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学原理Ⅲ》

2019-10-21 10:11杨柏平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气场物质意识

摘  要:世界和宇宙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时刻变化且永不停止改变的“气场”;宇宙是由一种完全相同的、振动着的基本能量单元“气”粒子组成的。“气场”的能量大小由组成它的“气”粒子数量和叠加后的振动频率决定。

我们所处的宇宙是一个物质与意识相互包围相互转化的互逆反应环境。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太极图”关系。

我们所处的宇宙是由大于临界点的物质世界和小于临界点的意识世界共同组成的。或者可以表述为与光发生反应的事物和不与光发生反应的事物共同组成了宇宙。小于临界点,不与光发生反应的那部分宇宙事物就是意识世界。

意识文明就是人类在认识和研究意识世界的事物发展规律后,加以利用,使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形态等得到提升和发展而生产出的文明形态。

意识文明时代会具备以下特征:1、科技高度发达,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2、能源和物资等生产资料十分充足,不存在生存物资匮乏3、生产关系将出现重大变革,国家和战争将不复存在4、社会精神文明高度发展,人类意识形态高度统一。

我们人类自身就是一个同时拥有物质和意识的“气场”,就是一个完美的“小宇宙”。只要通过改变组成我们人类自身的“气场”就能改变我们的生命状态和生命体验;也就是说只要改变我们的意识和心灵就可以带来物质身体的改变。工作中修行是帮助我们提升心性和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要带着良知去工作!

由于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社会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目前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各种宗教也将归于统一和消亡。人们不再需要信奉神灵和宗教,他们将把真、善、美作为人生的信条,把互爱、互助、互信作为与人相处的准则,把觉悟作为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关键词:“气”;“气场”;物质;意识;意识文明时代

正文

引言

“人们之所以领悟不到宇宙的秘密,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将自己桎梏在眼见为实的牢笼里,不允许自己尽情想象、大胆假设,从而掩盖了直觉的光芒。”

今天人类认知的世界的样子是有史以来所有人类意识的集合体,即世界是全人类意识集合的总体呈现。这不是说世界是由人类的集体意识创造的,而是说人类因为自身的局限和认知系统的偏差无法完整的、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真实的宇宙。

真实的宇宙它一直客观的存在在那里,如如不动,本来如此,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它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类却没有能力完全的了解和认识它,至少目前还没有,因此人类只能把自己已经了解和认识的不完整的、不全面的、失真的宇宙当成我们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目前认识的世界只是真实宇宙的一角而已。

长期以来,人类科学无论是在对微观世界量子的研究还是对宏观世界宇宙的研究都陷入了困境,难以有重大的突破;哲学方面对物质本原,生命本质的探索也同样陷入了困局;甚至宗教对人类精神、心灵方面的探求也在窘境之中。为什么会这样呢,追根溯源就是人类现有的世界观和宇宙观限制了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人类文明要取得重大的突破和跃升必须打破现存的“宇宙和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一切客观存在的基础”这一主流世界观。因为这种观点是人们長期以来建立在以眼、耳、鼻、舌、身为感知工具带来的视、听、嗅、味、触五觉而形成的认知,这种认知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是很难认识真实的宇宙的。人们只有大胆的放弃五觉带来的感官世界,进而通过深入禅定、冥想等方法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下,就能实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从而观照见宇宙的真实面貌,进入宇宙的另一半微观的意识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各大宗教的创始人都是通过深入禅定、静坐冥想之后开悟和得道的。在两千多年前,道家的老子、佛教的释迦牟尼、基督教的耶稣、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等不约而同的采用几乎相同的方法禅定和冥想得道开悟,成为人类精神的领袖。

世界和宇宙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时刻变化且永不停止改变的“气场”;宇宙是由一种完全相同的、振动着的基本能量单元“气”粒子组成的。当组成它的“气”粒子数量大于临界点时称为物质,表现为宏观世界;当组成它的“气”粒子数量小于临界点时称为意识,表现为微观世界;等于临界点时是光子。一切物质和意识都是“气”按不同的规律组成的“气场”;物质世界周围有意识世界,意识世界中间也有物质世界。由意识世界可以观照物质世界,物质世界也可以融入意识世界。

我们所处的宇宙是一个物质与意识相互包围相互转化的互逆反应环境。

当我们理解并认可这个全新的观点,就不难发现:我们人类自身就是一个同时拥有物质和意识的“气场”,就是一个完美的“小宇宙”。只要通过改变组成我们人类自身的“气场”就能改变我们的生命状态和生命体验;也就是说只要改变我们的意识和心灵就可以带来物质身体的改变。因为“气场”的改变是相互影响的,因改变而改变,意识的改变同样会带来物质相应的变化。

人类现代科技进步特别是微观量子物理学的突破和古代圣贤的修行之法是进入意识世界实现意识文明时代的两大途径。科技的进步只能依赖于我们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大部分普通人只能选择采用古代圣贤的修行之法,才能实现生命境界和层次的提升,最终实现从物质世界到意识世界的穿越,获得时空自由,回归到全然自由的生命状态。

世界上每个人的意识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的世界。宇宙也是全宇宙意识信息的集合体。如果全人类的意识都发生改变,向爱与和平、善良与慈悲、感恩与关怀、平静与安宁转变,全人类一起向宇宙发出“佛心”一般的集体意念,那么人类社会将得到整体提升,进入新的文明时代——意识文明时代。

如果能建立一个组织,共同致力于意识世界的研究,去突破人类对意识的认识和掌控,那么人类集体跃升到更高维度文明将变成现实。

我们每个人都开始行动,从自己开始改变。从而通过自身的改变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改变,改变自己的意念,去恶从善、去欲存真、修心养性,把真善美作为人生的信条。那么,破壁已经离我们不远,伟大的大同世界即将到来!我相信用不了半个世纪的时间,这个美好的意识文明时代就已经到来!全体人类都行动起来,用我们美好的集体意识提升人类的维度,共同踏上意识文明时代的乐土、共同去创造美好的人类明天。

一、气学原理带来的全新世界观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會和精神等方面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现在人类主流的世界观,主要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派别,但不管是哪一派,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都是基于人类目前已经认知的世界或者说宇宙,但我们是否考虑过如果我们人类认知的世界并不是它的本来面目,而仅仅是它的一小部分呢,那么,我们基于一个不完整、不全面、失真的认知得到的结论势必也是不完整的、失真的,甚至是错误的。

今天人类认知的世界的样子是有史以来所有人类意识的集合体,即世界是全人类意识集合的总体呈现。这不是说世界是由人类的集体意识创造的,而是说人类因为自身的局限和认知系统的偏差无法完整的、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真实的宇宙。真实的宇宙它一直客观的在那里,如如不动,本来如此,是客观的,独立的,它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但人类却没有能力完全的了解和认识它,至少目前还没有,因此人类只能把自己已经了解和认识的不完整的、不全面的、失真的宇宙当成我们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目前认识的世界只是真实宇宙的一角而已。

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或者说真实的宇宙是什么样的?

