是身体力行,享受着这份书画带来的晚年幸福时光。

王淑兰

74岁,自幼酷爱美术,现为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会员,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创研员,吉林省书画院培训中心聘任画家,长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

十几年来,潜心创作,代表作品有《六顺图》《两小无猜》《梳羽溢香》,以及工笔画《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齐白石》《盛世繁华》等。

猜你喜欢
工笔画研究会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波兰睡眠研究会
《难忘岁月》(国画)
建章立制提升研究水平
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书画摄影作品选登
陈孟昕工笔画作品
吴绪经工笔画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