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2019-10-21 13:17吴伟东
速读·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教学

吴伟东

◆摘  要: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及地域的科学,是解释地区特征、人与环境、人类活动的科学。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所以要通过地理课堂向学生们渗透环境教育,这是地理学科独特的特征。

◆关键词:地理;环境;独特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人们利用和开采自然资源的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壞也日趋严重。居于目前这种不良的情况,受教育者有必要掌握环境系统的性质及规律,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环境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所以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把环境素质教育贯穿于地理教学中,以提高全民环境素质、培养正确的环境观,是目前最重要的责任。

一、利用地理教学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初中地理涉及到自然环境各个组成部分的特征、分布情况、变化规律及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包含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内容,它有助于学生认识地球的真实面目,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发展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说教和灌输知识,要善于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多元化的生态环境信息,做到教学信息的开放性,激发学生积极性、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就环境问题畅所欲言。此外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国情教学,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和认识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农村中学还应结合乡土地理教学,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结合当地的现实情况,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二、组织社会实践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的目的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上,即在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受价值观和态度的支配,运用所掌握的技能作出有责任的、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改变课堂中总是“学生坐着听,老师站着讲”的局面,增强地理环境教育的活动性,让学生亲临环境实地体验,并通过各种环境中的探索活动,探讨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使感知得到理性的提升,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养成文明的环境行为习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弥补其不足。有助于把课堂传授的知识与实际的环境状况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环境知识,激发他们探索环境问题的兴趣。比如,通过组织学生到附近的造纸厂、钢铁厂、污水处理厂等严重污染的工业区进行调查和参观,学生将看到的、听到的、观测到的记录下来,回去写成调查报告,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成建议,产生对环保重要性、急迫性和必要性的体验,增强其进行环保的自觉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利用环保纪念日渗透环境教育

让学生收集以环境有关的节日制成手抄报展览。如二月二日是世界湿地日,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三月二十二日是世界水日,三月二十二至二十八日是中国水周,四月二十二日是世界地球日,五月三十一日是世界无烟日,六月五日是世界环境日,七月十一日是世界人口日,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粮食日等等。不仅让学生了解这些纪念日的由来,而且让他们知道在各个纪念日里自己该做些什么。如果学校有条件,就可以请环保部门来学校进行知识讲座,使学生从小就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宣传环保。

四、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比较抽象或难以想象,如果地理教师单纯的进行口头讲述,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也不容易让学生真正理解,更不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但是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则会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学习兴趣浓厚,思维高度活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并主动探究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比如说讲“中国的海洋资源”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播放海洋被污染的录像,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观看之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及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环境中的一员,应该怎样保护环境?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不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的餐盒,不乱丢垃圾,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纸,对废纸进行积极回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植树造林,每年的植树节,都亲自种几棵小树,节约用水,并监督和呼吁身边的人和自己一起去做,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好处,还会通过学生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进入到环保大军之中。

五、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渗透环境教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废弃物业与日俱增,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破坏加剧,地球已经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地理课上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问题,渗透到地理教学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知道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比如说2003年,在我国发生的非典疫情,它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环境的急剧恶化诱发水生物、野生动物和致命微生物突变,而滥捕滥杀、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使致病微生物传播到人体,进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在地理课上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的渗透教学,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还会接受到环境教育,通过对这些事件的了解研究,让学生学会用地理学知识分析、评价这些事件的形成原因、演变过程及解决对策。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作为地理教师,教育学生学好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是应该承担的责任。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外,应该多让学生学习和环境有关的一些媒体资料,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懂得如何利用和保护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国生.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154.

[2]李冬梅.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157.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教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环境清洁工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漫观环境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