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源 黄玫 叶旭刚 黄正荣
摘 要 通过不同的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试验,旨在为修文地区马铃薯生产应用和推广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黑膜覆盖栽培产量最高,为2174.08kg/亩,较无膜覆盖栽培(CK)增产178.78kg/亩,增产率为9%;其次为白膜覆盖栽培,产量为2048.27kg/亩,较无膜覆盖栽培(CK)增产52.97kg/亩,增产率为2.7%。
关键词 马铃薯;覆膜方式;产量
小箐镇位于修文县城西北部,属岩溶低山地貌,东部地势较高,一般海拔1180米至1300米,最高峰老将山海拔1476米。该乡属典型的农业乡,系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交通方便,耕地相对集中连片,土壤疏松肥沃、能排灌、生产条件好;适宜种植马铃薯,当地群众种植马铃薯积极性高,是我县主产销售马铃薯乡镇之一。为了进一步优化栽培模式,提高马铃薯單产水平,进行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通过试验旨在为修文地区马铃薯生产应用和推广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马铃薯品种为黔芋8号,由贵州金农马铃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黑色聚乙烯地膜、白色聚乙烯地膜,厚度0.014mm,当地农资市场购买所得。
1.2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设在小箐乡岩鹰山村葛家坝组一农户责任地中,土壤类型为黄壤,海拔高度为1300m,试验地前茬为玉米,肥力水平高,地力均匀。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同田大区简比试验设计,设3个大区:A1黑膜覆盖大区、A2白膜覆盖大区、A3无膜覆盖大区(CK)。单垄单行,种植规格行距70cm,株距30cm。
1.4 实验过程
试验地播种前深耕1次,旋耕机碎土,拣出残茬和杂草,整地质量高,播种时土壤墒,试验地按667㎡施腐熟农家肥1500㎏、西洋复合肥40㎏。马铃薯于2017年2月26日播种,播种当日各处理就地覆膜,马铃薯出苗后于4月10日和4月30日进行中耕,除草、培土与喷药,马铃薯于7月10日收获。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收种时个小区(30m2)单收计产。并随机抽取10株按大小分级,50g以下为小薯,50g-150g为中薯,150g以上为大薯,分别调查大、中、小薯率,计算得到理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经济形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覆膜方式在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大薯率、中薯重、中薯率、小薯重、小薯率、商品薯率、大、中、小薯横径纵径、等性状上存在差异。就黑膜覆盖处理方式而言,在单株薯重、大薯横径、中薯率、中薯横径、中薯纵径、小薯重、小薯横径、小薯纵径等性状表现良好,均比白膜覆盖和无膜覆盖较好;就白膜覆盖处理方式而言,在单株结薯数、大薯重、中薯重及小薯率等性状表现良好,均比黑膜覆盖和无膜覆盖较好;无膜覆盖大薯率为最高。商品薯率大小依次为:无膜覆盖>黑膜覆盖>白膜覆盖。
2.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2 可以看出,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同,以黑膜覆盖栽培产量最高,为2174.08kg/亩,较无膜覆盖栽培(CK)增产178.78kg/亩,增产率为9%;其次为白膜覆盖栽培,产量为2048.27kg/亩,较无膜覆盖栽培(CK)增产52.97kg/亩,增产率为2.7%。
3 结论与讨论
覆膜栽培是干旱区农业生产中应对水分不足的有效方式。覆膜可使降水通过垄上膜面汇集渗入膜下,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通过本试验可以看出,黑膜覆盖栽培方式较为理想,产量为2174.08kg/亩,在单株薯重、大薯横径、中薯率、中薯横径、中薯纵径、小薯重、小薯横径、小薯纵径等性状表现良好,均比白膜覆盖和无膜覆盖较好,因此马铃薯黑膜覆盖栽培是一项适宜修文地膜覆盖栽培的模式,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小花.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8(4):76-79.
[2]李继明.安定地区地膜马铃薯不同覆盖方式集雨保墒增产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1(5):275-278.
[3]王颖慧,蒙美莲,陈有君,等.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147-152.
[4]刘富强,张志芳,云庭,等.旱地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23(1): 208-213.
[5]聂战声,谢延林,王耀,等.寒旱区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11,25(4):213-217.
作者简介:蔡源(1993、1)女,硕士研究生,贵州息烽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