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书亮
摘 要: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网络金融市场份额的显著增加,对银行信贷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结合实际,分析了银行在网络金融发展条件下的信贷风险控制的相关问题,分析了现有的风险管理漏洞,提出了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改善和把控风险。
关键词:网络金融;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互联网技术早已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工具。网络金融借此不断发展,对传统金融服务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促进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更新迭代,另一方面也给现有金融服务带来了风险。这是因为,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尚不到位。虽然,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但是,一些银行对信贷风险管理的关注度却不高。由于风险管理过程的延迟,无法快速地与市场发展需求相匹配。因此,与网络金融发展相关的银行信贷风险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网络金融的概念
网络金融(也称电子金融)是指根据电子金融建设的成果在互联网上进行的金融活动。它包括了网络金融交易、网络金融市场、网络金融机构和网络金融监管等。从狭义上讲,它表示通过互联网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网上银行、在线证券、在线保险等相关业务内容。广义而言,网络金融是网络技术支持的全球所有金融活动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网络金融安全、网络金融监管和许多其他方面。这与传统的实物金融活动不同,这是一种存在于电子领域的金融活动,它的存在模式是虚拟化的,操作模式是联网的。这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电子商务发展所需要的网络时代的金融体系。网络金融的兴起给金融业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包括技术安全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由于网络金融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这使得网络金融拓宽了传统金融风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2 网络金融发展背景下的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问题
目前的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信贷风险管理不足,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来源。因此,商业银行正在不斷改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银行贷款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面临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特别在网络金融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2.1 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不够
随着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一些银行的管理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金融的重要地位,也没有完全理解网络金融时代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作为实行风险管理的主体,一些银行不遵守管理原则和市场经济规律,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无法有效控制和防范网络金融中潜在的各种风险。例如,对网络金融的理解还停留在支付平台和产品销售平台的阶段。虽然感受到了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广阔空间,但认为投资和创新的风险不是很大。总的来说,当前,网络金融处于推进发展的阶段,相应的风险管理却没有真正地重视起来。我国一些银行的内、外部信用管理环境并不完善。首先,内部管理系统存在缺陷。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利用旧技术分析问题,提出风险管理措施已经过时。同时,员工素质不高,人力资源不够丰富,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员工培训十分缺乏。另外,没有理想的外部控制系统和现代监管体系。
缺乏风险管理理念,是银行信贷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银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商业银行只关注贷款业务的发展,而不重视解决潜在的信贷风险。为了达到设定的目标,商业银行不去分析信贷的长期风险,而是只考虑到短期的商业利益,不关注银行的信贷质量,盲目发展。在处理信贷前期、中期、后期的风险行为时,只是去做一些表面的工作,没有真正去寻求正式、有效的信贷风险控制方法。
2.2 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与网络金融有机结合
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备,没有与网络金融有机整合。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流程阻碍了管理,风险管理与网络金融的需求并没有整合匹配。例如,一些银行引入了“树形线性控制系统”,直接服务客户的中心授权有限,因此,需要不同级别逐层上报,报告不同的客户需求,但批准时间过长,易丢失客户信息。此外,信贷风险作为贷款风险控制的一部分,许多银行尚未建立理想的风险管理流程,事后才采取行动,因此,风险控制的效果让人很不满意。一些商业银行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市场压力大。为了获得市场份额,银行会毫不犹豫地增加贷款,但没有风险控制系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却做不到完善的监督。因此,许多银行贷款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贷款未得到偿还或不能及时收回。这也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要促进经济的正常发展,就要建立可靠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在收集客户信息方面,商业银行已完成关键业务。有必要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息管理系统,避免可能发生的重复性工作和资源浪费,着重加大与其他商业银行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同时,要避免评估了客户的信用状况,但未进行科学风险评估的情况。一些公司非法使用银行的信贷资产并对商业银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要着重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
许多商业银行提供内部审计服务。从商业角度来看,内部审计对银行进行内部管理、监督,是银行的一个相对重要的部门。不过,部分银行内部的这个重要部门,效率低下,无权控制和监控,降低了贷款的盈利能力。此外,部分内部审计的技术人员素质较低,不具备与风险控制有关的内部审计、会计知识。
2.3 信贷风险控制中的互联网技术运用不充分
在控制与当前网络金融发展相关的银行信贷风险的过程中,使用互联网技术来管理信贷风险还不够全面、系统。许多银行,使用与信贷活动有关的信息,信贷活动信息系统只是被设定为控制信贷活动风险的手段,信息技术被忽视。在信用风险管理的背景下,建成官方网站、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结合实际管理流程中最新的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新的信贷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不一致、银行之间沟通不畅也会阻碍风险控制。在风险控制管理中快速地实施各种决策,还需要更多的合作和持续协调的管理,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发现风险和决策的效率,银行管理层对此要加倍重视。
3 加强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措施
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避免信贷风险和提高信贷质量是银行持续运营和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银行孜孜以求的目的。银行是高风险行业,只有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才能实现稳健经营。需要在基础工作、管理水平、员工素质等诸多方面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控能力。
3.1 注重互联网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当中的运用