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问题,曾经有无数的先贤研究和探讨过这个问题,今天我将从《气学原理》出发去回答这个问题。

在论述我的观点前,我需要先将气学原理的几个基本概念再重申一下,以便理解气学原理的其他观点和内容。

“气”的概念

“气”:物质的最小组成单元,不可再分,不可辨识,不可区别的最微小粒子。“气”粒子是组成宇宙的最原始、最基本元素。它是永恒存在,不生不灭的,即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其实,准确讲“气”并非微粒,它是一种振动着的能量结构体。换言之,“气”是一种基本能量单元。

“气”的特性:

1、最小性,不可再分为二。

2、相同性,所有的“气”粒子都是完全相同的。

3、“气”粒子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

4、“气”粒子不会单独存在,而至少以“二”的形式存在,即“二气”,人类无法分割到“一气”。“气”粒子以“气场”的形式存在,因为它是振动着的。

5、“气”粒子是组成世界的最小基本能量单元,它是比光子、夸克还要小得多的粒子(能量结构体),它按不同的规律组成了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最后组成了世界。

6、一般情况下,“气”以十分巨大的数量群聚而存在,聚集为事物。

“场”的概念

“场”:场是一个经典物理学概念。场是一种可以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介质。如地磁场、电磁场、电场、引力场等。

“场”的特性

1、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

2、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通过“场”发生的。

3、世界上最小的场是“气”。世界上最大的场是宇宙。

4、所有的场都是由振动着的“气”组成的,不同的场是由“气”根据不同的数量和不同的结构形式组成。

5、任何一个场发生任何改变都将引起它周围所有场的改变,即因改变而改变,且这种改变是相互的。

“气场”的概念

狭义的“气场”:物质的最小组成单元“气”普遍的客观存在的最原始状态,也是宇宙的最原始状态。

广义的“气场”:任何物质的场都是“气场”,广义气场是事物的场的统称。后文论述中的“气场”都是广义的气场。

“气场”的特性

1、不同数量的“气”组成的“气场”不同,相同数量的“气”因组成规律不同组成的“气场”也不同。这个和原子组成物质的原理是一致的,因为原子本身也是由“气”组成的,也是一种“气场”。所有“气”粒子携带的能量信息是相同的,但由于叠加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由它所组成的“气场”确千变万化,各不相同。

2、最小的“气场”是“二气”,因为“一气”的场是狭义的。两个“气”粒子在一起相互作用就组成了最小的“气场”。

3、最大的“气场”是宇宙,它包含了其他一切场。

4、无常性,一切“气场”都是变化的,时刻变化且永不停止改变,且这种改变是相互的。

5、联系性,一切“气场”发生任何改变都将引起它周围所有“气场”的改变,即因改变而改变,且这种改变是相互的,可以叠加的;但在宏观世界里这种改变带来的影响有时候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微观世界里这种改变带来的影响是显著的,不可忽略的。

6、“气场”的能量大小由组成它的“气”粒子数量和叠加后的振动频率决定。

7、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气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气”粒子才是一切存在的本质。

“灵界”的概念

灵界:宏观的物质世界与微观的意识世界的临界点叫灵界,即组成事物的“气”粒子在数量上的临界点。

当“气”粒子数量大于临界点时表现为物质即宏观世界;当“气”粒子数量小于临界点时表现为意识即微观世界;等于临界点时是光子。(备注,这个临界点因本人学识不够,无法实证,希望今后有科学家能给出科学上的解答)。

物质与意识的临界值是一个光子所含有的气粒子数量。(它的大小等于普朗克常数的倒数即1.509161516×1034;即一个“气”粒子的能量大小为光子能量大小的6.62606896×10-34倍)。

完成了气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的特性描述,我们就建立起了气学原理的语言体系,接下来,我们将回答“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或者说真实的宇宙是什么样的?”这个根本问题。

宇宙的本质是什么?

世界和宇宙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时刻变化且永不停止改变的“气场”;一切物质和意识都是“气”按不同的规律组成的“气场”;物质是“气场”的宏观表现,意识是“气场”的微观表现。

宇宙是由能量构成的,宇宙中存在着最基本的背景能量。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能量构成的,只是大小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核能、光能、电能、磁能、水能、动能、势能、空气能等不同的能量其实质是:处于不同的参考系统的观察者所观察到的相同现象,都是由“气”组成的“气场”。

宇宙是由一种完全相同的、振动着的基本能量单元“气”粒子组成的,当组成它的“气”粒子数量大于临界点时称为物质,表现为宏观世界;当组成它的“气”粒子数量小于临界点时称为意识,表现为微观世界;等于临界点时是光子。

由意识到物质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意识世界中有物质,物质世界里也有意识。也就说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为物质。即物质和意识都统一于“气”,区别在于“气”的数量是否超过临界点。因此可以说,世界是由意识和物质共同构成的,即世界是由“气”粒子构成的“气场”组合而成的多样性整体。

我们所熟知的世界仅仅是宇宙的二分之一,即物质世界;而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里还隐藏着宇宙的另一半即微观的意识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称为暗物质或暗能量。宗教把它们称为神灵。由小于临界点的事物组成的世界就是意识世界,即超光速世界(超光速也可以理解为不与光发生反应)。

宏观的物质世界与微观的意识世界的临界点是光速,当速度超越光速,我们将由物质世界进入意识世界;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临界点实质是组成事物“气场”的“气”在数量上的临界点;“气”的这一数量临界正好对应了速度的光速临界。

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太极图”关系。物质世界周围有意识世界,意识世界中间也有物质世界。由意识世界可以观照物质世界,物质世界也可以融入意识世界。我们所处的宇宙是一个物质与意识相互包围相互转化的互逆反应环境。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为物质。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可以用中国的太极图表述。

意识(阳)物质(阴)

宇宙中神秘的“吸引力法则”之所以成立的条件就在于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的这种“太极图”关系:“内求而外予,外延而内显”。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不是完整的,但它们都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世界的一部分。唯物主义的“物”是从宏观的物质世界出发研究“气场”,即物质的本原——“物质场”,而唯心主义的“心”是从微观的意识世界出发探究“气场”,即意识的本原——“意识场”。其实质它们都是由“气”所组成的“气场”,殊途同归而已。

