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公共应急无线通信网络建设的几点建议

2019-10-21 04:19王赛男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41期

王赛男

【摘  要】随着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公共应急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已经拉开帷幕。本文从消防、应急实战需求出发,针对应急救援任务的特点,提出关于全域覆盖的应急无线通信网络、轻型语音指挥台设备的若干建议,为消防/应急用户建言。

【关键词】公共应急;PDT;语音调度;语音指挥

回顾汶川地震、鲁甸地震、天津港爆炸、两次凉山大火等一个个重大灾难的救援过程,不能不反思通信系统,尤其是无线通信系统在这些事件中是否缺位,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是否存在进一步改进完善的空间。

在新技术发展和应用风起云涌的今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的确确给公共应急和消防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方法,为各级领导进行灾情和火情分析、研判、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应急救援行动中,语音依然是指挥调度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语音贯通依然是救援指挥的基本保障,指挥一线战斗员做出第一响应的,依然是语音调度。

然而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一张全域覆盖的公共应急无线网来保障基本的日常指挥,在救援行动中,也急需一套可以迅速运抵现场、能够在几分钟内展开并投入工作、全程遂行全勤指挥部的轻型语音指挥台,让现场指挥员既能方便灵活地指挥消防战斗,又能够便捷地向上级汇报救援行动进展、请示下一步行动计划。

1、建设一张全域覆盖、自主可控的公共应急无线网,势在必行

纵观欧美发达国家,英国有ESN、美国有P25,都是覆盖全国的公共应急网络,但我国的公共应急无线网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和制式的统一。随着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我国公共应急网络的建设迎来了曙光,最新发布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框架提出,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将采用综合专网和公网技术手段,建成全域覆盖、全程贯通、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网络。

公共应急无线系统依赖中转台、集群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用来保障城域范围内,包括主城区以及重点防火区域的应急救援通信,主要包括事故发生时首战力量、战勤保障力量和增援力量的调动,各战斗队伍集结途中的联络,与交管、巡警、市政、医疗等部门的协调,等等。大部分公共应急救援任务都在本地执行,只有在发生重、特大事故时,才会出现跨省的协同作战。按照我国的国情,各省、甚至各地市都可以因地制宜提出本省、本地市的公共应急无线网络的建设和协调方案,例如:

公安350兆资源紧张的地方,可以以地市为单位,消防/应急部门独立建设覆盖城镇区域的370兆应急无线网,与公安350兆无线网平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互联互通。

公安350兆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消防/应急部门可以自建370兆应急无线网的核心网和少量基站,同时利用公安350兆PDT网络和已划给消防部门使用的资源,与公安350兆无线网平行、互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互联互通。

公安350兆无线网络建设非常完善,覆盖优良的地区,消防/应急部门完全可能全部使用公安350兆PDT网络,这样与交管、巡警等部门完全共用一个系统,省去了大量协同互通的环节,应急救援处置会更加高效。

无论采用何种建设方案,公共应急无线网与公安无线网都采用PDT制式,互联互通不存在技术瓶颈,只要部门间能够很好地协调,一张低成本的、安全好用的公共应急无线网是可以期待的。

以地市为单位建设的应急集群同播网络,即城市网,占用5组两载频资源,作为应急救援的一级网和常备网,满足消防救援的基本需求。为每一个消防中队配备的370兆对讲机7×24小时待机,119接警后,火警指令第一时间下达到辖区中队,在消防队伍出动的同时,通过370兆对讲机与支队指挥中心保持不间断通信;在消防战斗中,每一位指挥员和战斗员都能够像使用自己的手机一样顺畅地使用370兆对讲机进行指挥和战斗通信。

当遇到高层建筑、地下空间或超大综合体火情时,或者当执行野外地质性灾害救援任务时,第一救援现场往往没有370兆应急无线专网信号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通信员背负自组网基站进入第一救援现场,将370兆应急无线专网延伸至救援现场内,确保现场指挥员与战斗员的语音贯通,并在需要时能够让指挥中心与一线战斗员直接通话。

2、运用轻型语音指挥台,实现指挥部前移和扁平化指挥

在救援行动中,轻型语音指挥台要能够随消防车辆抵达救援现场,能够在几分钟内就地展开,在有4G公网信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4G公网与370兆应急无线专网连通。当执行野外地质性灾害救援任务时,通过卫星便携站接入消防指挥调度网,连通上级消防实战指挥平台。轻型语音指挥台也可以通过天通卫星电话呼叫任何其他天通卫星电话、公网移动电话和公网固定电话。轻型语音指挥台提供可软件定义的直呼按键,从而实现与上级指挥中心、平行协作单位、日常协作人员和各种通信通道的一键通信。

面向第一救援现场,轻型语音指挥台应可接入自组网基站、常规转信台、350兆/370兆对讲机、其他VHF/UHF超短波电台、短波电台、PoC公网集群对讲机等常用通信设备,并能够按照指挥调度的需要,随时将人员、单位、通道和设备派接、合并到常备会议中,让现场指挥员能够便捷、灵活地进行对现场的指挥调度和对后方指挥中心的汇报、请示。

在常备会议之外,轻型语音指挥台还应额外支持其他的救援协作会议同时进行,设备要配置常备通道和监听通道两个语音输出通道,通过监听通道,现场指挥员可随时了解这些救援协作会议的进展,也可随时进入其中任何一个会议参与分析和决策。此外,轻型语音指挥台应支持全程录音,所有经过本调度台的指挥调度通话都将被录音,方便事后回溯、检索和回放。

370兆应急无线专网、轻型语音指挥台、自组网基站和370兆对讲机,共同组成消防救援三级网络,形成对城市、城郊、平原、山区、森林的全地貌、全天候救援通信网络覆盖,纵向贯通部局指挥中心、总队指挥中心、支队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员的五级作战指挥体系,横向串联应急、公安、交通、市政、医疗等协作单位,有效提升消防作战指挥能力和效率。

3、应急视频、数据业务充分利用公网、卫星

应急指挥中语音贯通是基本保障,有一张全域覆盖的公共应急无线网保底,就能够保障应急处置的基本运行。视频、数据业务在应急救援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城市救援中可以大量使用公网数据业务,在野外救援中则可依托卫星便携站。在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应急管理部已经明确宽带数据依托公网,应急管理的重点是监测和预防。桥梁、隧道、地质活动频繁地区的长期不间断监测、预警,洪涝、风灾、地震等数据的不间断采集、分析和预警,矿山、危化企业的全面监控,都将是5G,尤其是5G mMTC的用武之地。

4、结语

5G已经来了,我国的公共应急无线网络将如何发展、演进?宽窄融合是必然的方向,但怎样融合还没有定论。近十年来建设公共应急宽带无线专网的呼声此起彼伏,各地1.4G、1.8G宽带专网的建设也屡见不鲜,但多是借“大事件”之名,对重点地区的有限覆盖,无法形成连续覆盖的全程全网,难以应对公共应急业务的需求。因此,公共应急行业的用户和供应商都必须将目光拉回到公共应急业务需求,从实战出发,真正让业务需求引导、选择通信技术,从业务需求出發,选取最合适的技术体制和产品。

参考文献:

[1]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概要版,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

[2]应急指挥信息化与通信保障能力建设技术规范,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

[3]消防业务语音通信指南,美国消防管理局

(作者单位:万格数码通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