为了加强与网络金融发展相关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需要特别注意利用互联网进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在当前的管理过程中,改变传统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使用网络方法来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变得更为重要。当前的信贷风险管理,要求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改进信贷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例如,通过干预、扩张、控制、收缩和流出,增加定量基础上信贷风险管理决策的比重,提高对实际信贷风险的控制,降低信贷风险。我国商业银行早已开展信贷活动,不过不良贷款的比例偏高,仍然存在许多的坏账。一些银行对风险管理系统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并且管理银行的内部经验不足。同时,银行的相关人员没有认真思考相关业务流程,还不能够将业务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和商业政策仍然不够完善,没有合理的方式用于彻底解决信贷问题。因此,更需要进行监管,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
3.2 健全信贷风险管理体制
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需要进行改进。在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中,风险管理流程没有根据互联网的要求进行优化。作为网络金融发展的一部分,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对于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基于业务成果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从风险警告、风险提示和风险响应方面建立可靠的风险管理流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信贷风险的影响是必要的。为降低贷款的坏账风险,首先,需要改进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并用其来评估借款人的个人身份及信用状况。可以使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决定银行是否借款。同时,需要对高风险和低信用贷款进行管理和确认,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实践的现代化。此外,银行还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和一些与国家政策同步的变化。在批准贷款后,密切监督,对资金进行控制和管理,加强风险监控,并改善操作系统。
3.3 加强信贷风险控制中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管理
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网络金融最终要使用基于计算机的互联网技术。因此,加强互联网技术管理,是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在银行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控制风险的效率,有必要具备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管理银行的经验,要在互联网技术和客户资源開发领域交流经验。一个贷款客户可以同时向多家银行贷款,因此,有必要加强银行间的合作。因此,银行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联系与合作,共享信息,加强交流,分享借款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状况。这在有信用报告的情况下,对银行控制风险有利。或者,许多银行可以联合借贷给信用好的借款人,这不仅可以加强银行间的合作,还可以降低信贷风险。同时,可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和融资需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4 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确保银行内部审计的公平性和控制银行内部审计的权限,做好此项工作的最重要的前提是保障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部门要具有相对独立的运营状态和客观的观点,不受银行其他部门或审计管理人员的干扰。需要为商业银行建立全面的独立审计流程,由全职审计师根据需要开展审计工作。由此,审计师的审计工作可以客观、公正地进行,并可以提交审计报告。为加强内部审计服务的独立性,提出了以下建议。(1)商业银行仅在其总部设立内部审计服务部门,并负责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2)总部设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只向商业银行最高决策者负责。(3)审计委员会建立一个固定的分支机构—审计系统。审计师直接向总部的内部审计员报告。审计人员与分行只是一种审计关系,不应有其他关系。薪酬制度和审计委员会的费用由总部统一设定,不得由区域办事处派发。
3.5 完善客户基础数据库
在商业银行内部组建的大型数据库中,进行与信贷风险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风险管理。数据库可以包含信贷风险所需的所有信息。包括静态和动态客户信息,用于跟踪即时风险信息。完成分析后,可以搜索客户信用状态和信誉等有用信息,以获取有关信贷资产资格的信息,避免信贷风险。此外,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为风险管理的定量分析做好准备。同时,商业银行需要尽快收集和重组有关交易的历史信息,收集监控信息和银行业务信息,建立综合数据库,并提供风险管理模型。
3.6 探索新技术推广使用
根据“了解客户”原则,利用新技术不断开发客户识别模型。一是在传统的“面对面”模型中使用“在线应用程序,离线数据输入”或“线上开户、线下认证”等多种方式对客户的身份进行识别以及信息的收集;二是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系统网络和链接(包括互联网平台),并与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合作,以实现验证身份信息真实性的功能;三是通过在线视频、定期访问等不断验证客户的身份,以验证是否是本人办理的业务;四是积极探索指纹和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对于主要业务关系,如客户开户、网银注册等,使用拍照加人体生物识别的方法,实现客户照片和网络核查信息的多方比较,从而确保客户身份的真实性。
3.7 培养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团队
当下,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需求很大。风险管理所面临的这些问题需要用两种方式解决。(1)通过有吸引力的奖励系统,聘用世界知名的风险管理专家,加强风险管理团队建设,满足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2)聘用有影响力的风险管理科学家和教授,讲授风险管理课程,为我国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做好人才培训,应对长期需求,针对风险管理和其他相关学科,提供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商业银行要注重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人力资源开发,缩小相关风险管理者之间的差距,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 结语
本文首先对网络金融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从对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视不够、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且没有与网络金融有机结合以及信贷风险控制中的互联网技术运用不充分等3个方面对网络金融发展背景下的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注重互联网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当中的运用、健全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加强信贷风险控制中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管理、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完善客户基础数据库、探索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培养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团队等7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措施。上述分析对网络金融发展背景下的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在实际管理中,有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互联网管理银行信贷风险,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在信贷风险管理领域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今后的专家、学者研究相关的课题有一定的借鉴与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莉莎.大数据助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与风险管理创新[J].经济师,2018(11):165-167.
[2]吴志荣.探究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8(19):282.
[3]李沛林.浅谈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J].财经界,2018(10):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