因此,既不是物质决定意识,也不是意识决定物质。而是:由意识和物质共同组成了世界,意识世界中有物质,物质世界里也有意识。其实质是:一切物质和意识都是“气”按不同的规律组成的“气场”;物质是“气场”的宏观表现,意识是“气场”的微观表现。

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从宏观的物质出发研究物质世界演化的总规律;而以儒释道和宗教为代表的唯心主义是从抽象的精神出发探究意识世界演化的总规律。

西方科学是真理,儒释道等哲学也是真理,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真理。但都是不完整、不全面的真理,它们分别论述了宏观物质世界和微观意识世界的演化规律。只因为,没能找到事物的本原,以及两个世界的临界点而未有通论。

气学原理找到了“气”这个概念,找出了世界的起点,“气场”这个概念又找出了世界的终点。即一切物质和意识都是“气”按不同的规律组成的“气场”;物质是“气场”的宏观表现,意识是“气场”的微观表现;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临界点,实质是组成事物“气场”的“气”在数量上的临界点;“气”的这一数量临界正好对应了速度的光速临界,当速度超越光速,我们将由物质世界进入意识世界。由意识到物质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意识世界中有物质,物质世界里也有意识。一切“气场”都是变化的,时刻变化且永不停止改变,且这种改变是相互的;一切“气场”发生任何改变都将引起它周围所有“气场”的改变,即因改变而改变,且这种改变是相互的,可以叠加的;但在宏观世界里这种改变带来的影响有时候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微观世界里这种改变带来的影响是显著的,不可忽略的。

这就是说,宏观物质世界的真理和微观意识世界的真理有了完美的结合点,真理有了通论亦能通证。

也就是说:“气”和“气场”是通证一切的。世界是由“气”粒子构成的“气场”组合而成的多样性整体;宇宙是由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相互演化所组合而成的。

意識和物质是一体的,同源的。揭示了,物质和意识都是由“气”组成这一本质现象。

但是,它们又有不同,因为组成它们的规律不同,即“气场”不同。它们是不同形式但又属于同一性质的“气场”。

世界上根本没有神?

如果你理解和认同气学原理的这个思想体系和由此带来的全新世界观,那么我们不难发现,那个关于“有神”和“无神”的争论就很好解答了。答案就是:这个世界根本没有神,更没有一个全能全知的创世之神。神实际上是“气”和“气场”的代名词,这和道教的“道”“元神”,佛教的“真心”、“空性”,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等一样都是因为人们的不理解而走向了神化。另外宗教为了便于传播和得到信徒的跟随,为了坚定信徒的信仰从而采取了“神道设教”这样善意的欺骗行为,最终让它们披上了迷信和神话的外衣。

“神道设教术”被宗教首领广泛使用,从而创造出了诸如太上老君、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上帝、真主、天主等等虚幻神佛形象。神道设教术归纳起来无非是如下一句话:将生育天地、创造万物,无形无象、亘古不灭的宇宙本原“气”和“气场”,用形象化、拟人化、夸张化、渲染化、艺术化的手段,巧妙地创造出一个代表“大道”的真实形象。

事实上,宇宙根本不需要神去创造它、运行它。它一直都在那里,以它的真实面貌存在,从来也未曾改变过,只是我们人类还没能力完整的、全面的认识它的真面貌,而拿着它的一角当作了它本身。这就和“盲人摸象”的故事如同一般。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可疑之处?

人们对宇宙的认知都是基于人类目前已经认知的世界或者说宇宙,但我们是否考虑过如果我们人类认知的宇宙并不是它的本来面目,而仅仅是它的一小部分呢,那么,我们基于一个不完整、不全面、失真的认知得到的结论势必也是不完整的、失真的,甚至是错误的。人类因为自身的局限和认知系统的偏差无法完整的、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真实的宇宙。

如果按气学原理的思想体系,宇宙是由与光发生反应的物质部分和不与光发生反应的意识部分组成的。那么,可以认为宇宙中物质和天体的周围也是有能量围绕的,只是这些能量不与光发生反应,因此人类无法感知它们。这就使得基于能量推移理论产生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出现了可疑之处。因为所有的“气”粒子是不可能聚集到一点的,人们没有观测到的那部分能量也在发生着作用。组成宇宙的“气”和“气场”它们一直客观的存在在那里,如如不动,本来如此,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不需要任何的创生力。

二、什么是意识文明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个词——物质文明,实质上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个物质文明的发展演化史。人类从原古时代就由身边的物质开始观察、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人类对事物和宇宙的认知,这一系列的文明包括科学、哲学、医学、神学等都是基于人类对物质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我把它们称为物质文明,因此人类过去的几千年,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物质文明时代。

然而,在人类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总伴随着一些人类难以解开的谜团例如人类的内在意识、灵魂、魔法、时空之门、奇异事件、外星生命等,它们似乎不属于物质世界的范畴,而且在最近几十年里,许多新事物、新科学、新理论研究不断出现,正在强烈冲击着我们原有的认知和世界观。人类的认知正由宏观的物质世界不断向微观的意识世界深入和靠近,大有打开意识世界之门、进入更高维度时空的趋势。因此,我大胆的提出,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步入意识文明时代。

什么是意识文明?

如果你认可并深入理解了前面气学原理所阐述的世界观,那么你就会明白,我们所处的宇宙是由大于临界点的物质世界和小于临界点的意识世界共同组成的。或者可以表述为与光发生反应的事物和不与光发生反应的事物共同组成了宇宙。小于临界点,不与光发生反应的那部分宇宙事物就是意识世界。

意识文明就是人类在认识和研究意识世界的事物发展规律后,加以利用,使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形态等得到提升和发展而生产出的文明形态。

意识世界的特征

我在前不久发表的《气学原理Ⅱ》中已经论述过意识世界的六大特征:不可见性、零质量性、超光速性、不确定性、时空自由。

1、不可见性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知道意识世界是由比光子还小的东西组成的,因此它们无法反射光线,我们也就看不到它们的存在。如果有一天人类可以不再使用眼睛感知光线来认知事物的存在,而是用其它方式,比如说心灵,也许我们就能感知到意识世界的丰富多彩。

举个例子,我们人类的眼睛原本是看不到纯黑色的东西的,但在有光的地方,我们通过看到黑色物体周围其它反光物体的边缘来确认其形状和大小,这就是我们能看到白纸上的黑字却看不到黑色背景里的黑色东西的缘故。因此我猜测意识世界是黑色的即无色之色。这就是佛教的“无色”。

2、零质量性

我们的物理学早已证明,光子的静止质量為零。因此意识世界里的东西比光子还小,质量当然也为零。这就是说,意识世界里的东西没有质量,也没有形状和体积。即“无相”。无相也就是“空”。因为没有质量和体积,意识世界里的东西不与光发生反应,因此人们无法通过光观察到它们。

