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涂装工艺可制造性的相关探讨

2019-10-21 06:24仇远生
关键词:工艺分析

仇远生

摘 要:本文主要对汽车的涂装工艺可制造性进行相关的探讨与分析,分别介绍了涂装工艺可制造性的概念以及涂装工艺可制造性的具体分析,对其具体分析包括前处理电泳可制造性、PVC涂胶可制造性以及面漆自动喷涂可制造性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以求提升汽车的制造工艺。

关键词:汽车涂装工艺;可制造性;工艺分析

1 汽车涂装工艺可制造性概述

在一些客车、轿车和载货汽车车身以及其他零部件上进行涂装作业的工艺即汽车涂装工艺。因为汽车涂装工艺的成品有着比较强的观赏性,所以其具有很高的工艺要求,尤其是在一些轿车或是豪华轿车身上,这些特点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涂装工艺可以起到保护车身的作用,它可以防止车身受到暴雨、暴晒或是风沙的侵袭,能够同时保护车身的颜色与光感,避免车身出现锈蚀、粉化或者气泡等现象。就当前的情况来说,我国的汽车涂装工艺主要包括对未涂装的表面进行处理以及更加具体的涂装工作。对表面的处理能够很好的将车身上的各种灰尘、油污或者锈蚀进行祛除,提升车身表面的状态,同时也便于后续具体涂装工作的进行,具体的汽车涂装工艺作用如图1所示。而汽车涂装工艺的可制造性是指从产品的规划与生产角度出发,同产品开发部门合作,对产品的设计与可制造性进行相关评价。它可以将工艺提前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过程,帮助产品开发部门设计出更加优良的产品,提升产品的制造工艺。

2 汽车涂装工艺可制造性的相关分析

2.1 前期处理电泳的可制造性

前期处理电泳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车身的材质与设备是否匹配。在这个方面除了要考虑新型车板材和现有车型之间存在的差异,还需要对磷化、电泳槽液、脱脂与其的匹配程度给予综合考虑。例如,奥迪车型一般会选择铝板,其不仅可以增加车身的强度,而且还可以减轻车身的重量。这种情况下对前处理电泳阶段的可制造性考虑就非常重要,此时在电泳处理之前,是否需要增加磷化除渣设备要给予综合考虑。其次是溢流孔的设置,溢流孔的设置是为了将槽液沥出,因为在车身前处理电泳线过程中,将会有大量的液体被带出,这样就需要将沥水装置安装在出口位置,并将大部分槽液排出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时对槽液的排出是不完全的,仍然会有部分槽液残留在车内,这些残留的槽液在经过烘干炉后,可能不会被完全烘干,这样往往会对车身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最好将最低点位置预留溢流孔,以保证经过沥水装置以及烘干炉后,槽液被完全排出。

2.2 PVC涂胶的可制造性

首先,在进行钣金件的搭接时需要使用PVC进行密封,而为了增强其密封性,需要对焊缝以及凹槽处进行处理,焊缝以及凹槽处的尺寸不能大于2mm,对于缝隙超过2mm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调整与处理。其次,在进行涂胶时,需要采取措施来避免螺纹孔与PVC胶条的干涉影响。通常情况下,在PVC胶条30mm范围内,严禁存在安装件,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一要求比较难以实现,相关人员应该对这一技术进行研发。再次,对车身吊装的分析,在对底板进行涂胶过程中,要做好车身的悬挂处理工作,常见的悬挂方式有康采恩支点、翻转车以及悬挂顶盖等方式,但是在实施PVC喷涂时,应该避免采取顶部悬挂的方式,避免车身的变形。另外,在相对运动的两个部件之间应该保留2mm的距离,避免在驾驶的过程中出现噪音和腐蚀。最后,钣金搭接的过程中会出现并不利于喷胶的搭接方式,此时需要选择专门枪嘴来确保喷涂工作的顺利进行,该过程还需要對钣金搭接装置的高度给予适当的调整。

2.3 面漆自动喷涂的可制造性

汽车车身的轮罩或者翼子板等尖角部位是设计成单独的尖角形状的,但是在进行面漆自动喷涂时,这些部位可能会因为高压静电喷涂过程中所出现的静电聚集效应而诱发流挂或过喷等现象。要想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需要确保车身上的尖角部位为倒圆,半径大于2.5mm。

2.4 车型通过性的评价

通过对喷涂标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要想降低报废与喷涂缺陷的发生率,最好将白车身的车门设计成可以自动关闭的状态。在运输阶段如果出现轻微振动时,车门开启的最大角度不能超过10°(如图2),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能够利用车门铰链轴以及合适的力矩来完成车门的自动关闭。在制作的过程中,横移、烘干炉以及门盖机器人的操作失误都有可能使车门在运输的过程中打开,所以相关人员应该在进行设计时对这几方面进行着重的研究,核查四门铰链的倾斜角度,车门开启的角度小于10°时,四门铰链于车门关门方向的力矩必须大于1Nm,同时,每个车门处于交货状态时的摩擦力矩应该在1.5Nm到4Nm之间。

3 总结

对于汽车的涂装工艺进行分析是提升涂装工艺技术,增强汽车整体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汽车涂装工艺的可制造性分析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员发现涂装工艺过程中的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实现汽车相关产品的不断完善,可以避免对设备进行过多的改造,能够大大的提升汽车生产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涛.汽车车身涂装工艺发展趋势前瞻[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5(10):1-4,9.

[2]黄能会.自泳涂装工艺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典型问题及对策[J].科技展望,2017,27(08):52.

猜你喜欢
工艺分析
药芯焊丝电弧焊工艺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数控车铣加工凸轮轴工艺的优化及实例研究
大型弧齿锥齿轮端面掉渣的分析
浅谈数控车削加工编程教学
配合类零件的加工
浅谈数控车削工艺顺序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