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玉米在我国的粮食支出占有很大比重。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农业在我国的呈现出增长的发展趋势,以至于国民在日常生活中对玉米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然而,在玉米的实际培育中,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本文阐述了在实际的玉米栽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达到农业高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玉米;问题;解决措施
当前由于我国玉米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输出玉米的质量和产量产生了较大影响,严重抑制了我国对于玉米的推广和扩大种植面积,与此同时还对玉米的深加工形成阻碍,无法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玉米的日常需求。所以,我们急需针对我国玉米种植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从根本上提升玉米质量,尽量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玉米种植技术,帮助玉米种植户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玉米栽培技术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科学种植的意识
在我国长期的玉米种植期间,大多数农民都在常年的玉米种植中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种植经验,对于玉米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这些经验不是很适用现代玉米种植,甚至有一些经验跟现代的科学解释相违背,例如,对于土壤的选择、水分的施加等,还有对于氮肥的使用,没有科学的密度种植标准,如此一来,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二)管理经验的不足
玉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也是为数不多的高经济作物,玉米种植重点集中在我国北方,种植面积非常广泛。然而,由于今年来的农业改革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依据传统技术的玉米种植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所以,近几年我国开始进行玉米栽培技术的探究,并将研究成果大力推广。
但是在目前的玉米栽培的实际管理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沿用传统的栽培管理方式,由于其灌溉方式的不足、细致管理不到位、以及机械化不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三)育种问题的选择
在进行玉米的实际培养当中,因为土壤条件、气候因素的影响会给玉米品种带来影响,经过严格的人工挑选,逐渐形成不同的玉米品种,这些玉米品种对于环境的要求也不仅相同,所以,玉米种植户在進行玉米种植时要以当地气候条件、病虫害类型严格对需要种植的一米种类进行挑选,最大可能的减少经济损失。比如,在相对少雨的干旱地带,需要选择抗干旱能力较强的玉米种子;对于病虫害相对严重的地区,应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种子进行种植。
(四)土壤的先前准备
在各类作物中,玉米个体较大的作物,所以应区别于其他爱笑作物,玉米需要更为广阔的生长空间、相对松软的土壤、以及肥料水分的合理搭配进行帮助生长,来达到支持整体植株正常生长的目的。在进行实际的玉米种植中,很多农民在玉米种植前,没有进行全面的、深层次的土壤翻耕,使得玉米的扎根很浅,无法充足的达到对水分和土壤营养的汲取,易导致大风天气倒伏等我情况出现,严重抑制了玉米种植产量和质量。
(五)对于病虫害的错误应对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是一个长久的工程,很多玉米种植户根据早期总结的传统经验认为做好包衣、拌种工作就可以很好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然而,这类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根据大量实验得出:有很多常见的病虫害都是在玉米种植中后期才出现的,例如,红蜘蛛、蚜虫、棉铃虫、大斑病、顶腐病等。由于受到由于传统思想的限制,以及玉米植株成长已经基本成型,因此大多数玉米种植户任其发展,最终导致大面积虫害的发生,对玉米的质量和产量造成影响。
二、针对栽培技术不足的解决措施
(一)对于科学种植思想的强化
要从根本上改变玉米种植现状,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种植观念和种植技术。对于现在的玉米种植户来说,普遍受到传统思想和经验的限制,对于现代化的科学种植技术与理念加以抵制,很大程度上依靠所谓的经验进行生产操作,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玉米产量。所以相关农业部门要对技术加强与经验的宣传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于相关技术的培训,可以定时的展开各类讲座,对于现今的种植知识和经验加以宣传,尽可能的提升农民的感知思维和种植技术,树立科学的种植思想。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占比,对于各类的农业基础措施加以完善,在必要时应派遣专业的农业的农业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操作指导,为农民提供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的专业应对方法,为玉米质量和产量的增加提供保障。
(二)进行科学种子选取
优良玉米品种是玉米高质量与高产量的基础保障,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环境、种植方式、病虫害的严重程度,选取抗病虫害能力强、对气候适宜能力强品种,为玉米高产奠定基础。相关的政府农业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为农民演示新品种的玉米种植,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于优良品种进行有效推广。
(三)科学肥料施加
肥料是玉米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的额外补充,单纯依靠土壤中的养分可能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此时需要玉米种植户根据肥沃程度和农作物的需要对农作物进行施肥处理,尽量根据农作物以土壤之间的平衡进行施肥,在进行玉米种植前,应选用有机肥做基础肥料,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根据玉米的实际需求酌情施加氮磷钾肥等。争取使得肥料再生长过程中对于肥料的高效吸收,尽量避免因为过量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
(四)种植管理
密度适中的玉米种植对于玉米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所以,对于种植玉米的农民来说,需要根据科学系统的玉米种植密度进行合理规划。换句话说,需要对土壤肥沃程度、光照程度等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的探究,适当的运用机械投入到玉米种植中,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形成保障;从事玉米种植的农民需要一定的玉米种植专业知识,依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化的玉米播种,避免因为贪多心理,造成玉米减产,品质降低。
(五)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应用有效的科学方式。总的来说,农民需要对玉米生长过程中各类病虫害进行分析,对于各类抗虫药物的科学混合,在生长过程中抗病虫药物的喷射,以达到玉米植株抗病虫的目的;依据当地的土壤环境,进行适当的灌溉、杂草清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病虫害风险;农民需要定时的与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经验交流,请教其正确应对病害的方式,尽量减少农药在玉米种的存留,最大可能的使得玉米品质得到提升,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六)玉米的收获技术
为了实现玉米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应对玉米生长后期光热条件充分利用,根据实际情况,比规定的收割时间推迟一个星期左右。等到植株颜色偏黄,茎叶水分基本丧失,玉米果实的乳线消失,在植株底层出现黑色基层后,可进行收获工作。对推迟收获技术的沿用,可实现产量与质量的稳定增长。
结束语:
玉米的栽培技术对于玉米产量有直接影响,为了使得我国整体的玉米经济效益得到提升,相关的研究人员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整体加强,采取直接有效的方式使得玉米质量得到提升,在最大程度上使得玉米面授病虫害的侵袭,从而达到公民对对于纯绿色玉米的要求,带动我国玉米产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19(03):39.
[2]葛桂民,李建欣,崔杏春,楚晓真,曹亚青.玉米秸和菇渣炭化发酵基质在蔬菜栽培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9(03):139-141+144.
[3]黄麒.玉米杂交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技术与市场,2019(03):91-92.
[4]王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方式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0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