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在配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21 11:47谢健煌
科学大众 2019年11期
关键词:配电网故障设备

谢健煌

摘   要:随着电力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配网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配电网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用电水平,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在配网管理中可显著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水平,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文章将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配网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配网管理;应用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技术的日益提高,电力设备分布日益复杂。电力系统的配网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其内部运行状态,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到配网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1    简要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见图1)内容主要包括:(1)地理学科知识。(2)计算机知识。(3)网络通信知识。调查研究显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主要是用来分析和处理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具有定位功能,继而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将地理信息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连接电网接线图信息数据和电网工程图信息数据,而且能够有效保证配电网顺利工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计算机系统作为载体,对地理分布数据加以综合调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的关键在于人员。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所执行的任务需相关技术人员对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再将具体结果输入到计算机之中。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功能实现的载体:(1)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数据库相关资料、绘图技术以及统计程序等)。(2)计算机硬件(主要负责对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输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高低直接决定数据的处理速度和输出方式)。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合理应用在配网管理过程中,需综合技术优势,在分析、存储地理信息过程中,需分析其要点,从而实现自动化配网管理,及时处理供电故障,尽早处理,提高用电水平。

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配网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2.1  应用必要性

配电网本身的结构较为复杂,随着近年来用户用电数量增多,与之相应的配电设备也日益增加。配电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电缆、变电站、线路等。配电网线路复杂且覆盖范围广,因此也显著加大配电网管理难度[1]。随着城市化进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村配电网开始发生变化,随着用电规模的日益增多,诸多因素均影响到配电网的相关工作。举例来说,如果电力信息不通,数据信息无法及时更新。传统数据库大多依赖于人工操作,人工操作工作量巨大,与此同时可能会造成以下问题:信息失真、信息无法及时更新、信息丢失等。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合理引入到配网管理中,将能有效改善存储管理。

2.2  基础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地理数据信息技术建立模型,原始数据库系统只能有效解决二维表数据问题,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包含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特点,从而满足自动化配网的深入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快捷且方便特点,从设备管理角度来看,如果想要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稳定运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设备。在电力系统中,有关人员需高校管理电力系统设备信息(如删除设备台面功能或更改设备台面功能等)。从电力系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生成不同的报表可显著提高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从生成的图形角度来看,配网管理时,有关工作人员需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快速定位电力系统中的有关设备,定位结束后,再一次定位图像信息,确保系统与系统之间能够有效切换。与此同时,将设备中的有关数据信息有机整合成一个图形,为有关人员的数据查询工作做好相关准备。如果发现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可及时停止运行,再将设备中的数据有效提取。调查研究显示,工作人员需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具体图形,再根据图形设备进行数据统计。

2.3  重要性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数据的监控难度也越来越大。在此种背景下,对配电网的有关管理逐渐失去效用。一旦电力信息出现不顺情况,必须及时更新数据,否则将会给配电网带来一系列问题。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在配电网中,一方面能够减少人工操作难度,另外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网络运转问题,最终显著提高配电网管理效率[2]。

2.4  应用前景

2.4.1  管理系数数据

系统成败的关键是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中功能的有效实现主要依赖于数据是否准确,因此相关人员建议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早期阶段高度重视数据录入工作[3]。由于配网数据每时每刻均在发生变化,如未及时更新配网数据,那么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将无法得到良好结果。基于此,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坚持以下原则:一边开发、一边利用。在新增设备时需进行电子化移交,从而提高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度。

2.4.2  整体监管配网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在配网中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整个规模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和管理等,保证配网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获得地理信息数据。从实际发展来看,定位区域内的电网配置可显著降低整体监管配网难度,随时获得区域内的实际运行信息,再从专业角度出发判断配网是否存在故障问题,基于此,不断提高監管效率。实际应用过程中,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合理应用在配网中可准确定位断路器和变压器等,再综合地理信息图像数据信息,为相关人员制定可供参考的对策。例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用户终端来反馈数据信息,再合理分析客户的平均用电需求,对此区域内的客户信息进行总结分析,科学记录某一时间段内的用电状况,从而宏观调控电力企业的数据信息。

2.4.3  实际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配网实际应用时需对相关设备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有效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又能够避免时间的浪费,继而为工作人员提供优质化的电力服务。例如,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需要进行急修服务,相关工作人员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住户具体地址发送到地图上,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找出住户的具体位置,再在短时间内为住户提供优质化的服务。除此之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配网的实际应用中需及时更新线路和有关资料。电力工作者需娴熟掌握电力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或者线路的具体走向,传统管理方式浪费的时间比较多,此时,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节约时间,明确线路的具体走向。在配网发生故障时,更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更为合理地管理配电设备。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实现对配电系统的有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具备测量配电设备长度功能,因此,能够提供多种图形信息,再有效建立图形数据,便于工作人员顺利开展配网工作。

2.4.4  及时维护电网故障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具体应用能够为配网管理人员提供系统化地数据信息,在管理部门中迅速接收到地理信息系统所反馈的信息(主要包括实时可操作画面或配电线路图信息等)。在接收到有关信息后,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故障所在,再通过其具体表现形式来判断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派专人到现场进行抢修。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配网建设过程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通过实时数据来为管理方案制定对策,继而能够及时消除电力设备故障,从而维持配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杨武.GIS平台下电力配网调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7):25.

[2]赵超.浅谈GIS技术在实际配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过程[J].城市地理,2015(10):117.

[3]黄志成.GIS技术在城市配网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通讯世界,2016(18):174-175.

猜你喜欢
配电网故障设备
GE LOGIQ P5 彩超故障维修2例
数控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
大数据的中低压配网故障智能诊断
调试新设备
汽车出了故障
论10kv配电网运行及自动化系统的管理
基于Tabu算法的配电网无功补偿研究
基于启发式规则与和声搜索的配电网重构算法
10kV配电网现状及智能化改造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