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建设与实践

2019-10-21 09:48胡西苓孟凡辉张治国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1期
关键词:育人建设

胡西苓 孟凡辉 张治国

摘 要:近年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立足立德树人根本,建设了基于泉城义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服务团、济南慈善义工山东城建学院义工团队、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义工服务团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城建义工服务团坚守“仁者爱人”,勇担社会责任,志愿服務社会大众,把志愿服务与中华传统美德完美结合,在志愿服务中坚守、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了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作用。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育人;建设;义工服务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在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就活跃着这样一支具有“仁爱”之心的义工团队。近年来,城建义工服务团坚守“仁者爱人”,勇担社会责任,志愿服务社会大众,把志愿服务与中华传统美德完美结合,在志愿服务中坚守、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构建了城建义工服务团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全面发展的,品格优良的高职院校人才,并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实践检验,形成具有很高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中华传统美德育人品牌和系列成果。

一、城建义工服务团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实施背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完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关爱他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是核心,技能是关键,道德是支撑。中华传统美德育人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坚实基础,是专业教学的有力支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他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结合建设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开展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学院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了基于泉城义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服务团、济南慈善义工山东城建学院义工团队、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义工服务团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城建义工服务团自成立以来,队伍人数稳定保持在2800人,平均每年向社会提供义务服务达30余万小时。每位义工用爱心接力的方式将志愿服务精神薪火相传,逐步形成以孝老爱亲、扶危济困、关爱留守儿童为核心的十几个品牌服务项目,在社会效应和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两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义工服务团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架构科学,内涵丰富,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

二、城建义工服务团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概要

(一)确立城建义工服务团中华传统美德育人目标

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实现形式,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是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现实途径,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城建义工服务团要求学生们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秉承“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义工精神,以“无私奉献、服务社会、共建、共享文明生活”为服务宗旨,以“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为服务口号,在志愿服务中坚守、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志愿服务中提升素质、升华灵魂,在志愿服务中充实生活、实现价值,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的人生态度、优良的职业操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二)着力打造城建义工服务团中华传统美德育人队伍

学院党委注重顶层设计,形成了院党委统一领导、总揽全局,城建义工服务团牵头协调,团委、思想政治教学部、宣传统战部和五大系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重在落实的工作体制。着力打造了院、系、班三级中华传统美德育人队伍。一是学院义工服务团指导教师队伍。以泉城义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服务团、济南慈善义工山东城建学院义工团队、青年志愿者协会团长为核心,以志愿服务教师为支撑的院级义工服务团教师队伍。二是系部义工服务团指导教师队伍。以团委、宣传统战部、思想政治教学部和学院五大系部教师为主的系部义工服务团指导教师队伍。三是班主任义工服务团指导教师队伍。以广大班主任和辅导员为主的义工服务团指导教师队伍。院系班三级育人队伍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中华传统美德育人职责。

(三)系统搭建城建义工服务团中华传统美德育人平台

城建义工服务团以泉城义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服务团、济南慈善义工山东城建学院义工团队和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基础,义工服务团制度明确,分工协作,现在服务团形成了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关爱自闭症儿童等关爱儿童系列活动;慰问帮扶养老院老人、现代科技进社区(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微信、其他APP)等夕阳扶老系列活动;城建校园环卫活动、大明湖环卫活动、泉城广场环卫活动等环卫系列活动;“衣呼百应,情暖山区”捐赠、“守护残缺的花朵”剪纸义卖等系列活动;爱漫校园情系师生、迎新活动、毕业季回收活动等情满校园系列活动;泉水节系列志愿活动;雷锋月系列爱心活动;关爱自然义务植树活动;“三下乡 千村行”团省委青春扶贫行动;其他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系列服务活动,科学搭建了系列中华传统美德育人活动平台,实现了“团部创新组织,活动月月开展,年度循环提升”届次化常态化开展,形成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喜人局面。城建义工服务团中华传统美德育人平台具有系统性、互补性的特点,推动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进班级、进头脑,成为培养学生“接地气、增经验、长才干”的重要平台,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用仁爱、责任塑造学生,贯通传统美德育人路径,全方位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四)科学创建城建义工服务团中华美德育人内容

活动是育人的落脚点,育人是活动的目的性。城建义工服务团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贯彻“立德树人”根本,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引导学生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城建义工服务团坚守“仁者爱人”理念,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勇担社会责任,志愿服务社会大众,在志愿服务中坚守、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

三、城建义工服务团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成果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义工服务团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运行良好,育人效果显著,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学生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持续提高

城建义工服务团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强化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社会服务实践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增长才干。这对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城建义工服务团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城建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奉献社会的决心。近几年,学院优秀学生不断涌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山东省大学生自强之星”“鲁班之星”优秀学生评选越来越受到关注,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得到广大同学的点赞。他们中有山东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刘星同学、拾金不昧勇救落水儿童的梅玄玄同学、智擒小偷的胡钧评同学、“曲阜好交警”宫斌同学……

在“德能兼备”自强之星、鲁班之星优秀学生群体的带动下,爱人、敬业、责任、协作等中华传统美德深入学生精神,关爱他人、热心助人、团队意识、社会责任、职业操守在学生中蔚然成风。学院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成长为德能兼备的建设类合格人才。

(二)城建义工服务团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认可

多年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义工服务团用热情、热心的服务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山东省委、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慈善总会、济南时报泉城义工联络站和社会各界给予城建义工服务团高度评价。山东省电视台对城建义工服务团做了专访,济南日报、济南时报对城建义工服务团援助平阴县北毛峪村新农村建设活动进行了集中报道。城建义工服务团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和表彰,多年来城建义工服务团荣获国家级表彰1次,省级表彰3次、省电视台专访1次、市级表彰6次、省市级媒体网络表彰宣传30余次;省市级单位、个人赠送感谢信、邀请函、锦旗多次;学院师生获全国表彰1人次、省级表彰10人次、市级表彰200人次。

四、城建义工团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体会与思考

城建义工服务团已经走过了十年岁月,以义工服务团为基础的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建设基础条件好、育人成果多、实践效果优、推广应用强,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在今后的育人过程中,学院将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一是持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制建设”、“中華传统美德育人基地建设”、夯实“城建义工服务团”中华传统美德育人平台,打造“城建义工服务团”育人品牌。二是探索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制,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和志愿者电子档案,让学分成绩成为志愿服务的新动力。三是探索“义工服务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在思想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义工团志愿服务。四是坚持把德育融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管理服务全过程和各环节,突出中华传统美德育人的创新性、实践性和科学性,助力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培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的人生态度、优良的职业操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2017-01-25.

作者简介:

1.胡西苓(1982.02-),女,汉族,山东曲阜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孟凡辉(1971.07-),男,汉族,山东高青人,讲师,主要从事传统文化研究

3.张治国(1985.04-),男,汉族,山东高密人,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

猜你喜欢
育人建设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