到此,我们再也不难理解:“无色无相”、“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因为空即意识,色即物质。

佛家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切事物都是能量所成的相,是能量体在人类内心中的映射,是人类心灵对能量信息的反馈。因此,心灵就是一面人类感知能量信息的镜子。当我们的心灵之镜清澈通透,它才会准确真实的反馈一切信息,如果心灵之镜是污浊的,它反馈的像必然也会污浊。

人类的一切觉识,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都是人类与外界能量信息的交互。

这个理论在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的《水知道答案》一书中有论述;而且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佛、耶稣也都在不约而同的告诉我们:万物本为一体,世间万物皆可以沟通互动,境随心转,相由心生,外界波动一直受心的波动影响。当然这里的“心”并不是指“心脏”这个器官,而是一切意识的总称。

3、超光速性

在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物质与意识的临界点是光速。因此,意识世界的事物都是超光速运行的,至少也是等于光速。但事实上速度的概念再意识世界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意识世界时空是自由的,没有时间、长度的概念。

比光速快,就意味着时间倒流。但事实上,意识世界里没有时间的概念,因为时间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能量信息反馈的产物。意识世界里仅仅有能量信息;没有长度、质量、温度、时间等概念,即“本来无一物”。这就像任何复杂的电脑程序最终都是由0和1组成的一样,意识世界是由振动着的基本能量单元“气”粒子组成的变化的“气场”,实质就是一个能量信息场。

4、不确定性

意识世界的东西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微观世界里“气场”相互作用的影响十分显著,而“气场”又是时刻变化且永不停止改变的。这种因改变而改变的循环将使得意识世界无法呈现出确定的状态,也就无法有确定的相,这就是“无相”的内在原因。

所有事物的结果或者说它此刻所呈现的样子都是由于“气场”间的相互作用叠加的结果。这种因改变而改变的相互影响导致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使得任何事物都无法恒常不变。因为“气场”的变化是一刻也不停止的,这就是佛家讲的“无常”。

因此,这个世界根本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也没有两个相同的“气场”,只有“气”粒子是相同的。

换言之,这个世界是由无数的偶然性导致的,或者说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类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有我们认为不变的物质其内在都在发生着各种微小的改变,只是这种改变还未累积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在量子力学领域“测量过程的相互作用问题”和“不确定性原理”都是由于微观意识世界具有不确定性引起的,关于气学原理与量子力学领域的一些问题我在《气学原理Ⅰ》中已经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5、时空自由

意识世界没有时空的限制,是多维度的。

意识世界里的东西在超光速状态下运行,会导致时间、空间的扭曲,也就是时空自由。

所以说,自由来自于维度的提升,即境界的提升,来自于对意识的掌控。因此穿越时空就是进入意识世界。

当长度、质量、温度、时间等都消失时,意味着维度也消失了。即除了满世界的能量信息外,别无一物,也就是零维度和无限大维度是一样的。意识世界里没有时间的概念,因为时间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能量信息反馈的产物。意识世界里仅仅有能量信息;没有长度、质量、温度、时间等概念。

量子力学的大量实验证明,如果把同一个量子体系分开成几个部分,在未检测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这些部分的准确状态;如果你检测出其中一个的状态,在这瞬间,其他部分立即调整自己的状态与之相应,无论时空相隔多远。

如果两个量子处于纠缠态,从纠缠一方的所有信息改变可以瞬间传递到纠缠的另一方去,这种传输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是瞬间转移。且被证明这种转移的速度是光速的4倍以上。这一现象被称为神奇的幽灵般的力量。

从气学原理来看,这实质上是“气场”间的相互作用,是场力的表现。在宏观世界因组成“气场”的“气”粒子数量级巨大,这种由“气场”改变带来的影响不显著,但越接近微观世界,这种影响变得更加显著。当“气”的数量小于某个临界时,这种改变的影响力被释放,“气场”之间变得默契起来,这就是微观世界的奥义。

我们知道“光速是速度的极限”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本假定,也是相对论成立的必要条件。但在量子纠缠中,信息瞬间转移的速度却远高出了光速;那么,是爱因斯坦错了吗?相对论错了吗?

从气学原理的角度看,爱因斯坦是不完善的。‘光速不可逾越,这仅限于宏观世界即物质世界,在微观世界即意识世界光速是可以逾越的。因此相对论在宏观的物质世界是正确的,在微观的意识世界是错误的。因为意识世界具有时空自由的特性,因此物质世界一切基于时间和空间发展起来的定律在意识世界都是不适用的。

意识世界里的能量信息具有高度的全息性,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你都能了解和体验到过去、未来发生的所有信息,因为时空自由性会导致意识世界里的信息高度关联、高度自由、瞬时转移。这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在《佛说无量寿经》中所描述的极乐世界六大神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夙命通、漏尽通,这些神通其实都是意识世界特征的拟人化描述。

进入意识世界的方法

根据意识世界的特征,我总结了人类由宏观的物质世界进入微观的意识世界的三种方法:潜意识激发法、超越光速法、意念控制法。

1、潜意识激发法——元神出窍法

人类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同样也适用“太极图关系”。这样通过太极图关系我们不难发现,人类身体内是存在一个小意识世界的,我们称它为潜意识。也可以按道家的说法叫它“元神”。

如果我们能激发人体内原本存在的潜意识或者说“元神”,并控制它自由出入身体,那么我们人类就可以实现在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间穿越。即元神出窍法。

具体的修炼方法,我想就隐藏在儒、释、道、易经、基督等人类的文明典籍中。即通过修炼达到可以控制由“气”粒子组成的意识的能力——内家修炼的内功丹法。

6、超越光速法——时空隧道法

假如我们制造了一种机器,能把物体加速到超过光速,我们就制造了打开时空隧道的钥匙。当然我们也可以寻找和发现宇宙中天然存在的时空隧道入口,例如黑洞、宇宙奇点等。这种奇点是一种没有固定形状,体积趋于无穷小,密度趋于无穷大,质量为零的不可思议的存在,它的能级大于光子的能量级。黑洞是宇宙间的时空之门,黑洞的另一侧也许是另外一个宇宙空间。

人类进入黑洞等时空隧道后,都会被瞬间加速到光速以上,从而变成无质量、无体积、高速度的能量粒子群即意识流。这种时空隧道法只有依赖于未来科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微观量子力学领域的突破。

