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正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位置

2019-10-21 15:55刘世海
大东方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现认识体育教学

刘世海

摘 要:分析传统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主体位置的原因,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阐述对学生主体位置的认识,总结在课改实践中体会,明确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重点关注实施过程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实现;学生主体位置 ;认识;实践

前言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待训练、改造教育者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单一主体观的影响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往往只关注教师主体作用,而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位置。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

笔者近年来在课改实践中,根据《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位置”的要求。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位置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谈谈个人的认识与做法。

一、对学生主体位置的认识

1、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位置的体现

(1)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缺乏。课堂中的师生交往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手教育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探索乐趣、快乐启迪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天真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让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

(2)学生主体自主学习活动匮乏。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在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怎样控制课堂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经验。但是在教师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笔者对过去的课进行总结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交流仅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而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非常少。这说明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语言交往行为基本上只是一个“你问我答”的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性活动。

(3)良好的课堂气氛缺乏。传统课堂里往往是“教师指挥一切”、“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跟教师练习”,据有关调查表明:在传统课堂里有2/3的学生与老师缺乏交流,有1/3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沉闷的课堂氛围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多数采用了类似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课堂教学就好像是机械化生产,什么环节、怎样做、容易出什么问题、怎么预防等都预先设置好。试图“制造”标准零件——学生。这种精雕细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的。

2、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主体位置的再认识

在发行《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的实验稿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位置,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可见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位置的体现。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及课堂实践,使我对学生主体位置有了新认识。

(1)学生是具有独立自主性的主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一切活动不能由别人代替,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练习,而不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怎么做,要使学生能在教学中感觉到必须对所学的内容做出选择和判断。如:在快速跑教学中,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在课堂中设置了几个问题:a在长跑中是呼吸快好,还是呼吸深好;b是不是呼吸深就一定跑得快?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再投入于课堂学习,结果课后学生的反映很好。学生主体地位一旦得以实现,学生掌握技能的热情会得到充分的调动。

(2)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能主动配合教学,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会让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所以,体育教师若能让“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过程,那么,学生便会在体育教学中“真正享受学习自由”。

(3)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主体。创造性的产生在于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思维的活跃有赖于学生身心的积极参与,这就必须建立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师应做到:a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b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教育他们不要轻信盲从。如,在准备活动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创编游戏和徒手操,教师只要讲清创编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即可,内容不必限制,并给予引导和指导,这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4)学生是具有发展性的主体。学生具有很强可塑性,他们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他们从失败到成功有一个过程,教师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和挫折,以便使学生主体不断完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a学生是身心各方面尚未成熟的主体,需要通过教学来促进完善;b学生在技能的掌握和兴趣的形成等方面具有潜能或多方向性;c学生在练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和克服。

二、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位置的实践

1、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不少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学生是主体”,但一到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讲个不停,不论什么教材都领着练个不停。笔者认为要解决认识与实践脱离的问题;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就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教法,做到:(1)备课时心中有学生;(2)在课堂上眼中有学生。要会创设情景使学生感到积极参与的价值。同时,让学生分享教学的决策权;让学生参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2、选择性是实现学生主体位置的具体体现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选择,然后根据学生选择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教法与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十分有效。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也是引导学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的有效措施。此外,选择性还体现在要给學生留出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3、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是实现学生主体位置的必要条件

在过去的体育课堂里,往往是控制过死、严肃有余;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服从地位;这种课堂氛围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其乐融融;对学习是否积极;学习信心是否增强等。实践告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来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2)充分发扬教学民主;(3)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情绪,并能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学生。(4)要创设条件和契机让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决策。

4、“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实现学生主体位置的有效教学方法。

“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指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去认同学习内容,体验学习过程,领悟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认同→体验→领悟”的过程。

“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活动形成有机联系,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自主性。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甚至还会悟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内化,并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三、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当前,虽然对如何发挥学主体作用的模式研究较多,如“主动性体育教学模式”、“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等,但在我们一线的教学中对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仍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种是仍没有真正理解和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得过多,满堂灌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另一种是放任自流,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满足学生的“快乐”,而完全不要教师主导了。实践证明,这两种极端都是我们要反对和摒弃的,我们认为要在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重视学生主体位置也并不排斥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指导作用,不要过多地花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

四、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学生在体能、技能、爱好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后天的学习上,而且与先天的因素有关。如:一个学生无需付出多大努力50m跑成绩可达7秒,另一个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也只能跑出9秒的成绩。这就是客观差异,这种差异往往是后天难以弥补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就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遭受挫折或失败。要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位置,就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把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力求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要给学生创造自由展示的课堂时空

创造性来自个人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因此,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不能总用硬性的教学安排把学生捆绑住,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要留时间让学生干一点自己喜欢干的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反之,过分强调有序、强调精细安排,就会僵化、会顾此失彼,无法面对千变万化的学生,不利于学生主体位置的实现。

3、要重视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多年来我们体育教师在教法上还是沿用前苏联的三段教学法。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主要是从技术学习的角度把教学设计成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模式。教学的落脚点是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操作上采取由浅入深,从分解到完整的循序渐进方式。这种堂结构的弊端是重教学内容轻教学对象,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的过程轻学的过程,显然,学生主体位置难以实现。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教师从关注教材、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人、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使体育课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季浏.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M]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

[3]李建平.聚集新课程[M]

[4]袁端堂.对“自主学习”教学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3.1

[5]余跃忠.浅议好课的教学评价[J].体育教学,2003.4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區大石富丽中学)

猜你喜欢
实现认识体育教学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苏州信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