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育新
所谓“双差生”就是指学习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到班风、校风,甚至是社会。所以在这方面的工作我是下了一定苦功夫的。下面谈谈我对转化“双差生”的几点浅见。
ー、深入调查了解“双差生”产生的原因
经过我详细的调查,“双差生”无非来自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
(一)个人因素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往往处理不当,甚至束手无策。这时,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些学生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成为阻碍他们成长的拌脚石。
(二)家庭因素
因为我们生活在农村,大部分家庭的文化素质不高,当他们的子女犯错误时,一些家长会采取不得法的教育,甚至用粗暴的态度惩罚该子女,使该子女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家对抗父母;在学校自暴自弃。还有的就是父母不在身边,出外打工。他们是靠祖父祖母照料的。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祖父祖母把他们视为是将来的“龙”和“风”,处处让着他们,说要什么就有什么的习惯,是他们形成“双差生”的客观因素。
(三)社会因素
因为现在是改革开放,在这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学生受社会中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个别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得不到家庭和学校及时的、有效的教育和帮助,无法分辨社会中存在的是非、好坏、美丑等现象。结果导致他们无所适从,继续朝看错误的方向发展下去,使他们成为“双差生”。
二、做好“双差生"转化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对“双差生”加强理想前途教育,进一步明确其学习的目的
由于“双差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较低,厌学情绪严重,从而导致作业无法完成,学习成绩差;在纪律上缺乏自觉性,自由散漫,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在思想上缺乏正确的教育,不求上进,是非不分。针对“双差生”的这些缺点,我结合《品德》课及周会课,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并从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双差生”能以理想为动力,懂得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变厌学为乐学,变违纪为守纪。这样,只要“双差生”明确了学习目的,他们就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并及时改正过来,同时学习也会迎头赶上,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二)用爱感化“双差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倾注爱就是对教育学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作为“双差生”更需要老师慈母般的爱心。对“双差生”的教育,切忌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切忌不切实际地空谈大道理。要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争取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和信任,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这时,老师对“双差生”应有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使他们能从老师身上找到温暖感。之后,再帮助他们谈如何找缺点,改正错误。这样学生才会比较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教育才会出现良好效果,“双差生”的转化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三)对“双差生”的评价要恰如其分,以理服人
转化“双差生”时,对“双差生”犯错的原因要了解清楚,切忌主观武断。要对学生作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批评学生时也要体现出关怀之情,讲究批评的艺术性,使学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而且要以此作为进步的新起点,使这样合理的评价产生积极的作用。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掌握分寸,不偏倚,以理服人,才更有利于“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为“双差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级教育网络,统一教育思想,坚持教育原则,齐心协力把“双差生”轉化工作做好。这就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与学校一起对“双差差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当然,家访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例如:我班的小龙同学,在学校里学习认真、成绩优良、守纪律、懂礼貌。可家访时才发现他在家中却是另种表现。原来,这个学生在家不做家务,还有挑食的不良习惯,家里的一切活动都以他为中心。针对这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我通过组织野炊活动来教育这个学生,让他在野外找食用水,自己动手生火煮饭,使他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乐趣。经过这次活动,这个学生转变很大,在家主动做家务,不挑食,也懂得了怎样体贴和关心父母了。所以为“双差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也是“双差生”转化工作中的重要。
总之,对“双差生”的转化教育工作,要分清学生的思想根源,立足抓早抓细,把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清除在萌芽状态,不让其蔓延。同时也要运用得当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