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2019-10-21 12:03田得强杨俊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格人文

田得强 杨俊芳

教育作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在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的生存问题上的基础上,理应承担起提升人、发展人、解放人的崇高历史使命。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既具有良好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人文素質、道德素质、心理品质的人,着眼于培养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兼美的现代文明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那么语文教师应当怎样结合语文学科的实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孕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1、身教重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为了在语文课堂中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正确的人文教育思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康德曾经说过:“只有人能教育人,换言之,即是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高人文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人文素质的学生。而一个自身都没教育好的人,是不可能教育好别人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通过自身独立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健全的个性,宽广的胸怀,深厚的爱心,得体的谈吐,潇洒的举止,优雅的风度,以及对待工作、名利、生活、挫折等的积极态度,展现良好的人格形象,散发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一个教师自己都不爱学习,不负责任,不讲承诺,没有爱心,缺少民主,主观武断,狭隘片面,言语粗俗,思想消极,精神委靡,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等,那他教育出来的学生肯定大多素质不高,成才率也很低。所以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掌握相当的人文知识,不断促进自身人格完善,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以良好的人文精神面貌展示在学生面前,那么实施起人文素质教育来才会得心应手。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人文化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人文化的课堂氛围应该体现为活泼的教风、求实的学风以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为此,语文教师应与学生一起精心打造课堂人文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培养其知情意,教其如何做人,创建积极的充满人情味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既轻松和谐又充满着浓郁人文气息的学习环境中,会自然而生愉悦向上的情感,在潜移默化里塑造健康人格。良好的课堂人文环境不仅能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共同造就一个积极向上、互敬互爱、团结协作、民主和谐的生动局面;而且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圣地,培育人文精神的大课堂。

3、通过阅读教学,力求让语文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好书美文既能启迪智慧,又能滋补精神,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的镜子和时代的良心,学生多看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美的熏陶,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所以,要用有文化品位的精品读物,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人文教育的浓郁气氛,使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教师要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使学生在同文本真真切切的畅谈中,获得青春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让语文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如教授《伐檀》时,联系到《诗经》“国风”中的一些篇章,我们会被诗歌中那样单纯明朗、胸无渣滓,那样自然质朴、毫无造作,那样胆大率直,不加掩饰的真情深深打动,这种真情穿越几千年的历史烟尘拨动了一个个现代人的心灵琴弦。教学散文,是对语言所漫润的情感的体悟。如教《荷塘月色》,学生可以欣赏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品味直抒胸臆的言语形式,把握“另一个世界”与“这一个世界”的情景反差,让人生的无奈、生命的压抑作为本文的题旨,使学生在灵与肉的碰撞中会心地走进朱自请那有着“最完整的人格”的生命之中,油然生出百读不厌的感受。教读小说,是启发学生对现实人生的冷静思考。

4、通过作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作文其实就是说话,作文与做人是密不可分的。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开阔胸襟,学会关怀,找到写作的内在力量。一次成功的写作往往是热情参与的结果。如果学生精神世界过于贫瘠、过于匮乏的,不关心人与自然的状况、价值、命运,人的情感如何变得丰富、博大?没有兴趣、激情,又怎能拿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比如:在介绍司马迁、曹雪芹、鲁迅、钱钟书等古今大家所以能留下旷世之作,除了他们内心深有感触外,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然后适时地让学生以“ 腹有诗书气自横”为题作文,将学生的视野引到文化传承、文化积累的领域;在学生观看了一组沙尘暴袭击、珍惜动物濒临灭绝、全球气候变暖等新闻报道后,让他们以“我们的家园”为话题,将学生的视野引到人和自然、环境保护领域;我们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使他们焕发出内在、外在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才能让他们学会作文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总之,语文学科是人文底蕴最为丰富的学科之一,它与生活息息相关,与一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联系紧密,最能引起学生的实践、创新的本质的飞跃,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破除唯理性教育的模式,在积累、顿悟的过程中挖掘人文底蕴,重视情感、意志、审美情趣等的介入,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在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开放思想,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人文素质教育融于日常的语文课堂中,在不知不觉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格人文
以鸟喻人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