7、意念控制法——意识流涅槃法

只要找到“气”粒子组成人类身体的内在规律,掌握“气”粒子分裂和重组的方法,使其可以自由的分裂或重组。即把人类身体分散成若干个小于临界值的意识微粒,形成意识流从而进入意识世界,同时也可以由意识流重组为物质躯体。这就是佛家说的“涅槃”。

人类只要掌握了这个互逆的反应过程,就可实现自由穿梭于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中。这个方法的实现,必须是人类的基因科学得到巨大突破,可以解码所有遗传密码和生命体运作的内在规律以及胚胎发育的内在原理;到那时,人们就能通过隐藏在遗传基因里的内在意识能量信息来控制人类身体的自由分解和组合,从而实现时空穿越。

人类如果想控制“气”粒子,学会控制和使用意识的力量,也可以在佛经、道经、圣经中找寻佛祖、道祖、耶稣留给人类的启示,找到和学会修行法门。

当我们了解和掌握了进入意识世界的方法后,人类就可以通过修习这些方法从而开启意识文明时代的大门。可以试想一下,有大量的人開始研究意识、意识世界、微观的量子,大部分人开始修习佛法、道法、心学,每天都有人在研究控制意念、研究物质与意识两个世界的互逆反应。那将会是如何一番景象,必定是天天都有新发现,月月都有新惊喜;将是人人修道,万人习心,全人类修行悟道。那么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能冲破最后的屏障,集体跃升到意识世界,从而开启人类的意识文明时代。

三、意识文明时代的特征

根据意识世界的六大特征及进入意识世界的三种方法,我们不难想象当人类掌握了意识世界的事物发展规律并加以利用时,所创造的意识文明时代是什么样子的。我认为意识文明时代会具备以下特征:1、科技高度发达,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2、能源和物资等生产资料十分充足,不存在生存物资匮乏3、生产关系将出现重大变革,国家和战争将不复存在4、社会精神文明高度发展,人类意识形态高度统一。

四、科技高度发达,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

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意识文明时代,人类的科技将是高度发达的。人们一但突破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的界限后,将打开一个不可思议的微观世界和能量世界,在那里能量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破解了意识的秘密以后,人类的交通、通信、能源、教育、饮食、医疗、寿命等都将发生巨大的改变。交通工具将达到光速运行甚至更快,可以进行星际旅行;通信手段将更加方便快捷,具有瞬时传递和转移信息和物质的能力;能源将不在匮乏,人类将能够大量使用物质内在的核能和暗物质能量,可以利用恒星和宇宙中的背景能量作为能源;人类的教育方法将彻底改变,不在依靠学习和感知这种缓慢的方式来提高知识水平,那时人们将在意识层面上传播和转移知识,就像现在的电脑芯片一般;人类的饮食和能量来源也将改变,人们可以通过特制的能量液来补充能量,饮食仅仅是一种能量补充,和汽车加油一样;医疗将在基因和意識层面展开,人类的身体将变得更加健康和更具适应性;人们的寿命将会延长,大部分人的寿命将超过120岁,甚至更长。

科技高度发达,带来的是人类生产力的大幅提升,这种增长是几何倍增的。在人们破解了意识的秘密后,由能量基本单元组成的物质和意识将会带来数量巨大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人们的很多生存需求如食物、交通、医疗、教育、娱乐等都将是从意识层面和能量层面实现的;这种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人们将生活在富足和喜悦之中,不在有缺乏和痛苦。人类将共同面对宇宙其他文明带来的危机和挑战。

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喜好自由自主地选择相关的行业事务,不再受旧分工和狭隘职业的限制,不必局限在特殊的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单一的工作,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必要劳动缩减,给所有人腾出时间和创造手段,个人会在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样的环境,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各尽能力、共同生活的条件,每一个各尽能力的、共同生活的人又是这一环境继续创造和保持进步的力量。在生产力方面,继承以往创造的生产力,在以往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基础上,使社会的生产力得到飞跃。

五、能源和物资等生产资料十分充足,不存在生存物资匮乏

由于整个人类社会生产能力的高度发达,人们通过科技和劳动创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将十分富足。人们可以开发利用意识层面的能量,宇宙中充满的背景能量和物质能量将成为人们随处可取,用之不竭的廉价能源。

例如社会进行一个月的物质生产量足以满足全社会人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需求量,某一个社会生产单位的生产量足以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量。在这样的情况里,人因需求而进行的劳动形式就越来越少,更多的时候人只是因为需要通过劳动的行为形式来进行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修养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工作行为来进行自身的能力素质的锻炼,从而获得精神层次和境界的提升。

六、生产关系将出现重大变革,国家和战争将不复存在

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数量巨大的生产生活物资、极度先进的科技能力推动下,整个人类社会将生产巨大的变革。目前地球上相对独立的几百个国家和地区将逐步放弃目前的国家和民族观念,达成统一的意识形态,最后形成一个高度统一的人类联合政府或者说联盟组织。

当人们破解了意识世界的密码,理解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后,将不在执着于物质躯体本身,而是以更高层次的、意识层面的追求为理想,将通过改造和修行成为觉者和开悟者。人们将以不能开悟为最大的耻辱,大量的人将具有圣人一般的品质和修养。因此国家和政府已经没有存在的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人们将自觉的服从人类联盟组织管理和分配,自觉自律的遵守社会规则。

这种生产关系的变革,自然就会意味着国家和战争的消亡。人类不会在内部发生战争,唯一的战争只会来自于其他星系文明的入侵。

七、社会精神文明高度发展,人类意识形态高度统一

意识文明时代,世界将是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大同世界。这个大同世界里没有苦难和灾厄,没有战争和对抗,没有饥饿和匮乏,没有疾病和痛苦;人类不再受欲望和贪婪驱使,每个人都充满慈悲和关怀,人们充满喜悦的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宁静与平和;这个大同世界里人人生而平等,有无数的生活物资供人们随时随地取用,每个人都将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人类社会文明与自然生态文明之间将达到一种动态的均衡与高度和谐,在人们生存的环境里,人类能够进行以人类意志为主要目标的建设和改造,使生活环境十分美丽、便捷、舒适。继承以往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生产力、生产关系、思想道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等方面更加和谐美好。人们的思想超出了狭隘的利己主义界限,集体主义、互相帮助、平等协作、诚实守信、利他主义、爱与关怀等成为道德原则。每个人都以忠诚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服务和贡献为荣,以自私和贪婪为耻。

由于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社会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目前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各种宗教也将归于统一和消亡。人们不再需要信奉神灵和宗教,他们将把真、善、美作为人生的信条,把互爱、互助、互信作为与人相处的准则,把觉悟作为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八、如何实现意识文明时代

意识文明时代其实质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描绘的人类社会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圣人孔子所描绘的理想大同世界。只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孔子、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科学还没有今天那么发达,信息交流也没有今天那么便捷,导致他无法在当时的背景下准确预言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状况。然而,《气学原理》理论通过对现代物理学与古代圣贤经典的研究,发现和总结了新的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意识文明时代的雏型被逐步描绘出来。

这个理想的人类大同世界应该如何实现呢?

