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绍了贵州某高校项目能源站设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阐述系统设计总体方案,并对该项目的运行节能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复合系统;能源站;节能
1 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贵州省内,总建筑面积约45万m2,可容纳15000余名师生正常工作。按贵州建筑热供设计分区标准来看,该项目区域建筑气候分区为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多阴雨天,阴冷感严重,冬季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十分低,如果没有采暖设备,难以保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作为新建校区,在遵循建设总体原则和达到建设人性化校园、绿色生态校园的前提下,应该考虑到校园建筑使用中人体舒适情况,即采用合适的空气调节方式,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为此,该项目使用能源站集中供冷供热,取消单体建筑部分的空调室外设备,同时达到了美化校园环境,降低建设配电负荷,减少总体投资成本的目的。通过对比各冷热源形式优缺点[1],并综合考虑校内空调负荷需求、使用特点、初投资和运行成本,能源站采用地源热泵+风冷热泵负荷式冷热源方案。
2 总负荷计算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5㎡,空调面积约为21万㎡。如果空调系统为整个校区的全部建筑同时制冷或供暖,系统总体成本非常高。《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的大学校园建筑物空调系统的同时使用系数仅为0.49-0.55。所以本校区采用错峰运行,宿舍和公共教学楼交替运行。白天供能公共教学楼,夜间供能宿舍楼,优先开启地源热泵,地源热泵达到满负荷后开启风冷热泵运行,从而降低运行成本。
采用全年动态负荷[2],并参考同类建筑在该项目区域及气候条件下,计算校内所有建筑物的负荷汇总,并考虑同时使用系数,根据最大时刻负荷选取机组总容量。
2.1 地源热泵系统
根据校区总体规划,结合能源站选址。选择的打井区域可以是靠近能源站,且避开排水沟以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并不对校园林绿化产生破坏的大面积空地,同时为保证项目经济性和安全性避开了回填土区。最终钻设1500口双U型室外热源井,有效单井深50m。根据单口井换热能力计算得出,地埋管换热器制冷工况可承担4170kW负荷,冬季供暖工况可承担3315kW负荷。由地埋管承担冷热源负荷,采用2台地源热泵主机,制冷量、制热量分别为1492kW、1571kW功率分别为252kW、331kW。
2.2风冷热泵系统
由最大负荷减去地源热泵计算风冷热泵承担负荷,确定使用风冷热泵6台,制冷量、制热量分别为1302kW、1338kW,功率分别为434kW、392kW。地源热泵回路与风冷热泵回路共用一组分集水器,能源站管网设计为枝状管网,主机房位于主要负荷处,并设立二级增压泵房,二级泵房与主机房之间通过DN400主管道连接。
3 运行费用比较
主要将该复合系统与冷水机组+燃气锅炉(传统系统)进行对比,后者消耗包括电能和天然气,前者主要消耗电能。取发电标准煤耗量为0.35kg,每立方天然气折合一次能为38930.696kJ。
(1)地源热泵+风冷热泵系统常规能量代替量QS应按下式计算:
其中:QS—常规能量代替量(kgce);Qt—传统系统总能耗(kgce);Qr—复合系统总能耗(kgce)。
(2)对于采暖系统,传统系统的总能耗Qt应该按下式计算:
其中: q—标准热煤值(MJ/kgce),取29.307MJ/kgce;QH—供暖季累计热负荷(MJ);nt—传统能源运行效率,取0.8。
(3)对于空调系统,传统系统的总能耗Qt应该按下式计算:
其中:D—每度电折合所耗标准煤量(kgce/kWh);Qc—供冷季累计冷负荷(MJ);EERt—常规水冷机组制冷能效比,本标准取3.1。
(4)整个供暖季(制冷季)地源热泵+风冷热泵系统的年耗能量Qrc、 Qrh该按下式计算:
其中:Qrc—复合系统制冷总能耗(kgce);Qrh—复合系统供暖总能耗(kgce);D—每度电折合所耗标准煤量(kgce/kWh); EERSYS—复合系统制冷能效比,本系统取4.23;COPSYS—复合系统制热能效比,本系统取3.77。
(5)地源热泵+风冷热泵系统年节约费用CS应按下式计算
其中:CS—地源热泵年节约费用(元/年);P—常规能源价格(元/kWh);( ,其中PR为天然气价格3.9元/Nm3,R为天然气热值
11kWh/Nm3);M—每年运行维护增加费用(元)。
综上所述复合系统能源站供暖季和制冷季年节约费用如表1所示。
根据计算可以得出,该项目采用地源热泵+风冷热泵系統比采用常规水冷+热水锅炉空调系统年节约运行费用347.5万元,节能效果显著。在系统整个寿命周期内,复合系统经济性更具有优势。
该复合系统不仅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还将对贵州省陆续建设的其它项目起到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当地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先提,曹圆树。能源站供冷系统冷源优化配置分析研究[J],南方能源建设,2016,A1,18-21。
[2]黄挺,曹园树。基于全年逐时负荷的分布式能源站制冷主机容量分配优化设计[J],暖通空调,2015,9,30-33。
作者简介:
李晓栋,男,1992.2,山西省翼城县,助理工程师,硕士,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