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其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幼儿教师应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培育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幼儿行为特征,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以期为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引言
幼儿正处在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培育对于幼儿发展和成长有着促进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家长对于幼儿过于宠爱或溺爱,致使幼儿难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此现象对于幼儿教育工作提出巨大挑战。现阶段,幼儿行为习惯培育主要面临的困境在于其生活基本技能薄弱、对于教师与家政过于依赖、不能吃苦、学习中无法有效控制自身行为等。鉴于此,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利用有效手段强化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育。本文融合教学实践,针对培育幼儿行为习惯的策略展开研究。
一、幼儿行为特征
(一)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幼儿教育阶段,学生接触事物过少,普遍是在家长庇护下健康成长。相对于成人而言,幼儿拥有很多较为天真的想法,其思想并未受到固定思维模式以及世俗观念所束缚,并且自身了解的知识与生存技能较少。因而,幼儿具备较强的可塑性。同时,幼儿的这一特征为教师培育其优秀行为习惯提供有利基础。
(二)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幼儿对于所有事物均充满了好奇心,周边环境与事物对其而言均是新鲜且未接触过的。因此,幼儿教师在针对幼儿实施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上,应使用多元化教育手段吸引其注意力与好奇心,从而在一定限度上降低培育幼儿行为习惯的工作难度。将激发幼儿好奇心作为行为习惯培育的基准,可促使其根据优秀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幼儿们性格层次不稳定,导致其好奇心理在某种意义层面难以把握,这便要求幼儿教师通过定期和家长交流、积极与幼儿交流等方式,较为精准的把握学生性格与心理动态,从而能够针对性的设计并执行优秀行为习惯培育计划,促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三)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由于幼儿年纪偏小的因素影响,使其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认知能力均较为薄弱,但其在这一阶段却具备一个特殊的特征,即较强的模仿能力。但是,此能力对优秀行为习惯培育有利有弊,若幼儿模仿能力过强,不仅极易养成优秀行为习惯,也容易使得幼儿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幼儿的这一特征,对于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均提出高要求,唯有教师与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良好言行熏陶幼儿,避免在幼儿面前表达不良言论与行为,才可帮助其真正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一)树立幼儿责任意识
因为幼儿年纪偏小,且心智正处在发育阶段,对于自我行为管理的能力较为薄弱,难以自主养成优秀行为习惯。鉴于此,幼儿教育工作者要针对此问题设计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与管理措施。若想落实对于幼儿优秀行为习惯的高效培育,教育工作者应设计相关策略使幼儿树立责任意识。比如,教师可定期带领幼儿们去敬老院、福利院等地,对老年人和与其年龄相差无几的孩子进行帮助及探望,并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为幼儿布置任务,引导其在个体能力范围内为福利院儿童与敬老院老年人们提供一定帮助与关爱,进而培育幼儿们责任意识。而在现实生活与学习当中,幼儿教师应对幼儿提出礼貌待人的明确要求,并要其主动自觉向同学与长辈问好,呼吁幼儿们相互帮助等。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们在校期间的言行举止,并对于表现优异的幼儿基于鼓励,而对于言行举止表现不当的幼儿应给予合理提示,引导其改正,继而培育其良好行为习惯。
(二)实施系列化教育
若想针对幼儿有效实施系列化教育,应依据幼儿群体个性特点设计更具个性及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比如,幼儿现实生活及学习中应遵守正确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与他人交际层面,应懂礼貌、讲文明。同时,在幼儿衣食住行层面也应引导其遵守一定标准,例如日常坐姿、站姿以及将玩具归回原处等等。具体来说,现如今多数幼兒园在学生入学阶段应教会其主动自觉向师生问好,并爱护公共物品。在实施课外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教师安排,并避免喧哗吵闹。另外,午餐时间幼儿教师可针对幼儿们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告知其应爱惜粮食,不可乱扔垃圾,从而使幼儿从小便形成优秀的自理能力与行为习惯,使其身心协调发展。举例来说,在针对性格相对胆怯的幼儿展开教育时,教师要将培育勇敢的品质作为重点内容,而对待个性相对霸道的幼儿来说,应将培育和谐与包容等性格为主。
(三)发挥家长榜样作用
优质的校园文化是基于优秀家庭教育基础上的,若缺乏优秀的家庭教育,那么再优质的新校园教育也难以获得理想成效。作为幼儿家长,应重视幼儿教育,为其养成优秀行为习惯打下基础。在幼儿身边时,家长应以较为丰富与优美的言行举止与幼儿展开沟通。幼儿时期,家长与教师作为其模仿的主要对象,而家长则是对幼儿具有重大影响的对象。因此,家长言行举止与为人处事均会对幼儿造成直接影响。简言之,家长一言一行均会对幼儿形成极大影响。鉴于此,在幼儿阶段,教师应积极与幼儿家长沟通交流,在了解幼儿近期现状的同时,使幼儿家长意识到自身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另外,家长自身应做到以身作则,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在生活中逐渐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四)奖励幼儿优秀行为习惯
一般状况下,幼儿认为获得教师表扬与夸赞,就是教师对其行为举止的充分肯定和认同。因此幼儿教师的表扬和认同是教育幼儿群体的风向标。幼儿教师应充分运用幼儿心理特点,对于行为习惯优秀的幼儿适当给予表扬与奖励,在满足幼儿上进心的基础上,促使幼儿行为习惯获得培养。比如,大多数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极易分散注意力,课堂中时常存在学生交头接耳或走神的现象。幼儿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对学生给予肯定,告知幼儿“老师相信同学们都是听话和爱学习的好孩子,在课堂中都会仔细听讲,对吗?”幼儿们在此状况下普遍会大声回应教师“对!”此时,幼儿自我认知层面便会将其视作认真仔细听讲的学生,会对自身感到自豪,从而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然而,在课堂教育当中,若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应对于仍然在仔细听讲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奖励,从而提示所有学生认真学习,将分散注意力的幼儿再次带进学习状态,助力其养成仔细学习听讲的优秀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处在培育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幼儿教师应高度重视此时期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实际教育中引导幼儿树立责任意识、实施系列化教育、奖励幼儿优秀行为习惯,并充分发挥家长榜样作用,为幼儿未来成长和发展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建红.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5.
[2] 龚燕.论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J].成才之路,2017(07):73.
[3] 薛国凤. 关于幼儿学前教育的策略方法探讨[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作者简介:董慧丽(1984年7月13日),女,汉族,现任新疆喀什疏勒县第一幼儿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