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菊
摘 要: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人们在倡导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呼吁将绿色发展提升到战略地位。建筑暖通节能型技术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绿色建筑、节约型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本文通过分析建筑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如何改进建筑节能设备来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希望能给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约型发展;建筑暖通节能技术
1 当前我国建筑节能的暖通专业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
主观上虽然我国建筑节能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建筑节能发展时间比较短的原因,建筑节能意识还处于一个比较薄弱的阶段。从设计人员设计意识到用户选择产品观念上,还存在着滞后性。一是缺乏一个统一、规范化的技术考量标准。制度建设上来说,建筑节能技术要达到的要求无从界定,没有统一的法定标准,以及没有指定参考数据,缺乏技术理念上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这些因素使得我国的建筑暖通节能技术还处于一个比较低阶的层面。二是建筑技术人员没有将建筑节能技术理念贯彻到建筑设计之中。由于缺少了制度理念上的约束,技术人员在设计上就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性与随意性,建筑技术是否很好的实现了节能环保取决了公司制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又是因人而定的。用户在选择产品时对暖通技术的了解少之又少,更别提挑选抉择。
客观上建筑节能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比较低下,大多采用依靠单一的技术实现节能,并不能将节能很好地落实。单一的节能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节能,但收效甚微,建筑节能技术的是包含了建筑的各方面的,从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到建筑材料的选择,再到后期建筑节能设备设计等。所以,综合的建筑节能的暖通专业技术在建筑节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实现暖通专业节能技术的手段分析
暖通专业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在空调、采暖上,空调、采暖上的能源消耗在建筑技能技术中占的比重很大,约占建筑节能的3/5。建筑暖通节能技术采用的相关技术主要有:非电技术、蓄能技术、产热原理与回收热量技术以及景观生态化设计技术。
2.1 非电技术在建筑暖通节能的应用
非电技术是指以其他能源来取代电力发电,电力发电主要是依靠燃烧煤炭来产生能量,而煤炭燃烧产生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具有污染大气,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威胁。驱动非电技术的发展是实现建筑暖通节能的关键一步。
2.1.1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实现建筑暖通节能
可再生能源资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循环利用、不断再生的特点。可再生能源不存在污染生态环境的一面,所以在建筑暖通技能技术中运用可再生能源是个好选择。利用光能吸收箱系统、风力贮存器系统、水能运转系统将自然能源转化成电能,取代高消耗高污染的煤炭产能系统,以此来实现空调冷气、暖气的供应问题,进而收获节能成效。
2.1.2 利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实现建筑暖通节能
当前的空调主要是电力空调,而采暖主要是煤炭供暖或是电力供暖,在建筑暖通节能中应用天然气实现空调制冷和采暖技术,既可以缓解大量使用电力资源造成的能源抢占,释放用电压力,又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气环保、节能的特点,促进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燃气空调技术主要是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天然气燃烧产能产生热量,再由冷热系统吸收。二是将天然气燃烧后剩余的热量贮存达到冷却和除湿的效果。三是改变压缩机性能,使其利用燃气驱动产能。这三种方式为实现天然气在建筑暖通技术上的运用提供了多种可能,可通过用户不同的需求实现空调和采暖技术上的节能。
2.2 蓄能技术在建筑暖通节能的应用
蓄能技术是在能量充沛之时,利用冷热制造设备,通过储蓄装置贮存多余的能量,當能量需求增多时,再由释能系统及时补缺,是一种有利缓解能量紧缺的手段。蓄能技术按能量介质分类可分为水蓄冷、水蓄热、冰蓄冷以及相变材料蓄能。这里我们以水蓄冷和水蓄热来探讨蓄能技术在建筑暖通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
2.2.1 水蓄冷技术
水蓄冷技术能够将机器产生的冷水放在储存设备中,需要用到冷水时再从贮水装置中取出。由于水的比热容特质,所具有的液质温差有良好的转化作用。水蓄冷通过水本身的温差来贮存冷,因此在空调中制冷的使用不需要依靠专门的机器设备就可以实现,而且水蓄冷与空调产冷性能的原理相差不大,可直接与空调对接匹配使用。
2.2.2 水蓄热技术
水蓄热技术与水蓄冷技术不同,水蓄热要以水为介质,将电锅炉等设备产生的热量存储到蓄热装置中,来实现热能的调度。水蓄热技术因为其本身具有的安全性特点,往往需要参照具体的技术标准来实施,因而受到的技术限制就比较多。
2.3 产热原理与回收热量技术在建筑暖通技术的应用
产热原理指热泵原理,热泵系统又叫热量增倍系统,顾名思义它能够将低热量转化为高热量,实现能量倍增,从而达到提升热量的目的。热泵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空气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能量。热泵系统由压缩机、交换器、冷凝器、保温水箱等系统共同运作,其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通电后,蒸发装置将室外空气转化为热,再由压缩机送入冷凝器,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液体又再次循环到蒸发装置,反复产生热能使水箱温度上升。热泵空调技术正是应用了热泵原理,比如中央空调系统的水源能源的使用。利用热泵原理,将地表水,河流水等浅层水源生成的热量提供给室内供暖。热泵技术实现了节能节水的目的,其原理设计上的先进为能源重复利用提供了可能,此外,相比于传统的热能转化系统,采用热泵原理的建筑暖通节能技术还具有运行费用低,可靠性较强的特点。
通过一定的技术将制冷或制热系统运行产生的废气热量回收起来作为初次能源再次使用的方法就称为热量回收技术。热量回收技术一方面通过热能循环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提高了热能的重复利用率,迎合了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另一方满它通过不断地将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置换,空气互通有利用净化压缩器生成的废气,达到了清新空气的功效。
2.4 景观生态化设计在建筑暖通节能技术的应用
所谓景观生态化即“绿色景观”,它是指在进行社会活动时,充分考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相适应,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景观生态化设计要求充分考虑地方性特点,尽量保护原有生态循环的完整性,使生态系统能够自我完成修复能力与实现局部调解气候的能力。绿色不仅是发展之路,也是建筑设计的核心。近些年来景观生态化设计技术在建筑暖通节能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绿色景观设计作为建筑暖通节能技术的一把天然保护伞,在促进绿色生态与建筑设计协调方面起着巨大作用,比如在建筑设计之时充分考虑植被覆盖率的问题,可以发挥植物调控功能,暖通节能技术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要降低生产技术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差值,而绿色植物的所具有的蒸腾作用有利于减小温差。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建筑暖通节能技术要是能实现全方面技术的综合应用,对于资源的重复利用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建筑的暖通节能技术还缺少必要的法律保障体系的支持;在生产上,暖通节能自主生产研制水平较低,技术人员素质能力不够高,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我国要实现建筑的暖通技术的全面应用,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彭美君,任承钦.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研究与现状[J].节能与环保,2004(12):24~26.
[2] 王茜,徐士鸿.冰蓄冷系统研究新进展[J].节能,2003(11):4~7.
[3] 王磊.环保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机电信息,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