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浩 张亚楠 吴爱鑫 梁蓉
【摘 要】盐城珍禽保护区是我国少有的鸟类濒危物种聚集地区之一,但近年来保护区周边风电场的建设不可避免的对鸟类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风电场对环境及鸟类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恢复和补救措施,为以后风电场的建设和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盐城珍禽保护区;风电场;鸟类
盐城保护区是我国少有的鸟类濒危物种聚集地区之一,已发现有53种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丹顶鹤、麋鹿、勺嘴鹬、黑嘴鸥、震旦鸦雀等濒危物种最关键的栖息区域。到这里越冬的丹顶鹤高峰时达到1200只,约占国内野生种群的85%以上;每年在这里繁殖的黑嘴鸥有1000多对,约占世界种群的30%。盐城黄海湿地还是我国沿海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重要地区之一,物种数量约占我国海岸带生物物种总数的1/10。盐城黄海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1999年11月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成员”。每年有近300万只候鸟在这里迁徙栖息,季节性居留和常年居留的鸟类达50多万只。
近十年来盐城沿海由于合适风电场建设的地理环境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掀起一波“风电热”,盐城沿海涌现出大大小小百余家风电场,对鸟类的栖息繁衍,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1、研究区域概况
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海岸带自然保护区之一,地处江苏中部沿海,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17′25″~121°05′47″,北纬32°38′03″~34°30′08″。保护区海岸线长约582公里,总面积为24726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22596公顷,缓冲区面积为56742公顷,实验区面积为167922公顷。盐城保护区属于野生生物类别野生动物类型,其主要保护对象是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2、风电场对生态环境和鸟类的影响分析
风电场的建设会对鸟类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生境丧失是风电场建设对保护区最直观的生态影响模式。保护区内风电场建设项目占用的土地类型有鱼塘、耕地、草地、林地、潮间滩地、高滩地、盐田,其中鱼塘、光滩和农田是珍禽栖息、觅食的主要场所。风电场的建设不仅损坏原有生境导致珍禽生境减少,更重要的是导致风电场周边景观破碎化[1],原来大的、连续的斑块被风机和道路割裂成一个个小的斑块。景观破碎化的结果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斑块面积变小,另一个斑块之间相互隔离。研究表明斑块面积大小与物种多样性正相关[2]。下降的环境质量已经不能满足丹顶鹤及其他一些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3]。风电场间接造成的损失远远高于直接造成的损失。此处栖息地的丧失将迫使原来在风电场范围越冬的鸟类向没有人类活动的核心区迁移,加剧了核心区鸟类对栖息地、食物的争夺。
2.2 鸟类撞击风机、塔架、输电线引起伤亡。这种碰撞可能发生在本地鸟类迁徙以及季节性迁徙途中,风机组运行高度一般在100m以下,一般情况下鸟类迁徙的飞行高度远高于100m [5],但候鸟在迁徙途中停歇和觅食,以及遇到雷雨、大风等不良气象条件时飞行高度可能会低于100m,此时旋转着的巨大风机叶轮、高耸的输电线路塔架及高压线均可能导致鸟类伤亡。
2.3 噪声对鸟类的影响。风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于叶片扫风噪声和机械运转噪声,研究表明,风机的噪声对旅鸟和候鸟来说影响较小,对留鸟的影响很大,多个风电场的噪声对鸟类的累积影响区域范围更大,影响程度更严重。
2.4 风机场修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风机本身占地不大,但风机修建时临时施工道路、集电线路临时施工场地等临时设施扰动大量地表面积,破坏原有植被,引起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扰乱原有生态系统。
3、针对风电场生态减缓措施
3.1 规划前期充分调研。在风电场的前期立项和规划设计阶段,应对拟建风电区域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周边的生态环境特点、水文条件鸟类活动特点。尽量通过风机优化选址,电缆尽量采用地埋电缆等方式,避开鸟类分布较多的区域和迁飞路线的主要场所,将风电场的噪音影响和对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3.2 施工阶段规范操作,实施有利生态的措施。施工过程中要规范操作,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施工期及运行期的废水、废渣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置,不得随意堆放,从而减轻风电场建设期及运营期所产生的废水、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针对风机平台、升压站、施工道路这些重点区域,采用相应的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来开展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4]。若有斜坡容易产生滑坡等现象,应对其进行削坡或硬化固定,之后再大范围种植乔、灌木混交林,并且播撒草籽;地表覆盖大块砾石的区域,播撒草籽或种植藤本植物。
3.3 運行期定期维护、设置警示。为防止风机运行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还要经常对风机进行维护和检修,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机器运转不正常时噪声值增高。还可在主要路口处设置警示牌,减轻人为活动对鸟类和原有栖息野生动物的影响。风机叶片和架空线路涂上鸟类飞行中较易分辨的警示色,是鸟类在飞行中能及时分辨出安全路线,及时规避。
3.4 已实施风电补救措施。对陆域建设区域侵占的鸟类栖息地进行补偿。征购周边养殖塘等办法对鸟类栖息地进行补偿,新增长的滩涂禁止开发。在风机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立鸟类救护站,并培养周边居民爱鸟护鸟的意识,为受伤或需要救护的鸟类提供帮助。
3.5 鼓励建设海上风电。目前盐城沿海已有海上风电成功建设并投产运行的案例,海上风电不扰动地表,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对鸟类影响较小。
3.9研发无叶片风机。来自西班牙的科技公司Vortex Bladeless打造出了没有叶片的风机。这种看起来像一根桅杆的风机有着“完全不同的发电原理”,它不依靠旋转的叶片或者任何有损耗的活动,而是利用了一种困扰建筑师和工程师多年的风的效应—“涡旋脱落效应”,即当风碰到建筑物并在其表面流动时,气流会发生变化,并在自己的尾端产生循环涡流,这使得风机能够像巨大的稻草一样在风中摇摆不定,从而发电。目前虽然这项技术在概念上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它目前还在接受实地测试和调整。
4.结论
盐城沿海风电项目开发建设能有效的促进地方经济,带动风电产业链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改善当地电网的电源结构,推动江苏省风电事业的发展,开发可再生能源有着积极的意义。但风电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对鸟类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产生破坏。为减轻这种破坏,我们在盐城沿海建设风电项目时应当合理规划、规范施工、加强管护,对已建项目可生态补偿,对受伤鸟类开展救护,尽量减少风电场对鸟类的不利影响,并且还应加强研发对鸟类影响较小的新型风电方式,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宋文玲.风电场工程对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累计生态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许遐祯,郑有飞,杨丽慧,吕士成.风电场对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的影响.生态学杂志,2010 29(3):560-565.
[3]董科,吕士成,Terry Healy.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承载力.生态学报,2005,25(10):2608-2615.
[4]王焜平.风电场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恢复措施.环境保护科学,2015,41(2):105-108.
[5]桂青.陆上风电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缓解措施.能源与节能,2012,4:57-59.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