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垃圾收集与处理长效管理的思考

2019-10-21 21:54王强平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6期
关键词:城乡垃圾管理

王强平

摘要: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健全完善城乡垃圾收集与处理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本文以溧阳市埭头镇为例,探讨了城乡垃圾收集与处理的长效管理机制。

关键词:城乡;垃圾;管理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迫切,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愿景越来越强烈。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健全完善城乡垃圾收集与处理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一、近年来围绕城乡垃圾收集与处理所做的主要工作

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治理水平,助推城乡垃圾分类工作“管理标准化、投放规范化、处置生态化”,2017年3月以来,埭头镇先期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宣传引导体系和分类收运体系,逐步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埭头模式”。

(一)建立垃圾分类组织保障体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健全完善组织保障体系是推进落实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召开部署会、协调会、推进会、讲评会,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全面“解剖麻雀”,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改进提高,确保一次会议有一次成效,决不以会议落实会议。二是抓好规范化示范建设。着重抓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农贸市场、商铺等地方垃圾分类规范化建设工作,以点带面、条块结合、全面开花,确保试点工作创成先进、走在前列。

(二)建立垃圾分类宣传引导体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健全完善宣传引导体系是推进落实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一是舆论媒体宣传报道。利用广播新闻网络等媒体搭建宣传报道“主阵地”,围绕垃圾分类“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开展主题宣传,着力打造“面上宣传+入户引导”模式,真正把垃圾分类工作的“声音”传播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二是家庭学校社会共育。大力开展“光盘行动”、“零排放”等源头减量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普及垃圾分类课程教育,经常性组织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提高,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垃圾分类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理顺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学习不能好高骛远,须一步一个脚印;进步不能一步登天,须一步一级台阶。”健全完善收运体系是推进落实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重要途径。一是户分类投放。在市民小区、城乡街道、农贸市场、商铺等地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引导市民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进行分类投放,尽可能减少后期分拣、收运、处置的工作量。二是村分拣收集。在村(居)设置1-2个垃圾分拣处理点,由保洁员根据当日垃圾投放情况,及时进行分拣处置,并将分拣完的垃圾转运至集中收集点,避免垃圾堆积,尤其是夏天,很容易滋生虫子。

(四)加大资金保障投入比重。俗话说:“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加大资金保障投入比重是推进落实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重要举措。一是基础设施配备。根据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的要求,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农村等规模大、垃圾产生量多的地方设置1个垃圾分类收集亭,户数在800户以上的增设1个,亭内统一悬挂垃圾分类宣传展板、配置垃圾分类回收箱及垃圾收集容器;在道路、广场、公园、公共绿地等公共场所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及垃圾收集容器,酌情设置垃圾分类收集亭。二是保洁队伍配置。居民小区由物业管理委员会按照5‰配置保洁人员,村(居)按照每组2名配置保洁人员,道路、广场、公园、公共绿地等公共场所配有专门保洁人员,由城管中队、村(居)统一管理、集中使用,必要时可适当增设保洁人员。

二、制约城乡垃圾收集与处理长效管理的主要原因

虽然垃圾分类工作在多方面取得成效,但是与生态环境保护、文明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政策措施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垃圾分类工作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以及责任主体界定,难以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其次还没有制定出清晰的垃圾减量目标,“源头减量”这个说法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再次是没有明确保障资金来源,与垃圾分类工作所需投入大量经费的实际不相匹配。

(二)资金来源不足,与实际需求不相符。解决垃圾分类清运处置设施建设、设备购买和提高保洁人员工资等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地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而采取了就地填埋的方式,这种没有经过无毒无害处理的垃圾填埋极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且危害更深更持久。

(三)市民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许多市民的环保意识仅仅停留在“政府做、个人看”的思想层面上,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支持力度远没有达到“一呼百应”的程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为,比如:“这里是农村,哪来这么多讲究啊”“这不是应该你来分的吗”“要分你分,我们分不来”等等,缺乏共建宜居生态、美丽乡村、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易腐烂垃圾中端处置能力偏弱。虽然一些易腐烂垃圾可以就地实施生态处理还田利用,但是对于农村大量的秸秆来说,实施生态处理还田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绝大多数仍以焚烧为主进行处置,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三、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的对策措施

第一,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经费的支持和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涉及范围广、管理领域多、固定的管理人员、聘用的保洁人员、临时的机动人员较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设施设备,这些都需要工作经费支撑。政府要对垃圾分类工作所需的必要经费给予倾斜,在保洁队伍配置、清运车辆配置、指导员、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训工作开展、易腐垃圾中端处置能力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同时,要在政策范围内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把关怀和温暖送给“最美环保人”。

第二,切实发挥舆论媒体的导向作用、社会家庭学校的培育作用、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要抓好舆论媒体导向作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打造宣传“主阵地”,通过电视问政、焦点访谈、道德讲坛、村规民约等多种形式,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让广大市民知晓垃圾分类“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另一方面要抓好示范先行。要将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作为宣传主要场所突出出来,努力形成“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向我看齐,人人都是环保卫士”的社会共识和“守公德、爱环境、护家园”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第三,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按照“量化考核、定期考核、随机抽检、综合评定”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城管中队和监督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查找垃圾分类工作的短板,督促执行部门整改落实。要将考评结果纳入村(居)、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之中,对管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执行不严格,直接影响垃圾分类工作进程的人和事要坚决进行批评教育和惩处,影响恶劣的要第一时间通报曝光。

垃圾分类工作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了基礎,可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镇(村)要不断改进、完善、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治理水平,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赢得广大市民的理解、认同与支持,努力形成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长效管理机制

(作者单位:溧阳党校)

猜你喜欢
城乡垃圾管理
垃圾去哪了
倒垃圾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营销管理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