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重要指示精神,提出黑龙江要肩负起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等重大责任,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我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必须自觉强化“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切实增强保护利用好资源、为黑龙江生态文明建设履职尽责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落实和深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举措,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以全国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为契机,开展自然资源调查试点,探索建立涵盖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等全要素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统一确权登记办法,逐步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明确自然资源产权主体权利。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试点,探索建立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方法、技术规程等制度体系,建立自然资源核算账户,配合相关部门落实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推动落实各级政府向人大报告自然资源资产制度,定期评估自然资源资产变化情况。运用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搭建“一张底图、信息共享”的自然资源和空间信息大数据平台,加快自然资源市场建设,推动将自然资源有偿使用逐步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入推进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市场体系建设改革,推动将资源所有者权益和生态环境损害等纳入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入抓好安达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土地二级市场改革试点,促进土地要素流转和市场化配置。积极推动资源资本化,将探明储量矿产资源矿权打包装入省级重要投融资平台。积极推动碳汇经济、绿色金融、土地债券等新产业新业态做大做强,用足用活耕地异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拓展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的新路径,实现“点土成金”。放大生态资源品牌效应,通过调查确权、颁发不动产产权证,与金融领域有效对接,以出租、抵押、转让、入股等形式,完善绿色生态价值的“有偿”和“补偿”方式,增强黑龙江自然资源财富的巨大冲击力。
二、落实和深化生态环境监管的改革举措,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探索推行“多规合一”,编制全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合理确定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发展空间,明确城镇建设区、工业区、农村居民点等开发边界,明确耕地、林地、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保护边界,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的统筹规划,着力解决各类空间规划重叠、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形成一个规划、一张蓝图。严格执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并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建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运行和监管体系,整合各类用途管制依据,优化用途转用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程序,制定全域全类型的用途管制规则。加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重点地区水文地质勘查研究,形成全省统一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平台,制定地下水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保护激励约束机制,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探索运用“信息围栏技术”,推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精准化,严格执行重要矿产资源开采“三率”标准,提高矿山准入门槛,促进矿产资源的节约利用、循环利用。建立耕地休耕轮作、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还湿长效机制。着力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大抓基层、重心下沉,强化市、县、乡政府和村级“两委”班子的监管职责,探索设立有奖举报基金,发动广大群众联防联控。推進执法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应用卫片执法、无人机、视频监控、手机终端等科技手段,形成立体化、网格化的违法行为发现和查处模式,增强执法监管的实效性、严肃性。
三、落实和深化耕地及黑土地保护的改革举措,牢牢坚守耕地红线
黑龙江作为全国耕地第一大省,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嘱托,继续肩负起“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大责任,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调整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的要求,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将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全面核实,梳理划定不实、补划不足等问题清单,分类处置整改。调整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实行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严格执行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占优补优,严格控制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加快推进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国家试点工作,建立真实反映我省珍稀黑土资源质量的耕地等级评定与监测标准体系,强化黑土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建设。大力推广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技术措施,像管理压覆矿床一样管理黑土地,通过建立专项基金、市场营销等方式,促进黑土资源再利用。
四、落实和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的改革举措,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我们要启动编制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建立全省统一综合治理项目库,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国家试点要求,组织实施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重要粮食产区、东部“四煤城”塌陷区生态系统修复综合整治国家重大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按照“谁投入、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开启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以开展系列专项行动为切口,优先解决资源开发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区内矿权清理退出和生态保护存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解决保护区内矿权退出、移交问题和违法用地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砂石土矿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市县编制砂石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合理安排矿山布局、规模,规范资源市场秩序,形成长效监管机制。积极开展小煤矿整治整合。加大“大棚房”清理整治力度,严格设施农用地监督管理,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农地非农化问题。始终把防范地质灾害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工程”来抓,建立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最大限度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组织好林业、草原和湿地等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文明建设是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多措并举,久久为功。自然资源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积极借助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绿色中国发展论坛等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汇聚民智民力,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引导推进落实力度,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任务,强化责任,一件事一件事地抓好落实,为建设美丽龙江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