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吨甲板驳稳性计算研究

2019-10-21 10:02孟巧
科技风 2019年5期

孟巧

摘 要: 结合CCS规范及稳性公约,利用NAPA软件对3200吨甲板驳进行稳性计算,着重考察完整稳性是否符合公约规定,为进一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甲板驳;稳性;完整稳性

甲板驳船的货物都堆放在甲板上,满载时船舶重心高度较高,其Z/D值远大于一般内河机动驳,因此甲板驳船的稳性需要给予重视。在随浪或尾斜浪中,船舶受到不大的风也易发生倾覆危险,尤其小船,但是其初稳性高、最大静稳性力臂和稳性衡准数时满足规范要求的。因此分析甲板驳的稳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NAPA软件进行稳性计算,NAPA软件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有部分船级社直接将其作为校核软件,如NK、RINA 和英国LR船级社等。该软件具有优良的拓扑关系,这将提高多工况的计算效率,可缩短计算时间。

1 甲板驳船稳性要求

《长江水系船舶稳性及载重线规范》对甲板驳的要求“所核算装载情况下的静稳性曲线,在到达最大静稳性力臂ls对应角θm时,该静稳性力臂曲线下的净面积(简称Sm面积),应不小于0.08m·rad”。根据此要求,文中对3200吨甲板驳船进行了典型装载状态下的稳性核算。

3200吨甲板驳,航区A级,两柱间长Lpp=79.8m,型宽B=18.0m,型深D=4.5m,吃水T=3.50m,B/T =5.14,F/T=0.29,进水角θf=22.4,计算重心高度Zg1=5.486m,Zg1/D=1.22。h0=3.2m,ls=0.671m,Sm=0.128,θm=17.0,衡准数Kf=12,具体布置参见图1所示。

计算结果发现甲板驳的初稳性高度h值和动稳性衡准数Kf一般远大于规范要求值。船宽B足够大可保证足够的初稳性,对大倾角稳性也有利,同时可增大载货甲板面积。甲板驳的上层建筑比较简单,受风面积较小,风压倾侧力矩小,所以Kf值较大。

2 稳性计算

根据CCS规范及稳性公约规定,适用于该船的完整稳性衡准为:

1)当最大复原力臂(GZ)对应角θ=0~15°角的复原力臂曲线下的面积(AREA(0~15))应不小于0.08m·rad;当最大复原力臂(GZ)对应角≥30°时,至30°角的复原力臂曲线下的面积(AREA(15~30))应不小于0.03m·rad;当最大复原力臂(GZ)对应角在15°~30°时,复原力臂曲线下的面积(AREA(15~30))应是:

AREA(15~30)=0.055+0.001(30°-θmax)  (1)

式(1)中:θmax为复原力臂曲线达到其最大值的横倾角,即最大复原力臂对应角,由于该船在所有典型工况下的最大复原力臂对应角均>30°,因此至30°角的复原力臂曲线下的面积(AREA(15~30))应不小于0.055m·rad见图2所示。

2)当横倾角在30°~40°或30°~ θf(θf <40°)时,复原力臂曲线下的面积(AREAGZ)应不小于0.03m·rad,其中θf为进水点的进水角。

3)在横倾角≥30°时,复原力臂(GZ)应至少为0.2m。

4)最大复原力臂对应角(Anglemax)在25°~30°处。

5)初稳性高度(GM0)应不小于0.15m。

6)气象衡准数(b/a)应不小于1.0,见图3所示。

经计算该驳船在压载出港、压载到港、满载出港、满载到港四种典型载况下各衡准参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另外根据CCS规范和载重线公约规定并经验算,该船的破舱稳性满足SOLAS对甲板货船的要求和载重线公约对减少干舷船舶的要求。

3 总结

文中利用NAPA 软件计算稳性问题具有快速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在计算前要明确船舶的航区、船型等信息,经计算可以得到不同载况下船舶的稳性,且满足相关规范及公约的规定。

参考文献:

[1]张文斌,等.船舶稳性理论研究的方法及进展[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2.02.

[2]盛振邦,等.船舶靜力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4.

[3]李晓,朱永峨,周耀华.第二代完整稳性衡准的验证与改进研究[J].船舶与海洋工程,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