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卫生安全越来越重视,因此,食品检验机构发展相当迅速。在文中笔者对宁波市食品检验机构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经过多年的建设,宁波食品检验机构发展迅速,检验检测人员素质、检验检测设备投入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为各级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提供相应的人力和技术支持。
笔者对宁波大市范围内所有食品检验机构进行了食品检验检测资源调查,综合分析宁波市食品检验检测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宁波市食品检验机构基本情况介绍
检验机构分布情况
這些食品检验机构地区分布情况:高新区7家,鄞州区4家,海曙区4家,余姚市3家,慈溪市3家,宁海县3家,象山县3家,镇海区2家,北仑区、奉化区、江北区各1家。
按隶属部门分,卫生部门11家、市场监管部门7家、农业部门5家、渔业部门1家、其他8家(具体见表1)。
人力资源状态
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共有食品检验人员876人,平均每家机构27.3人。共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8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34人,初级专业技术支持职称14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共有161人,占比18.4%,本科生学历544人,占比62.1%,其余173人。
按机构性质分,全市事业单位共有检验检测人员609人,平均每家机构25.4人。高级职称及以上179人,中级职称186人,初级职称112人,高、中、初级比例为1∶1.04∶0.63。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人员128人,占比21.0%;本科生359人,占比58.9%。
检验能力、检验面积状况
全市食品检验机构共有食品检验参数16 357项,平均每家机构511.2项。其中事业单位食品检验参数10 140项,平均每家机构422.5项。
全市食品检验机构食品类相关检验面积共58 389 m2,平均1 824.7 m2/家。其中事业单位48 942 m2,平均2 039.3 m2/家。
调查显示,宁波地区食品检验机构基本上每个实验室都拥有满足其自身能力的仪器。培养箱、酶标仪、超净工作台等常用仪器设备已完全普及,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普等高端设备基本普及。实验室设备数量和质量均能满足其开展日常检测工作需要。食品检验工作有很大的潜力,有能力进行高新技术的推广和项目的开展。
宁波市检验机构存在的问题
检验机构人员、设备利用率部门间不均匀,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
75%机构隶属于政府各部门,其中食品检验机构数量和人员大部门集中在卫生和市场监管部门,其他部门所占比例小。人员数量、高级职称人数远少于卫生系统的市场监管部门,拥有检测项目数量却远远大于前者,且市场监管部门一年完成检验批次远大于卫生系统。同时,相对市场监管部门而言,卫生部门拥有相对多的高端设备,但卫生部门却存在委托样品不足,机构为维持检验能力需自行购买样品现象。其人员和设备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
部分基层检验机构水平低下
部分县一级虽设有检验机构,但检测项目不多,装备水平低,人员流动频繁素质差,日常检验工作无法顺利正常开展。调查中发现个别检验人员不够专业,缺乏系统培训,尤其是对现代高精密仪器的操作不熟练。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检验机构的发展。
检验机构的运行规范性有待提高
部分机构规范性运行意识不够,存在如CMA标识使用不规范,个别机构检验报告中只体现判断标准而无方法标准,甚至存在引用已作废标准的现象。
解决宁波市检验机构问题的相关建议
整合资源,加强食品检验能力建设
考虑食品行业机构设置现状,结合目前大部委机构改革契机,加强检验检测资源横向(各行业管理部门下设机构)、竖向(市县两级机构)整合。紧密围绕地方产业特色,建设省级或者国家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检验设备、人员及完善的检验检测质量保障体系,大力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充分发挥技术监督作用。
发挥人员优势,加强科研创新能力
发挥食品检验检测行业人才聚集优势,改变简单执行检验标准思维模式,结合宁波产业实际特色,针对市场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假冒伪劣产品,加大对检验检测标准、方法的研究,破解食品从生产、销售、运输直至到餐桌上全方位的监管难题。
加强责任意识、严格依法施检
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责任重大。应加强标准方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提高食品检验检测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相关检验检测资源满足规定要求,确保检验数据和结果准确可靠,具有公正性,切实发挥对食品监督的作用。
作者简介:戴丽娜(1982—),女,浙江台州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量测试、检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