当我们掌握了意识世界的特征和进入意识世界的方法后,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现代科技进步特别是微观量子物理学的突破和古代圣贤的修行之法是进入意识世界实现意识文明时代的两大途径。科技的进步只能依赖于我们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大部分普通人只能选择采用古代圣贤的修行之法,才能实现生命境界和层次的提升,最終实现从物质世界到意识世界的穿越,获得时空自由,回归到全然自由的生命状态。

我们人类自身就是一个同时拥有物质和意识的“气场”,就是一个完美的“小宇宙”。只要通过改变组成我们人类自身的“气场”就能改变我们的生命状态和生命体验;也就是说只要改变我们的意识和心灵就可以带来物质身体的改变。因为“气场”的改变是相互影响的,因改变而改变,意识的改变同样会带来物质相应的变化。

修行从“心”开始

心是最接近意识世界的物质。它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来感知“气”的存在。人类的心灵是一道由宏观世界通向微观世界的门,即物质世界进入意识世界的入口,但不是唯一的入口。当然这里的“心”并不是指“心脏”这个器官,而是人的精神、思维、心态等意识的总称。

人类的大脑是宏观世界接收和捕捉微观世界信号的一架机器。它能捕捉思想和意识,并通过五觉搭起了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沟通的桥梁,通过大脑实现了信息的转换。我想除人类外,其他事物也具备这种转换的能力,这就是“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对于人类来说,一切改变均是由心开始的,这正是王阳明心学由心出发的真意。因此我们要想成功进入意识世界,必须从修“心”开始。如何修呢?佛教的《心经》就是最好的修炼秘籍,短短二百多字却是佛教思想的核心,更是佛祖释迦牟尼对他的教义的归纳和总结。此外道家的《道德经》、《清静经》里也深藏修炼的秘法。当然我们应该遍览群书,经过总结和研究从中找到更好更便捷的修炼之法。

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一体的,没有任何东西能独立于宇宙之外,世间外在的一切物质、名利与自己内在的身心感受也都是随时随地变化不定的,因此人们应该把自己化为无我,随时随地和自己所处的时、空溶为一体,活在当下这一刻。大多数的人,老是背负着过去,期盼着将来,而没有活在现在,要做一个溶入于当下的人,别当一个背负过去与期盼未来的奴隶!如果我们用自己的观点去看自身以外的所有对象,其实这些对象也同时是本体。本体也同时是对象,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独立于本体之外。包括你自己,包括你的心灵,包括你从心灵发出的感受,这些也都包含在这本体之内。

生命的意义在于完全的溶入,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目的。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甚少与自己真正的接触,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只有当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也只有在此刻,你才可以找到真我。

生命只有在此时、此刻才有意义,只有当下才能真正接触生命的真实。过去已经过去,不必忆;未来真的未来,不必追;只有现在才是真实可握的,活在当下,此时、此处!

王阳明的心学也不约而同的道出了这个道理。他的最核心观点心学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告诉我们,心灵是没有善恶之分别的,事物的本质“气”也是相同的;之所以有善恶之别是因为人的意识,即“气场”的变化,其实质是心灵对能量信息的映射;当悟到了一切事物的本质是时刻变化的“气场”,且这种改变是相互的,并让改变向好的方向发展,就领悟了真理;通过改变自身的“气场”向好的方向变化,就是改变命运之门。

王阳明心学认为,人性本无善恶,每个人都是一尊披着面纱的佛,即满大街的人都是可以成为圣人的。这和佛祖说众生皆可成佛是一样的,即每个人都有自觉自悟的能力,都可以经过修行成为“觉者”。

神就是那个觉悟的自己;改变命运的法门是,改变组成自己的那个“气场”,而这一改变是由心出发的。人类的一切觉识,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都是人类与外界能量信息的交互。一切事物都是能量所成的像,是能量体在人类内心中的映射,是人类心灵对能量信息的反馈。因此,心灵就是一面人类感知能量信息的镜子。当我们的心灵之镜清澈通透,它才会准确真实的反馈一切信息,如果心灵之镜是污浊的,它反馈的像必然也会污浊。

我们每天睁开眼睛看到的这个世界,每天面对的事情,行、住、坐、卧,每天做的事情,其实都是我们的内在认知投影到心灵的像,而我们面对的所有人和事,都在让我们觉察到我们的内在认知是什么。当你知道你的内在认知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可以突破这个认知,而那个当下产生的喜悦就是提升,因为所有的内在认知都是提升的障碍。是你的执着和分别障碍了你自己,因而不能觉悟。

从宗教汲取修行的养分

宗教是世界上的一个普遍现象,世界各国,各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受宗教思想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影响深远。实际上,宗教是人类探索事物本原的过程,人类历史必须要穿越宗教的隧道。基督教、犹太教、佛教、道教等宗教都有各自的神学体系,但不外乎都是:神与人的约,都赋予神无尚的力量,和导人向善的因果教义。即神学是关于人类精神的学说,是关于人的灵魂净化、升华,教导人的行为高尚、正典的学说。

从气学原理的角度看,神学是人类探索事物本原的过程中,因未能得知“‘气乃一切的本原,事物的本质是变化着的‘气场的真义”,又无出路的情况下走向了神话,其中真理的部分是哲学,神话的部分是伪学。

宗教的创始人佛祖、耶稣、道祖们认为:太高的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觉悟和太复杂的炼造过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难迈进的“窄门”。于是,宗教便有了神与人的约,有了天堂与地狱、永生与死亡、天国与火湖,有了神的应许。让凡夫俗子们因为恐惧死亡和向往天堂而守约。这是宗教先贤们智慧与善良的魔术般的欺骗。但她对信徒的道德要求和导人向善的教义无疑是具有社会价值的。然而,先贤并未抛弃我们,她给人类留了一道觉悟真理的“窄门”,这是非读懂它的人不能理解的。她告诉人们要进窄门,窄门就是: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极高的人生境界和智慧。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这是宗教神学道德理想的最高境界。

我们纵观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都是宣扬“爱与感恩”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道教,儒家这些都告诉我们爱与感恩对人的一生是有极大的帮助的!这并不是一种盲目的相信,而是经过不断的验证。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人的每时每刻都在以自己的思维去吸引各种事情来到自己的身边,人们遭遇到的事情是由其自身的思想产生出的结果。人生将依你的所思所绘而展开并最终实现你自己!

