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锋
摘 要:医用氧气瓶在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医疗领域,如医院、急救中心等地广泛使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医疗防患意识的增强,医用氧气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家庭就医,但是如果安全管理不当,极易造成严重后果。文章通过对医用氧气瓶使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性管理措施加以探讨,提醒使用者在使用医用氧气瓶时多加注意及防范。
关键词:医用氧气瓶;安全管理;措施
1 医用氧气瓶介绍
氧气是一种可供氧、助燃的气体。氧气瓶以一种高压的形态将氧气紧密压缩在一定空间之内,可供使用者长期储存并运输,是在缺氧状态下较为方便的供氧设备,在金属的切割、焊接,冶金及医疗等领域使用较为广泛。医用氧气瓶是将氧气以高压的形式压缩至99.5%以上的压力容器,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对于摄入、消耗过度及对于氧气的传输有障碍的患者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辅助治疗,缓解缺氧症状有显著效果。但医用氧气瓶属于高压容器,更是属于国家特种设备压力容器中的气瓶一类,若是在充装、运输、使用、保存时操作不当或受其他的外在不稳定因素影响,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2 医用氧气瓶的安全管理措施及方法
2.1 相关人员相关知识培训
根据《医用氧GMP补充规定》,对于医用氧的生产企业及相关质量监测管理部门应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关职称及管理经验。对于参与医用氧气瓶生产的相关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取得国家规定的相应的资格证书。对于医用氧气瓶的使用者,大多来自医院内的医生、护士及各个科室的相关医护人员等,在医用氧气瓶使用前也应到地方性有关部门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及健康证,获取足够医用氧气瓶的使用经验后再持证上岗,减少在医用氧气瓶使用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其他一些不良因素的存在而造成的安全问题。
2.2 充装时的安全管理及相应流程
在充装医用氧气瓶时存在的安全隐患众多。如,在选取充装气瓶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气瓶充装许可规则》中的规定选取气瓶,并按照标准在充装前加以登记使用。在医用氧气瓶充装前,应严格对照标准检查充装气瓶的瓶内余压是否存在缺口、凹痕,充装气瓶各方面的构造结构是否合乎标准,阀口接头闭合是否严密等会造成安全隐患的威胁之处需反复确认,若存在不符合标准处,应严格禁止充装。
在将充装气瓶按规定反复确认后,须严格按照国家所制定的质量检测标准对其进行充装前的多次清理消毒,根据《气瓶干燥抽真空标准操作规程》中的规定,一般采用气体置换法或抽真空法,以高压金属软管扫吹置换出充装气瓶中的气体,但在充装前及充装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软管与充装气瓶之间的连接处应紧密合实,以免漏气。充装医用氧气瓶应按照标准严格把控温度、充装速度、充装量及充装气瓶内的压力、压强,保持相对干净的充装环境,避免油脂渗入,并远离一切火源,以免在气瓶充装的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问题。
在气瓶充装结束后,以适当的方法检查气瓶是否已充装结束,气瓶的阀口处是否已紧密闭合,是否有漏气状况出现,并及时对检查所得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检查合格后,应由复检员继续进行复检,并记录。对于检查通过标准的气瓶应合理放置,严禁倒置。
2.3 检验及使用时的安全管理
在医用氧气瓶的使用前,应按照标准逐只检验,对气瓶的规格、质量、压力、压强,气瓶是否有损坏、断口,瓶内介质是否腐蚀变质等严格把控,以免造成气瓶的使用寿命减短。气瓶的检验应按照《无缝气瓶检验》的标准进行,质检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能够熟练地检验气瓶是否有缺失,一旦发现气瓶有漏气、损坏、介质腐蚀变质的现象,应及时停止使用,上报相关部门。在医用氧气瓶使用时,应缓慢地打开开关,并在使用途中严格控制氧流量,普通病人与高危病人所使用的氧流量不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问题。使用结束后,应先拔鼻塞,缓慢闭合氧压开关,待氧压表降为0后,再关闭调节开关。使用时,应注意室温低于40 ℃,瓶内氧压不低于1 MPa,严禁油污、高温、火源、日光强照环境,加湿器不得倾斜,对于医用氧气瓶的使用操作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证书及操作经验,避免在操作时引起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对于氧气摄入、传输、消耗有障碍的病患人员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2.4 采购、运输及储存时的安全管理
严格把控采购,应在有许可证明的相关地点按照所需规格、标准进行采购,采购后应按照合理的方式存放。在医用氧气瓶运输的途中,应严格注意避免油污、高温、火源、日光强照等环境状况;在搬运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在搬运的途中造成气瓶的瓶身损坏;放置时应根据要求,严禁倒置。医用氧气瓶应存放至通风、干燥、避光的环境之中,储存时,瓶身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放置,待充的气瓶与充装好的气瓶要分隔储存,运送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3 结语
近年来,医用氧气瓶的使用范围愈发广泛,越来越多的氧气瓶被送入成千上万的家庭之中,但相对也埋下了更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医用氧气瓶在使用或运输、储存等状况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合理地注意其安全管理措施,以预防为主,避免使用或运输、存储不当所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占军,刘远帆.医用氧气瓶的安全管理[J].医用气体工程,2017(3):14-16.
[2]向阳.医用氧的检验方法及监管[J].检验检疫学刊,2019(4):82-83.
[3]洪厚云.浅谈医用氧气瓶的安全管理[J].安徽医学,2012(6):781-782.
[4]吳夷,杜堃.医用制氧设备成品气要求的讨论[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3(10):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