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静 张东敬 刘巾铭
【摘 要】探索借鉴PF医师费制度对创新的护理岗位量化绩效考核方案实施效果。借鉴PF医师费制度,设定目标薪资和保障薪资,收集资料确定创新的护理岗位的各项护理服务项目,将其与医院费用进行拆分,拆分后利用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例(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RBRVS)确定每一项护理服务项目费用的拆分比例,在计算出可以获得的费用后,通过重新分配的原则鼓励人员在进行临床服务的同时积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基于PF医师费制度设立的创新的岗位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可以有效激发特殊岗位护士工作的积极性,稳定创新的岗位护理队伍,提高其教学、科研效率,但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随时出现的问题,适当调整方案,不断完善。 借鉴PF医师费制度对创新的护理岗位量化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特殊岗位;护理绩效;PF医师费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252-02
1 背景及思路
我院自建院之初即全面引进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运行模式,护理部作为医院行政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对其所管辖的护理人员拥有独立的人事权和经济管理权,即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的留任、考核、晋升、绩效分配都能完全自主执行并且各项工作之间能相互结合。我院现有的创新护理岗位包含专科护理小组和专病个案管理师。专科小组主要有静脉治疗小组和伤口造口小组,成员均为由取得相应专科护士证书的护理人员兼职,主要负责全院范围内的静脉治疗和伤口造口维护工作。专病个案管理师主要涉及糖尿病、肿瘤、儿童哮喘、脑卒中、心血管疾病、血管外科、骨科、成人及儿童鼾症、胃肠外科等方面,在患者就诊时由医师确认需要收案后,专病个案管理师全程参与患者的诊疗、护理、随访追踪,为患者提供持续性、协调性、个体化的精准护理服务。为了充分体现专科护士的专业水平及专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价值、提高专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专科护士的专科影响力,提高全员护理专科水平,设立护理专科薪酬分配小组。
2 方法
2.1 制订绩效考核方案
针对创新护理岗位的特性,设定保障薪资,因受业务量的影响,轮值人员工作量不稳定,且专科护理人员的遴选和培训所消耗时间成本较长,资源较多,如果单一使用工作量来计算人员绩效,在业务量较少时人员绩效也少,进而影响人员对专科护理的积极性,不利于此类照护模式在医院的推展,经护理部绩效小组与专科护理人员多次讨论参照院内无绩效护理人员固定薪的标准设立保障薪资,以维持人员绩效的最低标准,发放时间为半年。期间,专科小组成员如果业务量绩效大于保障薪资,则超出部分的50%发放至专科小组成员。半年以后取消保障薪,按照业务量多少核发绩效。
2.2 确定收费项目和提拨比例
从院内246项可收费护理诊疗处置项目中筛选出专科小组执行的项目,共30项,另根据专科小组实际工作,新增6项,共36项专科项目,因部分操作项目可能与病房护理人员共用,因此重新申请专科小组专用收费项目,如留置針穿刺,新增为留置针穿刺(静脉治疗小组专用)。专科护理绩效分配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协商确定分类标准,参加会议人员包含绩效小组成员、护理专家和一线专科护理人员,根据我院临床实际工作,将其划分为以下3类:侵入性护理操作、非侵入性直接护理操作和间接护理操作,参照我院PF制提拨比例原则,从业务难度、风险度、成本投入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提拔设定,按照提拔设定比例对以往三个月的数据进行历史性回顾,多次重新调整各具体项目的提拔比例,最终形成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项目提拨比例。
2.3 确定再分配原则
考量专科小组日常工作方式为轮值方式,提拔总额的90%根据个人实际操作进行分配,另10%做为专科护理小组管理费用二次分配,即专科护士个人绩效=处置项目提拔单价*数量之和+质量系数*质量单价。其中工作质量考核方法依据小组工作的性质,采取开放式系统,设置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正向指标按照标准加分,如参与区县级继续教育课程的授课、参加小组组织的公益活动、课题研究等;负向指标按照标准减分,如未执行评估就进行操作导致出现严重并发症等。再分配的原则一方面保证临床质量,同时另一方面鼓励专科小组成员积极进行教育和研究工作。
3 结论
目前创新护理岗位业务量不稳定,因此如何在既能激励创新岗位护士的专业成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创新岗位护士的收入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医院在实施护理垂直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借鉴PF医师费制度,设定目标薪资和保障薪资,收集资料确定创新的护理岗位的各项护理服务项目,将其与医院费用进行拆分,拆分后利用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例(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RBRVS),确定每一项护理服务项目费用的拆分比例,在计算出可以获得的费用后,通过重新分配的原则鼓励人员在进行临床服务的同时积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 甘平伟,胡敏.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 15(6):258-260.
[2] Hoffman LA,Tasota FJ,Zullo TG,et al. Outcomes of care managed by an acute care nurse practitioner attending physician team in a subacut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Am J Crit Care,2005,14(2):121-130.
[3] Jokiniemi K,Pietia AM,Kylma J,etal.Advanced nursing roles:a systematic review[J].Nurs Health Sci,2012,14(3):421-431.
[4] 王慧虹,葛文娥,孙健霞.新型绩效分配模式在护理垂直管理体系下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1):2950-2951.
[5] 张锦文.台湾医师的薪酬演绎[J].中国医院院长,2007(2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