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加权
摘要:水利工程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可或缺。因为在发生旱涝时,若基础设施建設不完善,将对农民生命财产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一定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的抗旱防涝能力大家都很清楚,为使农田水利工程发挥明显的效果,就要基于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不断提高抗旱防涝效果,才能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进而使农业生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抗旱防涝
1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建设,也是完善农业管理体系的基本措施,农田水利工程承载了加快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农业面向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农业发展与规划中不可获缺的组成部分,所以良好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对加大粮食产量,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区域性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而根据目前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来看,与西方发达的国家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整体的设计方案中,抄袭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南北方地理及气候温度的差异,使农田水利工程设计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特点进行缜密的思考后,给出详细的设计方案,但对于抄袭的设计方案而言,其实用性与耐久性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与效果,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具有自主观念的良好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是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影响要素。旱涝灾害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极为严重,每年因旱涝灾害而受到损毁的农田数以万计,成为降低粮食产量的首要元凶,给广大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区域性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当地有关部门建立一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旱涝预警系统,以便在旱涝灾害来临前,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做有序的规划,从而降低旱涝灾害对农田的影响,使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及时的发挥作用,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农田水利工程中抗旱防涝设计的作用
旱涝灾害是指由于长期无雨或持续性降雨而导致某一区域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害的自然灾害,早涝灾害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的主要灾害形式之一,在旱涝灾害严重的年份,还有可能导致农业生产颗粒无收,对农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以及社会稳定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的财政拨款也有适当倾斜,在这种有利条件下,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最大限度的保证抗旱防涝功能的发挥,实现对财政拨款的有效利用,成为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抗旱防涝设计就是根据区域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规律而采取的一种整体控制措施,其设计内容主要有设计原则、制定抗旱防涝措施以及工程建设等。其中抗旱防涝设计阶段按照施工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段设计、流域设计以及区域设计三种。
3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抗旱防涝规划原则
防洪防涝规划一般都涉及很多方面内容,不仅要对一般情况进行统筹,还要对重点问题加以必要的考虑,在制定局部规划时也要重视整体,落实好农田水利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利用好水资源等。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要对防洪防涝规律进行充分考虑,确保上下游具有一定的防洪防涝能力,并协调好蓄水泄洪问题,土地利用及规划也应进行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抗旱防涝功能,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在抗旱防涝过程中能够同时发挥作用,从而使抗旱防涝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抗旱防涝体系,加强抗旱防涝能力,但水源的分布不均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依旧存在局限性,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与发展,所以解决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性难题,是突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局限性的最根本解决措施,为水力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利用,提供有效的帮助。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能够统筹兼顾水资源利用与抗旱防涝的分析,可按照如下原则进行:应用目前应用的抗旱防涝工程,使成本不断降低。将水库与抗旱防涝工程建设做好,达到旱涝防治及利用的作用。结合不同区域也需要采用适宜的措施,对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抵御旱涝能力不断提高,进而减少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4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抗旱防涝规划设计
基于农田水利工程实际情况,抗旱防涝规划要对防护对象及治理目标进行确定,对抗旱防涝体系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制定预期适应的措施,并划分几个区域,分期进行实施。合理估算投资,实施环评并评价效益等。
4.1环境调研
在对区域抗洪防涝工作进行总结与归纳的同时,需要对旱涝成因及影响范围进行准确的统计,对周边地区环境及地质环境进行仔细的勘探,详细了解相关旱涝灾害的历史情况,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统一的研究与规划,为处理旱涝灾害做准备。
4.2制定抗旱防涝标准
制定标准要与实际所需相符,并根据不同地理条件及经济发展能力对适应的抗旱防涝保护区进行划分,并对可能产生的旱涝灾害及影响程度进行具体分析,抗旱洪涝措施的制定应进行综合分析考虑,达到国家标准规范情况下,制定与本区域相符防治标准。
4.3构建抗旱防涝体系
自然条件及抗旱防涝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要对不同部门的抗旱防涝要求进行统筹考虑,并对影响抗旱防涝体系中的因素进行分析,使抗旱防涝规划实现最优化。
4.4环评及评价综合效益
抗旱防涝工程可实现对旱涝灾害的减轻,使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但在抗旱防涝工程建设中也存在诸如工程建设中垃圾、安置移民等问题,合理估算各年效益,对洪灾损失同增长的社会经济之间的影响关系真实反映,计算获得的经济效益将成为抗旱防涝效益中的重要内容。
5结束语
总的来说,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群众也十分清楚其抗旱防涝能力,因此应使农田水利工程采用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方案,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抗旱防涝效果。通过调研、标准制定、体系构建、经济效益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工作,积极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于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确保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及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涝能力,进而使其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及建设建议[J].王同德.农技服务.2016(15).
[2]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J].秦辉.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09).
[3]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J].齐文辉.河南农业.2017(08).
(作者单位:五河县小圩水利规划工程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