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2019-10-21 08:39杨慧
奋斗 2019年17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攻坚习近平

杨慧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分析了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胜关键阶段的形势,充分肯定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清醒认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充分认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重大意义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则是实现脱贫攻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解决,饱含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在新时代的体现,是涵养干群鱼水情的重要基础。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归根到底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民群众则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和生产力中居主导要素的劳动者,因而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因此,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的切身利益需求为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深刻把握,要求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解决人民群众衣食与保障人民群众住行等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明年脱贫攻坚全面收官打下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应该说普遍做到了,困扰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讯难、上学难、就医难、住危房等问题在大部分地区也得到了较好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体现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国家越发展,越要把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通过先富带后富,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经过长期努力,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目标、环境、布局、成就、影响的重大变化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矛盾的解决就有赖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弥补东西部,城乡间因地域、行业不同而产生的差距。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全国832个贫困县,153个已宣布摘帽,284个正在进行摘帽评估,改变了贫困县越扶越多的局面。今年再完成减贫1000万人以上、摘帽330个县的任务,到2020年初预计全国只剩下600万左右贫困人口和60多个贫困县。”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包括边远山区深度贫困的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体人民对幸福未来的期待,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充分体现。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是保持良好干群关系的重要纽带。早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就曾用最通俗的语言阐述了党的事业与人民的关系:“群众好比我们的后台,后台不稳,我们的戏就不能唱了。”正是依靠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我们党才由小到大;正是依靠鱼水般的干群关系,我们党才由弱到强。

脱贫攻坚使一大批干部得到锤炼,党员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热实践中历练,经受考验,磨练党性,增进群众感情,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新时代,只有续写干部真心为人民,人民真诚支持干部的鱼水情,我们党才能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力量,创造出无愧于人民、无悔于历史的辉煌业绩。

二、全面厘清“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是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目前,全国贫困人口中有14%需要解决“三保障”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以及解决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脱贫的质量,攻坚的成色。

义务教育保障方面。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面临很大困难,由于各种原因,贫困家庭孩子辍学失学的情况还比较多。据教育部门初步统计,目前全国有6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达不到标准,一部分留守儿童上学还比较困难。

基本医疗保障方面。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8%以上,农村因病致贫人口由2014年的2850万人减少到2018年年末的516万人。成果是显著的,但仍有一些贫困人口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常见病、慢性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现在剩下的未脱贫人口,多数就是病情重、条件差的群众,且很多疾病都是长期的、慢性的、易复发的。此外,贫困縣乡村医疗设施薄弱,有的贫困村没有卫生室或者没有合格村医的问题也较突出。

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安居乐业是每个人的梦想。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财政部印发《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确保2020年前基本解决贫困户住房不安全问题。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即将完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需要进行危房改造的4类重点对象大约160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约80万户。一些地方农房没有进行危房鉴定,或者鉴定不准。”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落实,有的地方还存在“速成房”问题。

饮水安全方面。水是生命之源,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在贫困地区的很多地方病,都与饮水不安全有关。据水利部门初步統计,目前还有大约10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全国农村有6000万人饮水安全需要巩固提升。

三、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打法不同于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关键是要一鼓作气,咬定青山不放松,防止松懈和滑坡。只有真正瞄准短板弱项,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才能为收官之战打下牢固的基础。

尽锐出战,合力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政策、资金是够的,关键是抓好落实”“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制定工作方案,各省区市要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充分发挥地方主体作用,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组织基层进行核查,摸清基本情况,逐项逐户对账销号,集中力量攻克“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堡垒和深度贫困县,确保不留死角。要宣传好政策和标准,统一思想认识,引导社会各方面准确理解。

坚持标准,不拔不降。要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扶贫问题,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即使到了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也不可能达到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我们今天的努力是要使这些地区的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使这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主要是让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不失学辍学;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主要是所有贫困人口都参加医疗保险制度,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过得去;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统筹研究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统一标准,结合实际,不降低标准,但也不要拔高标准,不要吊高各方面胃口。

摸清底数,有的放矢。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心中有底、胸中有数。脱贫攻坚工作更是如此。要针对贫困户外出务工人口信息是否精准、危房改造是否推行、适龄儿童是否辍学、扶贫政策是否落实等问题全面进行再走访、再摸排、再研判、再评估,做到情况清、政策明、数据准。要全面摸清全部农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逐村逐户逐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

提质固果,防止返贫。要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严把贫困退出关,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使贫困户安居后心更安。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攻坚习近平
隐形贫困人口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攻坚脱贫
标题党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