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改造模式研究

2019-10-21 23:25刘时雨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28期
关键词:民宿传统发展

刘时雨

民宿的说法来自日本,它是指能给游客们提供住宿休息的地方。例如传统民居、农家乐、农村民居等,都属于民宿的一种。与我们常见的酒店不同,民宿的主要目的是让游客可以深度的体验当地的传统风俗,感受文化,美食以及人文风貌。

国外民宿发展的相对较早,经验相对丰富。其主要特征是将自己家的房子不住的空间租住给到此来的游客,游客与房主生活在同一个空间环境,这样就増加了房主与游客的相互交流,有助于游客更多地了解当地的人情文化,早期通过对国外民宿的系列调查和研究表明,国外民宿具有以下五种共通的特点:(1)私密空间意义上的私人定制服务;(2)给游客提供当地不同的生活体验(3)私人合作组织,城里人与农村房主合作;(4)给游客提供特别的活动方式;(5)房源少。

目前为止,我国民宿产业的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完善的管理办法,也没有针对民宿建筑改造的相应规范出台。由于刚刚兴起,目前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关注,如产权划分模糊、审批手续复杂、民宿市场认知度低、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同本土居民关系紧张等。

经过改革开放之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的游客早已放弃了原来"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游心态,当前更加注重的是感受当地文化特色,希望得到特色服务或者订制服务,大多数时候,游客都是希望利用休假的短暂时间和精力去到一个可以引导他们回归自然、放下压力的地方。出于上述考虑,民宿一般都在城乡结合的地方,距离近并且能给在城市中厌恶了繁忙的人们提供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方式。民宿大都选取本地传统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则模仿当地传统特色,这样既降低了经营者的投资成本,又保留了当地传统的建筑风格。

近几年来由于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的不断扩张和生活压力的持续增加,城市居民越来越厌倦每天拥堵的城市生活,趋向于追求短暂的生态、环保、惬意的乡土生活。我国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也逐渐回归了简约、质朴、安逸的本位,为厌倦了城市高压生活的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建立了一片远离尘嚣的心灵净土。由于具有强劲的吸引力和较为快速、明显的经济价值,民宿经营模式得到了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风景优异的乡村中掀起了建立乡村旅游经济体的热潮,促进了乡村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而那些位于旅游度假区的度假酒店由于价格高昂,酒店内部装饰华丽,风格统一,无法让游客体验当地生活文化,正逐渐为广大游客所摒弃,同时也为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契机。

目前,乡村中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建筑是转型成为民宿建筑的主力军。在民宿改造以及后期运营的过程中,结构安全是游客和民宿老板关心的核心问题,也是民宿产业长足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虽然目前国内的民宿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但由于发展时间有限。对比国外先进的民宿管理体系及经验,我国的民宿产业还存在的以下诸多:

(1)民宿的安全标准不明确。民宿其实已经是作为商业用途,而不再是普通的民居,但是政府机构对于其房屋质量标准并未注明为商业经营标准还是居住标准,也没有相应的机构进行硬性规定并派相关权威机构进行现场查验。

(2)还没有制定出全国的民宿管理法规。应该尽快制定出全国范围内或者地方性的民宿标准,安全评价标准。这样既有助于保障民宿的安全运营也容易诱导行业内的良性竞争。在全国性的管理法规出台后,建议根据地方特色出台更为详尽的安全、卫生、防火法规,并推动它们的可靠实施。

(3)从业资格混乱。由于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现今民宿行业乱象丛生,庄园、农家乐、大酒店各种级别的民宿都有,应该加强管理。

(4)安全隐患较多。由于没有安全监督部门的管理导致民宿在结构安全、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安全隐患较多。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逐渐转型的历史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没落导致的养老、教育、文化传承等问题正在逐渐凸显。那里生活着大量的留守儿童和老人,留存着我们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建筑。一味的大拆大建,不仅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也背离了我们的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历史初衷。在各地主管部门经多番尝试均收效甚微的前提下,民宿可能会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最为合适的契机。从当前民宿产业的发展来看,它因地制宜、从业门槛低且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追捧。推动民宿发展不仅有助于平衡产业转型过程带来的城乡发展差异,振兴乡村经济体系,同时也解决了农村传统民居空闲房屋的使用问题,有助于促进了城乡交流互通,化解社会矛盾。

民宿发展在我国经济不发达的城乡结合部最主要的核心作用是能使生态效益转化经济效益,成为充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民宿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受众体和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的带动作用具体表现在:

(1)拓宽了农民致富的途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乡村民宿的快速发展,使的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走上小康的道路,贫困地区依靠本地旅游资源,特色文化背景开发旅游业,可以解决当地空闲房屋,空闲劳动力等诸多问题。如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又叫“悬崖村”。2016年以来,随着全国网民的持续关注,目前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已经大大改善了原住居民的生活条件。

(2)缩短了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拉近了城里人和农村人的距离。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偏远郊区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地理优势,主要体现在周末假期、民俗节日、休闲活动等节假日时,城市居民可以便捷的来到这里体验人文风情。

(3)有助于保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利用乡村民宿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让当地居民意识到优秀的乡村旅游环境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可以有效激发当地居民保护、传承甚至丰富传统乡村文化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开发、建设和宣传当地的传统文化,在提高乡村知名度的同时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受众范围。

民宿作为一种旧乡愁与新乡土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之为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发展程度与热度严重不匹配的现状容易导致民宿产业的畸形发展,某些不良商家的盲目跟风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将民宿发展在消费者群体积累的良好印象败坏殆尽。虽然目前民宿已经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呈现井喷式发展的态势。但民宿质量参差不齐,两极化发展的趋势愈演愈烈,条件差的民宿虽收费较为低廉,但有时连基本的设施生活用品都不具备;好的民宿虽然环境好,装修独具一格让人们拥有非常好的深度体验,但往往价格偏贵,与民宿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除此之外,产品与服务趋同现象已经在悄然蔓延,过度与不当的设计反而会使游客的体验感降低,中国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新一代80、90后年轻人,他们不再满足与酒店式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自己理解与想象,所以一些富有设计感,有乡土情怀的民宿更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建筑结构的安全、建筑风格设计,消防安全是制约民宿发展主要因素。许多人为了赚钱挂起民宿的招牌可是实质上是根本就不是,农庄、农家乐、乡村酒店、客栈都被称为民宿。以莫干山为代表的优秀早期民宿,依靠成熟的经营体系和优秀的设计理念以及强大的品牌效应,价格甚至超过国际五星级酒店,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而从另一方面,很多民宿经营者,却因为定位不够准确,设计理念落后导致陷入客源不稳定的困境,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举步维艰。

归根结底,由于当前的民宿结构普遍改建于当地原有的传统民居,改造过程中的合理性以及后期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是民宿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影响因素。上述所有的优秀体验均是建立在结构安全的基础之上。因此,在一片大好的前景面前,做好民宿改造结构安全的调查和论证等工作有助于给民宿产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系统性的认知和指导。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猜你喜欢
民宿传统发展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周边赋能
你是民宿达人吗
区域发展篇
少年力斗传统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