我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独有的气质和磁场,有些人的气场很吸引人,很让人感觉亲近,想要与之接近,我们称其为独特的魅力。如果一个人内心充满了爱和感恩,充满了善意与慈悲,那么他整个人由内而外、从上到下以及其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所散发出的那种气场必然是吸引人的,也必然是充满魅力的,长期以来他身边的人都会受其影响,变的更好,他的磁场所吸引的人也必然是跟他一样的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些人的气场注定身边朋友无数,有些人却注定孤独。当然,“气场”是可以通过修心来改变的,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佛教还是其他宗教都在宣扬爱与感恩,宽容与平和,善良与慈悲的原故。

宗教和信仰的作用在于,抚慰人的灵魂。我们应该剥除那些欺骗的谎言,汲取那些具有价值的修行之法和智慧。如果能从浩瀚的宗教典籍中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提炼出一部既实用又易于理解和实践的修行典籍,那么对于人类突破意识世界的大门将有极大的帮助。我希望各国的有识之士和修行爱好者能够同我一起来做这项伟大的工作。

教育和学习是最有效的修行

那么,普通人应该如何修行?谁又是他们的主?

普通人的出路在教育、在知识、在觉悟。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不同的文化属性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人物性格造就不同的人生命运。

谁来主导社会的教育和觉悟呢?

是强者的道德平台,是国家机器,是社会法律。

构筑强者的道德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道德平台太低,势必挤压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加大贫富差距带来两级分化。而过高的道德平台又必然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很少有人能达到,没有可操作性;其次是过多的帮助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滋生懒惰,影响社会的活力。获取平等的社会价值就必须付出带来惰性的代价,获取活力的社会价值就必须付出带来等级的代价。

道德平台的理想高度是,优胜劣汰的法则与人人平等的道德两者之间的平衡。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依靠社会利益调节机制,而社会利益调节机制的制定则有赖于强势群体的道德價值指标和对社会稳定的天然需要。

个人改变命运之门在哪呢?

改变命运的法门是改变组成自己的那个“气场”。当由于自身“气场”改变引起周围“气场”的变化,并不断叠加,那么总有一天这种改变会强大到改变周围更强的“气场”,进而引起自己“气场”的重大改变,即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这在《秘密》一书里有十分详尽的叙述。它传达了这样的秘密:改变自己,包括想法、行为、语言等一切可以改变的因素,最终影响和改变命运。这和王阳明心学里的“致良知,由心出发”又是殊途同归了,即去恶从善,去欲存真现出自己那尊佛。

每个人都有自觉自悟的能力,都可以经过修行成为“觉者”这就是“满大街都是圣人,世人都可成佛”的道理。

所谓天机,就是当一个人觉悟真理后顿悟了,看到了真神,即神就是那个觉悟的自己;改变命运的法门是,改变组成自己的那个“气场”,而这一改变是由心出发的。心灵是一扇由宏观世界通向微观世界的门,即物质世界进入意识世界的入口。觉悟的人就是神,觉悟的过程就是人类探求事物本原的过程,掌握了真理的人就得道了、顿悟了、涅槃了、进入窄门了,是神、是圣、是佛、是主。

我相信,当我们大彻大悟,成为“觉者”之后,我们定能跨越意识之门,进入我们向往的天堂——意识世界。

修行要内求,要回归当下

关于修行和觉悟之道,从古至今已经有太多的人研究和实践过了,无法说那种方法更好。只能说适合自己的,自己能够理解的就是最好的。修行的最终目标是到达觉悟的彼岸,至于我们使用的方法都是途中借用的工具,每个人拥有的知识足够你自己悟道的,人其实不需要增加太多的知识去悟道,知识性的东西它只是一个引子,只是一个桥梁。我们每一个生命,每一个人,你内在是俱足圆满一切智慧;所有的智慧系统,你理解它,它都是很究竟的。

你生命的每一个当下,遇到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提升的机缘,这就是佛教说的烦恼即菩提,这就是所谓的修炼,所以提升我们的内在认知,回归我们的心灵,就是在每一个当下。我们拥有的知识足够悟道的,不需要在这个知识层面去扩充,去让我们悟到,但是,我们要借用于这种语言的表达。借用的目的,就像指月的手,你如果把那个指月的手当成了月亮的话,那你就等于是迷在这个工具上了,这些全是借用的,借用的逻辑,借用的语境,它不是究竟,创生一切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在认知。真正的道场和佛堂,不在物质层里面,应该是在每个人的心里面,你的心里有,你到哪儿哪儿都是你的道场,你在哪儿哪儿都是佛堂,你在哪儿,哪儿都是教堂。你的内在决定了你所在的境界,只有提升内在才有意义,所谓的灵修,就是一定要有一个终极目标,而这个目标定好了以后,在现实中你可以开放你所有的信息,通道,你可以接纳你面对的所有的智慧系统,这些都会变成你的助缘,你不会执着在任何一个系统里面,而去否定和评判别的,但是,你也不会执着在任何一个中间层次,在这个中间层次停滞不前,而且你也可以在现实的每一个当下去觉察,当下去面对。

修行我们要在内求,所有内求都要回归当下,这个前提是悟,叫悟后起修。当你对整个宇宙空间的能量关系,对人类的所有智慧,你能够高度接纳和认同的时候,你才知道生命的本质,是你所有修炼的真正的基础,这叫信,你要相信你内在本自具足。你不相信这个点,你去修行就是盲修瞎炼。你如果向外求,只要是外求就是迷信,而正信是相信你内在本自具足,当你有了这个正信才能够真正回归内在。

在工作中修行去事情上磨练

在普通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工作是为了糊口,与其有关的词汇是“乏味”“机械”“劳累”等,充满了俗世气味;而修行是“高大上”的,与其有关的词汇是“心灵”“修道”“正果”等,“修行”两个字本身就给人远离尘世的超脱之感。

大多数人眼中,修行应是找个深山老林,最好是有古庙佛寺,静坐,练练瑜伽,读读佛经,深呼吸,或是朝拜宗教圣地。这种修行方式在我看来就是“着相”了,为修行而修行。我认为,工作就是修行,工作情境就是最好的修行之地,工作越繁重,修行的时机越好。我们每一天每时每刻面对着的所有事情,都是自己修行的题目。我们每天面对的人和事,每天做的工作都在让我们觉察到我们的内在认知是什么,当你知道你的内在认知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可以突破这个认知,而在那个当下产生的喜悦就是提升,就是修行!

工作中修行是帮助我们提升心性和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去用心工作,就是用工作来磨练我们的心性,提升了我们的灵魂层次,光明了我们的良知。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按照良知要求去行事,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要带着良知去工作!

