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婷
摘 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国家安全工作一直稳步推进、卓有成效,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打下了稳定的基石。总结归纳70年来国家安全观的发展演进和先进经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有助于更好的把握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内涵,将国家安全工作顺利推进。
关键词:国家安全;国家安全观;发展;经验
国家安全观,是指一个国家对国家安全以及相关问题的认识、评价和预期等。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客观现实,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历史和国情出发,形成了一系列维护和实现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成功实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建国70周年的时间档口上,总结回顾我国国家安全观的发展演进历程,有利于更加深刻的掌握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髓和要义,更好地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从而维护好国家安全。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观的发展演进
(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国家安全观
新中国成立伊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未散尽,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主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剑拔弩张的两岸关系,这一阶段,毛泽东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他倡导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就是军事上的防范外敌入侵,确保国家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和政权稳定。在这一阶段,国民的安全是从属于国家的安全的。
(二)改革开放后至十八大期间的国家安全观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此时国际上的局势已趋于缓和,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了新的时代主题。在这一时期,我国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工作主要还是侧重于国土、政权和军事安全等传统国家安全领域,但是非传统安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将安全工作的重心从对外斗争逐渐转移到了国内发展上。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经济发展超越了革命和斗争成为了社会的主旋律,邓小平提出了“稳定压倒一切”的稳定观,经济建设成为了各项工作的中心工作,在对外方面1982年提出了不结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军事工作也被弱化,1985年开始启动百万大裁军。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了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三位一体”论;在外交方面,从1996年开始逐步提出并形成了“新安全觀”,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内容。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第四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提出了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强调要从根本上来维护社会的长久稳定。在对外方面,胡锦涛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三)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
进入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相应的国家安全观在保持了内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也顺应变化的国内国际安全环境形势逐渐发展演变。2014年4月15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概念,是我国第一次系统的提出国家安全观,成为了新时期应对各类影响国家安全的风险挑战的总纲领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关于国家安全的论述尤为丰富,他深刻分析了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时代背景、内外因素等,他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也就是说,处理好国家安全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增多了,难度和复杂性也增加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直面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变化,直面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求。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就要运用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统筹处理好五对关系,他指出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二、新时期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先进经验
(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以来,人民的需求就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指出,国家太平、人民安全是人民群众最根本、最广泛的愿望,而国家太平、人民安全的高楼,只有以人民安全为地基才能永恒牢固。人民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占据核心位置,我国的国家安全观的出发点自始至终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安全。
(二)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我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发展道路、指导理论和制度安排三个方面,换言之就是关系到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体地位的根本问题。中国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多事多,国情复杂,处理好国内的政治问题是国家政权最重大的安全问题。在政治安全良好的状态下,其他的安全问题都容易迎刃而解,相反,如果不能维持政治稳定,一切其他安全问题都无从谈起。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都是建立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的,要始终坚持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受侵犯的原则,决不容许危害国家利益和主权的情况出现。
(三)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我国历来重视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心的基础地位,经济的基础打不牢,国家安全的根基就容易动摇。我们的国家安全观提出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主要基于经济安全提供实现国家安全及重点领域国家安全的物质保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安全是其他一切安全的基础,没有经济安全就没有军事实力,军事安全、政治安全难以保障;从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来说,经济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以及人民生活是否富足。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把经济安全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经济安全为我国长久以来的国家安全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的国家安全是全面系统的,涵盖了十几个重点领域,进入新时期,我国国家安全所涵盖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广泛,要实现总体国家安全,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建国以来我国各个时期的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准确的提出要以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作为实现国家总体安全的保障,要通过维护军事、文化、社会方面的安全来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多视角多方位的保障,是在新时期把握新规律,研究解决新问题,完善保障国家安全的各项对策措施。
(五)以促进国际关系为依托
国际关系一直是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顺应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旨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旧观念,改为强调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出了合作共赢的思想,倡导以共同安全来确保自身安全。传统的安全观,将国与国的关系简单归结为你输我赢的竞争关系和对抗关系,战争与革命此起彼伏。然而,在全球高度一体化的地球村,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牺牲他国利益的情况下独善其身,实现自身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顺应时代需要,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承担与我国国力、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责任,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展现了我们的大国风范和大国的担当。
参考文献
[1] 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指导思想[J],马振超,行政论坛,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