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娟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发展对人才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新的科学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更多样的资讯和更灵活广阔的平台。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更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品味中国传统道德美德,塑造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在道德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中心作用,使道德真正达到学从生活,用于生活。
【关键词】 德育,学生中心 学于生活 用于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5-019-01
德育,是一个我们在教育中常常提及的名词,也是教师教学和传播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必要手段,为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生,教师需要不断转化教育方式,因材施教,灵活教育。
而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師站在学生的角度,使学生切身感悟道德的力量。
倾听学生心里的声音,理解学生的道德情感需求
小学阶段是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这里,学生开始接触人际生活。在家庭生活中,他们往往是家庭生活的中心,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关爱和包容,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提供和爱和关怀的模板,但同时,学生把圈子从家庭的小中心慢慢扩展到更加广阔的人际生活中,难免会产生不适应,倘若他们再依靠大人或者是自我独断,就很容易产生矛盾与摩擦。而德育的作用,就是要使学生感同身受地把在家庭生活中的爱与关怀运用到其他同伴中,不断发挥学生在人格塑造、品德塑造的过程中的中心作用。
传统的德育教育,重视教师的口头说教。学生发生冲突,往往就是狠狠教育一顿,把学生行为的会影响罗列一番,希望学生能在这次教育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予以修正。然而,更多学生是在老师的威力和压力之下,短暂性地看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妥之处,更多的是一种“敢怒而不敢言”。因此德育的效果就不甚明显。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人格和品德也在发育中,因而,他们的道德情感需求是非常强的。他们在于同伴发生矛盾时,更渴望教师和其他小伙伴能倾听自己,诉说“冤屈”。因此,我们很常见一种情况,矛盾双方的学生各执一词,你一句我一句,争先恐后地想要说明自己行为的原因。因此,怎么引导学生诚实地表达需要一种聆听技巧,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情感诉求,即学生行为的最初始动机,而不是打断学生直接考试进行说教。学生的矛盾往往起源于无心之心,如果教师不能以学生为中心,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就很难理解学生,关注学生,关怀学生,而学生也容易在一种非常庞大的道德观念中自我迷失。前一段时间,教师王悦微因为“巧克力事件”火了。2017年11月14日,班上一名学生带巧克力来学校被同学举报。身为班主任的王悦微了解情况后发现,举报者原来是勒索巧克力未遂,告状时还专挑对自己有利的话讲。学生在矛盾中往往都会偏向“自我保护”,因此,如果单单听一方的学生,或者是其他参与者的意见,很容易出现“冤假错案”,自然利益受到侵犯的学生满心委屈,而因为巧舌如簧而获得的“甜头”,那么也就没有办法体会道德所带来的个人心灵上的真正满足和认同感。于是,在处理矛盾时,应该让学生有说的空间和机会,处理的结果才能各适其式,达到道德对于人格塑造的作用。简言之,就是要使道德教育有理有据,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教师要尽可能地抽身出当时情境,教师是倾听者,也是客观公正的“法官”。
利用传统文化为学生道德培养创造良好的土壤
小学德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除了需要以老师的简单引导为主之外,还需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动手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教化和感染。
其中学生个人的道德以及思想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要想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之下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老师需要注重对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引导,积极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首先,学校可以进行经典的背诵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道德水平制定不同时间段的阅读计划,鼓励和引导学生采取阅读的形式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不同的社团活动,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比如,舞蹈团队和绘画团队,吸引学生加入团队组织中,这种模式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活动主题,让学生能够领略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更好地为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的依据。最后,学校还可以以不同的节日为契机,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比如,在清明扫墓活动之中,每一年都有许多的小学组织学生参观抗日烈士的陵园,通过这种形式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不可否认,这种实地参观的形式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能够深刻的意识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真正的做到努力学习和认真生活,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的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德育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结合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还能够有效地突破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老师需要结合目前德育管理的现实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来更好的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以此来实现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和发展。
总体而言,道德培养要达到学于生活,用于生活,必须把道德培养的主题纳入到道德学习的实践中,好知者,不如知知者,更不如行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