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焱朱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及自身的训练经验对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大部分拥有较强的力量、较快的速度以及充分的技术、良好的耐心。
关键词:中国式摔跤;竞技能力
1前言
中国式摔跤是二人徒手相搏,遵守规则,通过各种摔跤技法将对方摔倒的一项民族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中国式摔跤融合了中华各民族跤种之所长,与日本的柔道、相扑、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和桑勃并称为世界六大跤种。其历史悠久,具有自己的技术风格和竞赛规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明和理念。学习和练习中国式摔跤,可以有效地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推动身体的整体性发展,还能够锻炼人们意志,让人们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是增加自卫以及全体国民素质的有力手段[1]。
2竞技能力分析
2.1身体形态
《运动训练学》中认为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身高和较长的四肢,身高和体重保持恰当的比例。摔跤运动员要求四肢较长、肌肉发达有力。查阅文献发现:摔跤运动员的胸围、大腿围、上臂围等指标高,肩和骨盆较宽,躯干相对较长,四肢较短[2]。
2.2身体素质
2.2.1力量素质
蔡海生提出,力量训练是运动员在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和保证,是运动员获得比赛胜利的重点,根据中国式摔跤运动表现出来的运动特性,在力量速度和最大力量上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中国式摔跤这一运动项目是集力量、耐力、灵敏、技术、战术和意志力于一体的综合表现,从力量和其他因素的关系来看是相互制约、彼此联系的。运用“木桶原理”运动员可以凭借自身的强劲的力量来弥补技术上面的不足;或者运动员拥有灵敏的反应、出色的技术等,也可以弥补力量上的相对不足。
2.2.2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指的是,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可以快速、科学、有效地改变个人所处的空间方位或者运动方向,以此积极适应当下外部环境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该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在对抗中需经常改变身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灵敏素质是摔跤运动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4]。
2.2.3速度素质
速度在体育运动领域内存在比较复杂的含义,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动作速度、反应速度、最高速度、爆发力、加速度等。从运动训练的角度看,速度划分为2个部分:一是一般速度;二是专项速度。在摔跤运动员进行摔跤的过程中,关键的两项内容是反应速度和动作频次。在中国式摔跤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动作速度要快,以提高运动员的攻防质量。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抱腿、勾腿、背摔等进攻动作,减少对手的反应时间,从而获得高分数而赢取比赛。防守动作越快,对手越容易进攻失败,可以显著提高防守能力同时进行反击。
2.2.4耐力素质
中国式摔跤主要是糖酵解供能,同时运动员在进行一些时间短且动作快的动作时,需要依靠磷酸源供能系统。运动员所具备运动能力的强弱受到其无氧代谢能力的显著影响。摔跤运动员一天要进行若干场比赛,且要保持体力充沛,因此,摔跤运动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
2.3技术
有效的技术训练是提高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技术能力的有效保证,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发挥自己技战术水平的前提。对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来说,技术训练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往往技术的少许差异就能导致比赛的胜负。中国式摔跤运动是一项十分注重技术的对抗性项目,比赛中常常会出现运动员因不善于应对某一技术而出现连续失分的情况或因为某个绝招技术成为克制对手的“有效武器”。比赛时,能够在争抢把位的过程中,抢夺有利于自己優势技术使用的把位,会使自己在比赛中获得进攻的主动和优势。若没能在争抢把位的环节争抢到有利自己技术应用的把位,就需要“ ”开对手的抓握,重新进行有利于自己技术应用的“抢把”。由于比赛规则的限制,长时间不抓把同时也不让对手抓把会被判消极比赛扣分,这就需要运动员必须快速争抢到有利于自己的把位,同时训练中加强不同把位条件下技术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全面技术。
2.4战术
现代中国式摔跤中只靠力量是不能取胜的,比赛时应对对方做理智的分析,并且要有针对性地运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战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为很多种类,但就中国式摔跤项目来说,进攻与防守平衡是其中的最基本战术。进攻战术的运用,必须有明确的判断能力和发现对方破绽的能力及跤感和勇气的结合,它也是一种直接取胜的战术。但如果进攻战术运用不当,则在实战比赛中,不仅消耗体力,而且更容易让对方发现自己的弱点,从而在比赛中处于被动。首先,要了解对手,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其次,要采取快攻,给裁判良好的印象,不至于被判处消极比赛,且迫使对方转入防守状态失去主动权。再次,合理分配体力和时间。最后,可采取边线战术,圈内外作战,主动进攻打边线,限制对手。
2.5心理素质
良好的赛前情绪是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的重要保证。赛前情绪调整有助于运动员调理竞技状态,充分发挥运动员实力,提升竞赛结果。在中国式摔跤运动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差距越来越小、水平相当的对手胜负关键往往是心理状态和情绪起到决定作用,积极的情绪产生良好的效应,消极的情绪就会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认知因素对情绪的影响是最关键的因素,情感是比赛心理的一个关键因素。常见有比赛前紧张,或者在差距一两分的情况下怕输,在比赛时迫切想得分而出现动作漏洞。综上所述,摔跤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应激能力。
3结语
运动员获得理想的比赛成绩,与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素质是密切相关的,缺一不可。在项群训练理论中,对于中国式摔跤运动,可将其归属到同场竞技、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体育项目,具体而言,是两名选手在不使用任何武器和工具的情况下,依托个人所拥有的技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以及智慧等,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实施贴身格斗,最终战胜同台竞技的对手。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大部分拥有较强的力量、较快的速度以及充分的技术、良好的耐心,是获取比赛胜利的重要条件。
4参考文献
[1]王雪鹏. 我国优秀男子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结构和评价指标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7.
[2] 孙强.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无氧耐力特征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9(03):34-38.
[3]时洪亮.中国式摔跤专项力量训练与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5):36-37.
[4]肖小邦,生云龙.中国式摔跤在散打比赛中运用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6(06):70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