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冬梅 杨勇 徐茂晋
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新兴媒体的出现,引发了包括广播内的传统媒体颠覆性改革。将社会化媒体技术运用到广播节目中,充分体现了声音场景化传播的新理念,更好的的促进了节目的发展与听众之间的社交关联,因此,在社会化媒体汹涌浪潮的冲击下,广播媒体人必须秉承“用户至上、服务先行”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主动融合社交媒体,创新内容生产、平台构建、技术系统、社交网络和应用服务,实现广播节目的个性化、协同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时代抢占发展先机,确保广播节目的安全运营。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广播节目;个性化;协同化
所谓“社会化媒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经验、观点与见解的平台与工具,比如微信、微博、社交网络、社区、播客、维基、论坛等,社会化媒体利用开放化的平台与空间,降低了传播的门槛和内容的限制,能够给用户极大的参与空间,有效的激发了广大网民的参与新型,发挥了他们的社会创造力,对媒体传播方式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会化媒体的显著特征是:模糊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界限,鼓励人们参与和利用社会化媒体,在社会化媒体中,人们乐于呈现自我,表达个人观点,塑造媒介形象,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化媒体中。
1广播媒体传播平台创新,促使社会协同内容生产
(1)利用社会化资源。社会化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创作、经验、观点和意见的虚拟社区和网络平台工具。与一般社会大众媒体相比,社会化媒体赋予了每个人创作和传播内容的能力,且能让用户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利。社会化媒体在互联网的滋养下迅速的繁衍与发展,其传播的信息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而优质的信息是广播媒体的核心优势,在其内容生产与运营过程中应在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知识生产机构,实现协同创新发展,以社会化的协作方式,突破传播内容生产瓶颈的问题,从而为广播媒体的传播奠定有利基础,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发挥知识信息资源的最大价值。
(2)利用好声音资源。声音资源是广播媒体的重要资源之一,建立广播媒体独特的声音数据库,是对广播媒体传播平台的一种创新探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大量的没有文字记录,但却有着珍贵回忆的信息,通常是以有声语言的形式进行记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我国思想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变迁,而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既能帮助听众更好的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又能起到文化熏陶的作用。比如,中央广播电视台总台央广中国之声《那年我高考》,通过钱颖一等人的自述与回顾,深层次的展现了恢复高考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2广播媒体服务方式创新,满足听众个性化需求
由于每个社会成员对于广播媒体的个性化需求不同,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下,广大听众处于一种信息传播的被动状态,广播传播主体与受体之间的互动十分有限。但在社会化媒体的新环境下,聽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了广播媒体的运营内容生产,他们对于广播媒体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层次性需求,是广播媒体运营内容生产的出发点和依据,既要充分考虑广播媒体自身的经营效益,又要充分考虑听众聆听、社交与参与的需求,及时动态的进行调整,满足听众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广东羊城交通广播以“和谐交通,一路轻松”为基本思路,为私家车主和白领人群提供更多的关注和全方位服务,为听众提供买车、卖车、交通信息等,同时还增加了《车赏乐飞扬》、《欢乐试驾》、《缤纷车乐园》等娱乐节目,既满足了听众对交通信息及车辆信息的需求,也满足了听众对音乐、游戏等娱乐的需求。云南交广传媒的《月色书香》,这是一档晚间读书节目,可以满足人们的求知欲,2018年,还推出多长线下落地朗诵活动,获得广泛的好评与认可。2019年,在《月色书香》品牌下继续推出《月色书香有声剧本现场》,通过朗读剧本和轻表演的形式,唤醒听众对文字的美好想象。山东广播电视台的《12316三农热线》,主要设置了农业技术咨询和农资打假投诉举报,满足听众对农业知识的需求等。可见,在满足听众个性化需求方面,广播媒体的服务模式创新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3广播媒体形态创新:注重声音的“交互性”
注重广播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增强人们对广播的黏性,促使人们在信息交互的过程中体验广播,并使得广播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伙伴。通过社交媒体,用户可以对信息源进行回复、评论,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进行收藏、转发,从而促使一个个分散的个体,成几何级数形式进行扩散。
(1)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以“微观叙事”为主要特征的短音频,由于其内容精炼、主体鲜明、易于分享且适合在移动状态下收听,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短音频的亮点在于以朴实的语言风格,以百姓的视角来记录伟大时代、弘样社会正能量,能给广大听众一种亲近感,更为容易感染听众情绪,具有较大的传播潜力。例如,江苏省新闻广播系列报道《靠近我,温暖我》,15集系列短音频,用朴素的文风讲述着我们身边平凡人的不凡事迹,不煽情、不造作、任务特点突出、文笔清新,令人倍感亲切、印象深刻,并深受感动。每条音频时长不超过2分钟,易于传播与转发,网友们纷纷点赞正能量,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交互成为人们的最基本需求。声音作为人类沟通与交流的最直接的符号,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与其他媒体相比,声音是广播媒体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而且也能传递所有伴随而来的情感,极为容易唤醒受听者的情感共鸣。
4社会化媒体理念应用于广播媒体的宏观把控
4.1播出安全是广播媒体长远生存发展的根基
播出安全是所有广播媒体能够得以长远生存的重要根基,通常情况下,广播媒体的安全策略主要包括:管理机制、技术措施和人员组织三个因素。首先,广播媒体从管理机制上,严格审核所有稿件,对于具有敏感话题、或一味追求猎奇的话题一律不予采用,从源头上保障广播节目的内容安全;其次,从技术措施上,通过建立完善的广播节目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广播节目的质量审核;最后,在人员组织上,通过竞争上岗、聘任合同等多种形式,确保电台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安全播出是广播电台工作中亘古不变的话题,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合理的、正确的运用感到广播媒体中,确保广播的安全播出,是所有电台在运营过程中首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4.2社会化媒体视角下的广播媒体节目安全运营
在社会化媒体视角下,除了确保广播媒体的安全播出,还要求生产内容、生产过程、制作流程等方面也都要安全。目前,广播的跨媒体运营要求广播的制作与播放更加便捷化、移动化和实时化。因此,这就需要广播电台具备完整的符合新媒体运作规律的电台运营机制,通过对节目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对节目播出实施同步监控等系列措施,确保广播媒体节目在社会化媒体这个大环境中能够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1]华金香. 社会化媒体时代报纸新闻客户端应用研究[J]. 出版广角, 2018, 325(19):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