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结构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2019-10-21 20:26李畅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8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差距城乡

摘 要: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中上等收入的国家,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存在较大差异,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仍是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自然原因与政策原因,并指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因素,最终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二元结构;城乡收入差距

一、引言

2018年我国人均GDP为64644元,接近10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我国已经由当初的中等低收入国家跨入了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全国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存在较大差异,201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的2.79倍,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仍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而且是复杂的。一方面传统部分具有大量的劳动力且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现代部门的劳动生产劳动率高。以此为基础形成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的二元结构。同时在国家政策制度的安排也是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原因。

1、自然原因

长久以来,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同步,城市集中发展工业,农村依靠天然的土地林地等发展农业,发展工业的观念没有在农村形成。相对于农业来说,工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效率,导致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而农村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广大农村都是小农生产,生产效率低下,同时受气候影响相当大,抗风险能力差。这情况下的传统农业部门收入低、没有保证是可想而知的。同时我国农业产业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价格难以提高,农村城镇化建设滞后,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难等等都是导致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的原因,也是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2、政策原因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三十年中,我国始终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政策,国家把重点放在城市工业化发展上面,整个国家形成以农补工的政策制度。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借鉴前苏联的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农村成为重工业发展的后备力量,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资源,同时国家将资金大量用在城市工业的发展上,对农村征收税费以补充城市的需要。

同时这一阶段实行的二元户籍制严格限制了农村人口的流动,农村人口被大量禁锢在收益低的土地上。1978年之后,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估计农村多余劳动力京城务工,但是与户籍制度捆绑在一起的国家资源的配置仍然不平等。这一时期拥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和拥有农村户口的广大“农民工”在工资、教育、保障等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待遇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

三、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中,城乡收入差距日益突出,大量的分析表明二元结构对造成这一差距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而与二元结构紧密相连的各项差异是我国城乡差距形成的最直接原因。

1.教育差异

长久以来由于农村物质资源等缺乏,国家的财力支持不够,大部分农村人口可支配收入有限只够养家糊口,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供孩子读书,农村低教育水平的传统也限制了子女接受教育的意识。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破旧,教职工的缺口大,很多教职工只是高中毕业而且兼授多门学科,导致农村受教育水平迟迟跟不上,与城市教育形成巨大反差。

同时,城市中存在的大量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也非常显著。很多学校只针对城市户口,对农村户口学生一律不接受。這种畸形的关卡催生了很多农民工学校,这些私立学校在享受国家补贴、教师质量、教学环境等等方面又跟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差距。

保障教育公平应该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准则,教育公平不仅意味着起点的公平,也是一个人竞争力最直接的来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对以后的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社会保障的差异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覆盖面显著提升,但是保障的力度较小。城镇各项社会保障非常健全。城镇和农村的社会保险待遇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别。城市居民在享受的社会福利方面也比农村居民优越很多,除了一些涉及资金比较比较大的医疗、住房、养老方面差异很大之外,一些无法统计的通讯、交通、文化体育等等方面的差距也非常大,这些隐性的收入差距虽然无法反映到具体的收入上来,却可以通过减少支出增加实际收入。

社会保障是居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一国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体现,这部分资金本应由国家承担,并且保证城乡平等享受。然而事实上农村居民和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却不得不承担较多费用,却享受到较少的保障。这方面的巨大差异不仅不公平,而且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3.金融支持的差异

在金融方面,农村金融网点少,金融信贷少,农村银行将吸收的存款输送到城市,一方面抑制了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带动城市金融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农村贷款保险机制没有建立,小额农村贷款虽然开始实行,但是在真正发生效用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由于国家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关注加大,财政支农的力量在增大,对农村金融扶持力度加大和并且在各方面都给予了优惠政策,农村金融正在缓慢的发展。但是,这些金融机构真正对农村起到的效用非常有限,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国家大量资金注入农村又有大量的资金流出农村,这显然与国家的政策向左。农村金融业的持续低迷与城市金融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导致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步伐不统一,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政策建议

首先,逐步取消城乡差别户籍制。l958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及配套制度户籍制度标志着我国二元户籍制度形成,在这一制度的制约下,城乡居民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差异巨大。但目前这一形势正在被改变,截止2018年已有9000多万农村转移为城镇人口,农业转移人口进程的门槛逐步降低,通道正逐步拓宽。

其次,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普遍存在的保障体系不到位、资金不足、覆盖面广、农民自己负担重等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想消除城乡在公共服务上面的二元性,必须把重点放在农村上。

最后,加强农村金融体制建设。农村金融机构不足、结构安排不合理、对农村提供的资金力度不够等是我国农村金融的普遍状况。对此我国政府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增加农村小额贷款等金融项目,但是由于存在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发挥的效力非常有限。对此,政府应该在扩大对农村金融投入的基础上注重效率,使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真正服务于农村。

参考文献:

[1]宋栋,梁李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成因的历史考察及其改善对策[J],经济与社会,2011.

[2]高文轩.政策、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现代商业[J], 2019(11)172-174.

作者简介:

李畅(1990-),女,湖南常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差距城乡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