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红梅
摘 要: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导生制教学模式,本文简要阐述导生制的发展起源及其实施意义,并结合中职信息技术平面设计课程的一个课例构建了导生制在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导生制;信息技术;分组
新课程改革以来,诸多新教学模式被应用到各学科教学当中,并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中职信息技术课知识点容量大,操作性强,对学生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加上中职学校生源情况复杂,各区域初中信息技术开设情况各异,因此造成学生信息技術素养及能力的差异性。基于以上学情分析,专业教师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会产生一些困难和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导生制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好方法。
一、导生制综述
据记载,导生制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说。罗马昆体良学说认为,在学习中可以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引导所获得知识。即学生教学生。在近代,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是由英国国教会的牧师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谊会的教徒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1778—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它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十多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它的组织形式为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学习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作为导生,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这些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还负责检查和考试,是教师得力的助手。
二、导生制实施意义
从教学组织形式上看,导生制能真正做到分层兼顾,符合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发展规律,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特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传授创造了更加轻松、更容易沟通的学习氛围;同时,导生制的运用可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由于对导生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他们对所学知识和技能会有更深的理解,“导生制”教学也提高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自信;学生感受到了关爱和快乐,体验了责任和挑战。以上理论表明导生制教学有切实可行性,采用导生制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良策。
三、导生制在中职平面设计实训课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导生的选拔
在导生制的教学形式中,教师扮演课堂组织者,通过导生(组长),以好促中,以好带后,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可见,导生在此教学形式实施的关键地位。如何确定“导生”?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全面分析全班学生特点,从新学年开始,需有计划地、多角度地了解各班级学生情况,从中挑选出基础好、操作能力比较熟练,且语言表达能力强、为人热情、管理能力强的学生来充当“导生”。
(二)对导生的培训
“导生”也是学生,他们在综合素质各方面一定是有欠缺的,所以在导生制“上岗”前,教师需对导生进行培训。
1.导生需要高情商。作为“小老师”,导生们不但要像老师一样关爱学习小组每一位同学,还要重点帮扶后进生,鼓励中等生,让大家都投入到学习中,这就需要导生既要对组员进行有效管理,又不能打击个别组员的学习积极性。
2.导生需要高智商。监督本组同学作业的完成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其他同学掌握学习的方法,导生自己需要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和组员的学习机制。
3.导生需要懂规范。导生是学生的模范,导生的作业作品就应该是标准,这就要求导生所完成的任务必须规范化,这样才有说服性、示范性。
4.导生需要更强的沟通能力。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导生制依然是会存在一些矛盾的,如谁来协调小组的分工和问题突破?遇到依靠组内的智慧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等;此时,导生与教师的良好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导生需要将团队和个体的疑问、困难归纳后与教师进行互动,而后回到团队对组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以Photoshop实训课为例具体说明“导学制”的课堂实施
笔者作为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师,以Photoshop软件中《制作宣传海报》为例来说明导生制在教学中的充分应用。
在课堂上,笔者把该班的同学分成九个小组,每小组六人,每个小组已遴选出一名导生。
首先,笔者组织学生复习海报的相关知识和制作海报的行业标准,引出本节课同学们要完成的任务—制作《丝绸之路》海报。接着,笔者用所提供的图片素材和文字素材给同学们演示制作《陆上丝绸之路》宣传海报的操作流程,进而要求同学们完成一张《海上丝绸之路》宣传海报的制作。同时,提出作品需要遵循完整性、美观性、创意性的标准,最后明确需要上交个人作品和团队作品的任务描述。在给各小组布置任务后,由各导生负责组内的协调和指导;成员遇到困难时,依靠小组合作或向导生求助的办法来解决;如果遇到各成员(包括导生)都不会的问题,则直接由导生向教师提问,问题解决后,回到小组内向各组员作指导。最后教师将导生提出普遍性的问题作总结性讲授。作品制作完成后,以两组为单位,在导生(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作品和个人作品的互评,并根据标准(完整性、美观性、创意性),进行理性和感性的评价。最后,由授课教师点评优秀作品,,并对本节课知识点、技能点小结和点评。
四、总结语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导生制”的教学方式有待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导生选拔方案细化、导生制教学绩效、导生课堂行为、导生成果转化等方面可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不是研究的结束,而是后继进一步研究的开始。
参考文献:
[1] 任钟印,人民教育出版社,《昆体良教育论著选》,2001年5月
[2] 李建;导生制初探《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胡凤阳、李捷;导生制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断想《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姬广凯、贺依群;导生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
[5] 吴长春,陈德华;“导生制”在实习课教学中的运用《职业》;1999年;
[6] 林海翠,姚茵沂,雷伟豪;导生制对导生的影响及解决对策《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
[7] 维果斯基;论文《儿童期高级形式注意机制的发展》;1929年
基金项目:
省级规划课题: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