在工作中修行就如同走路,应边走边认,边问边走,在路上体认良知,每个时刻都活在觉察之中,通过觉察来修身养性,明心见性。一个人最大的无良就是不能在工作中尽职,因为这是对你良知的背叛,同样也会把你的人生带入深渊。

安心工作、努力工作吧,那就是你的修行,不仅是你事业的路,也是你人生的修行之路。似乎高高在上,似乎遥不可及的修行其实质就一句话:带着真善美去工作和生活!

现代社会,忙”是一种现实的存在。事务繁杂,逼使着人投入其中,身体得不到休息,是一种忙;而心烦意乱,时刻充满各种杂念紊思,得不到片刻的宁静,也是一种忙。相比古人,生活在今天的人要忙得多,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时刻得不到休息。以至于许多人都迷失了自己,丧失了自我。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现代人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焦虑、急躁、浮华、灼热的状态之中,哪怕是有了闲暇时间,也要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支配,要么处于心绪烦乱、无所适从之中,所谓的空虚、无聊。太多的欲望左右了自己,成为一个“逐物”之徒,一颗心灵被各种欲望控制之后,想的是物欲,做的是物欲,高兴的是名利,失落的也是名利之心。得之,心为之兴奋;失之,魂为之沮丧。付诸行动当然是为了追求这些物欲名利,身体安得不忙?日思夜想的当然是这些,心性安得不乱?

今天,对于大多数人,让其放弃物质上的追求大概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不能完全被它所左右,至少应该留给心灵一点空白,至少要节制一些,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日子过得简单了,我们所谓的“忙”也会适当地减轻一些。一旦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控制,那么这个人就会终日忙乱,找不到内心甘甜的幸福,而成为物欲的奴隶。更重要的是,节制欲望可以让我们的本心更加真切,重新拥有身心的主宰。这样即使在不得已的繁忙和压力之下,也能更加从容、高效、有效地处理诸多工作和生活问题,人忙而心不忙。一句话:心若不动,身便从容!

活着的最好状态是从容。不急不缓,淡定悠闲。事再大也举重若轻,事再多也有条不紊。用做事去修行,用心境安生活,从容的活着。

积极行动,做时代的先行者

意识文明时代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和实践才能实现。人类必须先形成统一的意识形态、统一的文化共识、统一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让全人类的意识和观念在短时间内转变并践行开启意识世界的方法是不現实的,也是不切实际的。但可以让一部分人先行,让那些一心向往意识文明时代,对美好的大同世界充满期待,愿意修行的志同道合者联合起来,组成人类的开路先锋和意识开拓者;积极行动,践行和探索修炼意识的方法,并通过有效的组织联合起来形成迎接意识文明时代的人类同盟;逐渐形成规模并不断扩大影响力,最终实现全人类的意识转变和思想教化。

在此我呼吁人们,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美好的大同世界,积极践行以下行动:

一、每天冥想和静坐两次,每次30分钟或更长,让内心变得平和、宁静。(坚持3个月以上就会有惊喜)

二、每天都积极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把真、善、美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三、带着互爱、互助、互信去工作和生活,多一些利他主义,少一点私欲和贪婪。

四、在生活中付出爱,体验爱,要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以爱为出发点,让慈悲之心常驻。

五、带着良知去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磨炼心性、培养人格,在觉察中提升自己的内在认知。

六、把修炼心性,明心见性,觉悟大道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和终极追求。

有史以来每个人的意识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今天我们认知的世界,宇宙也是全宇宙意识信息的集合体。如果全人类的意识都发生改变,向爱与和平、善良与慈悲、感恩与关怀、平静与安宁转变,全人类一起向宇宙发出“佛心”一般的集体意念,那么人类社会将得到整体提升,进入新的文明时代——意识文明时代。

如果能建立一个组织,共同致力于意识世界的研究,去突破人类对意识的认识和掌控,那么人类集体跃升到更高维度文明将变成现实。

让我们每个人都开始行动,从自己开始改变,从而通过自身的改变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改变,改变自己的意念,去恶从善、去欲存真、修心养性,把真善美作为人生的信条。那么,破壁已经离我们不远,伟大的大同世界即将到来!我相信用不了半个世纪的时间,这个美好的意识文明时代就已经到来!

全体人类都行动起来!用我们美好的集体意识提升人类的维度,共同踏上意识文明时代的乐土、共同去创造美好的人类明天。

同类们!同志们!同修们!联合起来一起努力吧!行动起来吧!为我们的大同世界、自由国度奔走吧!勤修吧!

结语

在意识文明时代,人类突破了物质文明时代的束缚,因为可以操控意识世界里的能量而有取用不竭的能源,充斥在宇宙里的各种属于微观意识世界的能量可供人类生活之用,使得人类生活变得十分富足,不存在物资缺乏,人们因没有生存带来的压力而变得友善、平和、自由。那时,国家、民族、武器等这些统治工具将逐步消亡,被统一的人类联盟组织所取代,人类将在互爱、互信、互助、互通的新大同世界中生活。

今天世界的样子是有史以来所有人类意识的集合,是人类集体意识的总体呈现。

今天世界上还有各种争斗、战乱,还有饥饿、匮乏,还有恐慌、焦虑等,都是因为人们的集体意识里充斥着这些负面的意识,都是因人类的自私、欲望、妄想、偏见造成和导致的。因此我们人类最需要的是净化心灵,通过每个人的爱、友善、平和、宁静、慈悲、安宁的心灵意识美化和改造人类共同的“气场”,使其向美好的意识文明时代进发。

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行业的人们都应该联合起来,行动起来,让美好的意识文明时代早日成为现实。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修行是一种层次,一种境界,一种实践;然而只落入语言和文字的修行跟真正的修行沾不上一点边”。共勉!

参考文献

[1]  杨柏平《气学原理——对科学与哲学的思考》

[2]  杨柏平《气学原理Ⅱ——人类或将步入意识文明时代》

[3]  中国古代经典《道德经》、《王阳明心学》、《大学》

[4]  马克思《资本论》、《共产主义宣言》、《毛泽东思想》

[5]  《爱因斯坦文集》、《时间简史》

[6]  《圣经》

[7]  《秘密》、《遥远的救世主》

[8]  《量子力学》

[9]  刘丰《全息宇宙--生命的进阶在哪里》

[10]  一行禅师《佛陀传》、圣严法师《心经新释》

[11]  张德芬《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

[12]  江本胜《水知道答案》

注:本文有部分内容引用自网络,不详出处,如有雷同之处请来信提出。

猜你喜欢
气场物质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气场是个什么东西
黄金时代
黄金 强大气场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消防意识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