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助力复合调味品行业飞速发展
来源:中国食品报
近年来,由于受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影响,家庭餐饮消费呈现出增长态势。随着消费者对饮食健康、营养搭配等方面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家做饭的人群比例正在逐步增大。
与中国生活习惯相近的日本、韩国复合调味品市场占有率达已到70%—80%,而国内复合调味品渗透率远低于海外成熟国家水平,因此未来随着国内餐饮消费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复合调味品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产业的集约式效应是行业发展曲线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对于调味品这一类刚需、低杠杆、稳健现金流的行业而言。对标调味品行业中相对而言较为成熟的酱油来看,复合调味品的行业也将呈现越发集中的趋势。
复合调味料作为调味品行业中的蓝海,品类与品牌的爆发箭在弦上,而在资本的助力下,更多的海天味业、涪陵榨菜或许正在路上。
来源:食品商务网
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中国食品报协办,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烘焙专业委员会、中食榜食品文化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糕饼行业品牌50強消费者网上投票活动》,已于近日展开。
中食榜是中国首次食品行业内全产业链百姓评比的平台,以公平、公允、透明为原则,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尊重企业意愿,坚持不设活动门槛,打破企业规模差异;此次活动,首先选择糕饼行业开展评比,旨在树立糕饼行业的风向标,为百姓购物选择提供便捷。
中食榜还将借助中食协及中食报的专家库,及全产业链顶部的企业资源,助力国内外糕饼企业间相互交叉渗透,为中国糕饼企业融入世界潮流夯实基础,推动中国食品行业迈向新高。
黑龙江已建165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
来源:中国食品报
黑龙江省已建成165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总面积6694.1万亩,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聚集区。
据介绍,目前中国绿色食品基地已有680个,涉及480个县,面积约1.64亿亩;绿色食品总产量突破1亿吨,涉及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百余种地区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共带动3900多万农户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其中,黑龙江作为中国农业大省,自2005年启动中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来,通过龙头企业与基地实行订单式生产,提高了土地产出和效益,有龙头带动的标准化基地原料售价比普通产品每市斤平均高出0.1—0.2元人民币,增加了基地农户的收入。
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黑龙江已建成165个国家级标准化基地,遍布该省57个县市区和52个农场,涉及水稻、玉米、大豆、蔬菜、杂粮和食用菌等9个品种,总面积6694.1万亩,占全国总量的38.7%,是中国最大的标准化基地聚集区。其中,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9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有100家。
面粉营养强化行业标准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食品报
为有序推进小麦粉及面制食品均衡营养化发展,根据产业需求,日前,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征求行业意见,研讨营养强化面粉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疾控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河南工业大学、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江南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五得利、中粮粮谷、益海嘉里、河北金沙河等企业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会议,行业专家围绕小麦及面粉营养品质和产业发展做了相关专题报告。专委会副秘书长朱大洲、中国农业大学王志敏教授、河南工業大学王凤成教授、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黄建研究员分别就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和专委会工作进展、小麦微营养研究进展、中国小麦粉产业发展和营养化需求以及营养强化食品产业发展与消费需求做了详细深入的讲解和分析。
国内首个奶牛疾病防控 大型网络服务平台启动
来源:中国食品报
中国奶业协会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日前启动了“奶牛好医生”服务平台,在互联网+模式下开启一个全新的技术服务创新模式。据悉,该平台是国内建立的首个奶牛疾病防控大型网络服务平台,旨在为养殖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中国奶业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据中国奶业协会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秀波介绍,“奶牛好医生”服务平台,未来将为广大养殖者与行业专家之间搭建交流的桥梁,一旦奶牛出现健康问题,可及时反馈,通过专家精准指导与服务,降低奶牛发病率。同时也是专家间交流互动的平台,行业专家共享共探奶牛养殖和保健前沿技术,聚集技术攻关力量。
长期以来,奶牛乳房炎、肢蹄病、产后代谢病、奶牛不孕症等仍然困扰着养殖者,造成重大损失,如临床型乳房炎往往导致产奶量迅速下滑,我国因奶牛乳房炎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达250多亿元。此次“奶牛好医生”服务平台的启动,让奶农不再单枪匹马应对奶牛疾病的挑战,聚合专家力量,提供精准防治方案,让奶牛更健康,让奶农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