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黎巴嫩真主黨与以色列大规模冲突连续不断,给双方造成了沉重灾难,然而,双方在关键问题上互不让步,随着真主党实力的不断增强,黎巴嫩开始在与以色列的冲突中占据主动地位,这使巴以和平更加多了一层障碍。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色列的袭击使以色列迟迟未能喘息。
关键词:黎巴嫩真主党;以色列;袭击
经过多年的占领,1999年,以色列撤出黎巴嫩。认为以色列军事上打败了黎巴嫩真主党,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函数的每一方的动机。在军事上,以色列拥有压倒性的力量,相对于真主党,黎巴嫩,及其刚愎自用的邻居叙利亚。真主党武装只有数百编号,同时设备有限。因为以色列有决定性的军事优势,所以与叙利亚军队相比,对黎巴嫩真主党造成了更多的痛苦。因为以色列的行动,黎巴嫩面临着成千上万的难民,数以百计的平民伤亡,以及严重的经济瘫痪。相比之下,黎巴嫩南部的破坏最小。以色列会继续保持它的存在。当然,这与以色列军方不想撤出黎巴嫩而没有达成和平协议也有关系。
然而,最终,以色列撤出。真主党成员在该地区和其他地区,解释此为军事胜利的结果,可以复制在巴勒斯坦地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和不幸的解释。以色列和真主党的撤离的成功不能被理解的动力方程,或通常的战争的输赢。问题是双方的动机。更重要的是,动机是一个函数,两个因素的力量。在国际的眼睛,他的解释是不合法的。
1983年,黎巴嫩真主党轰炸以色列国防部队营房,杀死了141人。他们都被认为是恐怖主义。即使是警察、情报人员、及其他非军事人员(他们往往是反恐怖主义的矛),他们仍被列为是非战斗人员。
同样,在20世纪70年代初,黎巴嫩容留了各种巴勒斯坦群体,因为黎巴嫩中央政府太软弱了,不能在军事上打败他们。黎巴嫩政府事实上已经尝试过了,但是没有击败巴勒斯坦人,最终被迫默认了所谓的“法塔赫领土”(Fatahland)在这样的情况下,提供这样一个避难所不是赞助国,因为没有支持的目的,但是恐怖分子的利益是一致的。
早在在伊朗革命之前,黎巴嫩已经陷入动乱之中。1975年,围绕黎巴嫩8种不同宗教信仰和民族群体之间的权力分工的争端,以及对巴勒斯坦民兵在该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忧虑,最终演化为内战。黎巴嫩的几个邻国支持不同的民兵组织,加剧了冲突,并导致1976年叙利亚的武装干涉。随着黎巴嫩各教派和团体经常诉诸暴力而不是通过政治制度表达他们的不满,冲突持续发酵。使情况更为复杂的是,巴解组织和其他巴勒斯坦团体利用黎巴嫩作为他们反对以色列行动的基地,导致以色列用跨境袭击、暗杀以及其他形式的压力进行回击。
黎巴嫩总统埃米尔·拉胡德(Emile Lahoud)提醒外国记者:“我们(黎巴嫩)不断地重复说真主党(Hizballah)在阿以冲突之外没有活动……他们不是恐怖分子,而是事实上是在抵抗。”鉴于黎巴嫩政府的这种支持,毫不奇怪,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行动指挥官谢赫·纳比尔·库尔克(Shaykh Nabil Qaouk),于2002年8月中提出,真主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击败美国和以色列的所有计划,不论威胁如何。”[]Qaouk警告说,“敌人不应该相信我们可能屈服于威胁和贿赂,或者甚至屈服于美国在该地区的好战性”,补充说,“抵抗是包围以色列和美国的唯一手段。”
1976年6月叙利亚军队对巴勒斯坦人发动全面进攻。当马龙派在塔尔Tal Zaatar,Jisr al-Pasha对巴勒斯坦人施暴的同时,查蒙(Chamoun)的人“杀害他们能找到的任何人——医生、护士、儿童和宗教领袖。他们围着营地冲刺,破门而入并杀害哭泣的家庭男女。当一些士兵带着蒸汽铲掩埋死尸时,其他人则在数百名基督教平民的协助下洗劫营地,撕裂衣服并从碎尸上掠夺珠宝。很少有孩子从Tal Zaatar活着出来的。”但是,巴勒斯坦人被叙利亚人打败,成为“阿拉伯威慑力量”(Arab Deterrent Force, ADF)的一部分。
1997年7月,叙利亚人劝说马龙派与巴勒斯坦人来到会议桌上,签订(Chtaura Agreement),协议规定巴勒斯坦人在黎巴嫩的军队将受到监督。总统萨尔基斯(Sarkis)为了平定穆斯林和德鲁兹,设立了一个建设和发展委员会。“阿拉伯威慑力量”维护和平是短命的,因为分散的政治暴力通过绑架、宗派主义者的爆炸和冲突再次燃起。卡马尔@朱巴拉特(Kamal Jumblatt)[]被暗杀,作为报复,他的游击队对基督教村庄进行屠杀。罪犯永远不可能被找到:它可能是马龙人,知道指责会落到叙利亚身上;它可能是叙利亚人,知道指责会落到马龙人身上;它可能是以色列人,知道指责会落到叙利亚和马龙人身上。没有做任何事情以履行协议,因为马龙人不想让穆斯林分享他们的权力。各方都在利用时间补充自己的弹药库以装备下一轮的战斗。
在黎巴嫩的外国干预加剧了这种紧张局势。在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国家暗杀了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领导人、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并以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平民为对象,惩罚了巴勒斯坦军事活动。1968年和1974年之间,这为30000名以色列军队侵犯黎巴嫩领土。
参考文献
[1] 路浩,1994年11月,男,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中东史的研究。
[2] Shibley Telhami, The Stakes: America In The Middle East, Boulder: Westview Press, 2004, p. 171-172.
[3] Shibley Telhami, The Stakes: America In The Middle East, Boulder: Westview Press, 2004, p. 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