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丹阳
摘 要:社会互动理论强调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相互交流,彼此影响,进而产生一系列社会互动。在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新环境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章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并从互动理论命题出发,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互动理论;心理健康
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人从一出生就开始参与人际交往,并在与人交往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与发展。互动理论不仅强调学习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注重学习者的参与感。对于学习氛围的营造给予高度重视,将师生交流视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所在,强调学习要素间的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
在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新环境下,高校教学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科学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更换,还涉及课程模式、课程评价、课程任务、课程内容、课程管理等诸多方面。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课程改革对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其变化不可谓不大,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认准方向,并为之不懈努力,方可事半功倍。各大院校应坚持“民主化、个性化、开放性”等原则,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为社会各界培养全方位的综合性人才。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英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洛克曾经说过:“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从辩证角度来说,一个人拥有健康并不一定拥有幸福,但是失去健康会降低幸福指数。这里的健康除了指强健的体魄外,还包含良好的心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亦是高校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初衷。
近年来,人们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更加客观、公正,这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不确定因素太多,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在进入高校之前,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初具雏形,看待问题往往会先入为主,这也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
1.1 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而言,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模式比较单一,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维有一定局限性,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很多高校着手新设备的引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从实际开展效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师生交流欠缺,有些教师的教案固化,直接套用上一学年甚至数十年前的教案,导致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加之心理活动本身就很复杂,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难借鉴成功经验或者是成熟模式。
1.2 挫折教育比重较大
挫折教育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其面临一些挫折,以此激发潜能,提高学生在逆境中的承受能力以及抗压能力的教育方式。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认为挫折教育是激发学生潜力的最好途径之一,只有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才能够在遭遇挫折后重新扬帆起航,才能深刻意识到成功的内涵。虽然说以挫折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会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 互动理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分析
2.1 从剥夺与满足命题出发,创新教学理念
在课程改革的开展过程中,应在满足教学活动要求的基础上,从互动理论的剥夺与满足命题出发,及时革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相关理念。所谓剥夺—满足命题,是指一旦个体在近期内时常获得某种奖赏,那么这种奖赏以后对他会越来越没有吸引力。
任何教育理念的转变都需要一个过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不例外。任课教师除了要不断完善教学结构,提高教案质量外,还应根据时代需求合理调整教学目标。同时,根据教学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对课程结构以及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规划。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要打破常规,对课程意识给予足够重视,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不断自省自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2 从成功命题出发,提高自我认同感
成功命题强调,某个个体越容易从哪种行为上获得回报,就越偏爱哪种行为。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各大高校应抓住机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鼓励教师从互动理论成功命题出发,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重点不在于专业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活动,让学生更加认清自我,并拥有利用专业心理学知识缓解不良情绪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的心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人翁意識,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因材施教,合理规划教学目标,保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全面挖掘学生潜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2.3 从价值命题出发,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
价值命题就是指某个体认为哪种行为越有价值,就越倾向于采取哪种行为。互动理论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引入趣味性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课程的积极性,实现学有所教、学有所用,乃至学有所成。
3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互动理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应从剥夺与满足命题出发,创新教学理念。从成功命题出发,提高学生的认同感。从价值命题出发,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并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品质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康立.基于互动理论的课堂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