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
摘 要:消费者行为反映了各类消费者消费行为发展规律,研究消费者行为,准确分析和把握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各类因素及产生原因,可以使人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认识和理解消费行为,合理进行消费。本文以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简要阐述消费及消费行为相关概念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当前社会大学生群体自身独特的消费观念、消费特点及消费方式,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良消费行为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者;消费行为
一、引言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有着他们自身独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消费走向,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不良消费行为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消极影响,更有甚者会导致学生产生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思潮,不仅极大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及身心健康发展,也与我国社会主义精文明建设及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加以重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使大学生群体能够合理消费,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及消费风气健康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各类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丰富和提高,市场消费也越来越活跃,市场中各类消费者消费行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就大学生消费群体而言,他们作为当前社会消费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一)自主性、个性化与从众性、群体性并存
由于大学生群体身心发育特点,他们在心智上已逐渐成熟,同时在这一时期,他们大多为住校学习,远离父母,在生活上也能够得到父母生活费。因此,他们手中有一定资金,能够按照自己兴趣爱好和意愿去进行购物。即便是想要购买价格昂贵的商品时,他们也可通过同学或向家长寻求帮助,达到消费目的,这使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一定自主性和个性化特点。与此同时,大学生大多喜欢结伴进行逛街、娱乐,他们在挑选不熟悉或价格较高商品时,往往也习惯于询问其他同学意见、观察该商品其他消费者情况,以此进行对比和参考,最终做出消费决策。因此,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从众性和群体性,对于一些时尚、潮流商品,大多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
(二)追求实用、经济与追求档次、品牌并存
父母所给的生活费是大多数学生唯一的经济来源,因此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自身经济条件,挑选一些实用性较强、性价比较好的商品。但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接触了更多社交、娱乐活动,他们开始逐渐注重自身形象和品味,具体到消费行为中就表现为在经济条件所能承受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去选择时尚、潮流和具有一定品牌的商品。因此,大学生群体具有追求实用、经济与追求档次、品牌并存的消费行为特点。
三、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不良消费行为
由于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消费心理和特点,在消费时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和干扰,导致出现一些错误或不良消费行为。就当前诸多高校大学生群体而言,一些大学生由于自身一些因素和外在因素限制,在消费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如攀比心理严重、人际交往消费过度或过度消费普遍等。
(一)攀比心理严重
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过度追求时尚、名牌,并且在消费时往往存在较强攀比心理。在高校中,一些学生讲排场、好面子,手机、电脑、手表以及衣服都要追求当下流行品牌,如IPHONE手机发布新品,一些学生不惜彻夜排队花大笔资金购买。他们认为这样在同学们面前才有面子,才能赢得其他同学尊重。在这种消费观念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会被影响,认为别人有我也要有。这样才能合群,这种盲目攀比的消费行为无形之中影响了大学生消费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诸多危害。
(二)人际交往消费过度
人际交往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一些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人际交往中,如与同学吃喝玩乐、谈恋爱等。他们大多认为追求情感需要金钱和物质的投入,经常难以把握消费尺度,进而导致在人际交往消费中随意消费,如一些学生频繁出入酒店、商场、酒吧、KTV以及网吧等场所,有些学生每月在人际交往上的支出就高达上千元。这些消费观念和行为无疑影响了学生们正常学业,也使原本纯洁的校园友谊被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功利主义等错误观念所影响。
(三)过度消费普遍
近年来,信用卡、蚂蚁花呗以及借呗等新兴理财方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消费和理财提供了便利。但一些大学生由于理财观和消费观不够科学,在自身经济条件无法满足自己消费欲望时,就会选择上述这些金融产品进行透支消费。一些学生消费随意,花钱大手大脚,每月生活费不到几天就花完,只能向父母或同学寻求帮助,或使用信用卡、花呗与借呗等金融产品,长期以往就陷入了不良消费的恶性循环。还有一些学生在向网贷借款时,根本不了解借款期限及利息,很短时间就欠下大笔资金,无法偿还。
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一)加强自身修养和树立正确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特点具有一定特殊性。大学生群体梳理正确消费观虽然需要外界给予一定引导,但其自身的学习与约束也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大学生自身要对价值观、消费观有一个正确认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提升自身素质。
一方面,在学习生活中对各种新鲜事物要有基本的、正确的价值标准判断,进而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另一方面,要全面、正確地审视自身需求,搞清楚到底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在消费时要做到适当安排可支配收入,在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中逐渐增加文化、艺术等精神层面的消费比重,通过良好的消费习惯提升自身修养。另外,要保持健康的消费心态,养成理智消费习惯,自觉杜绝冲动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以及炫耀消费等行为;要学会通过合适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更好地展现出新时代有为青年的朝气蓬勃、乐观阳光一面,学会通过积极向上的方式来获取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二)加强大学生科学理财和适度消费引导
家庭是学生教育的首要阵地,作为学生家长,要担负起子女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子女引导。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要注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即使家庭经济情况优越,最好也只提供适度合理的生活费用,不要无原则的迁就子女。对于家境不好的家庭,家长更要让子女明白家里的困难,不能不惜一切去满足子女不合理的消费欲望;平时家长应多关注子女消费情况,及时纠正那些不正确的消费行为,为子女提供自己的消费意见作为参考,帮助子女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同时,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市场经济,家长还要注重适当培养子女的理财意识,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包括对人生与金钱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金融知识、个人理财方法以及理财基本技能训练等。通过理财教育,家庭不仅可以把理财意识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加强指导,同时也可以在实际理财经历中锻炼大学生的理财能力,使其获得理财经验,最终对金钱及消费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在进行消费时就能够理性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合理的进行消费支出,长期以往,一定能够培养出健康的消费心理。
(三)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高校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教育的重视程度。根据各院校实际情况,将此项教育内容纳入整体教育体系中,逐步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高校教育引导体系。在这其中,尤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倡导勤俭节约、清新简约的学习生活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第一,不能盲目攀比,减少随意消费,养成理性消费的良好习惯;第二,消费时要注重商品经济适用性,目前市场上商品种类繁多,作为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应该抵制诱惑,在购买时要注重商品性价比,以实用性为主要参考标准,减少不必要浪费;第三,在消费时做到统筹安排、合理计划,根据自己不同需要,制订消费打算,尽量做到消费与收入基本持平。
在对大学生消费思想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寻找正面典型事例,加强宣传弘扬,让大学生懂得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是科学合理的,引导他们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消费。
(四)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大学生的合理消费
正确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健康适度的消费,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为政府部门,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加强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和网络环境优化和整治,加强社会宣传,净化社会风气,倡导积极健康的正能量信息环境,让勤俭节约、清新简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工作力度,禁止学校周边出现非法营业的娱乐场所,对那些向青少年提供不健康消费的经营者坚决惩处,为高校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外界环境提供支持。
另外,也可联合一些政府部门或公益性岗位,面向大学生群体,组织一些志愿者或勤工儉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劳动付出,在接触到社会的同时,体会劳动不易,更好地帮助他们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良好的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