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病房的建立对骨折病人术后功能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

2019-10-21 09:49陈茹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效果

陈茹

【摘  要】目的:探讨无痛病房的建立对骨折病人术后功能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骨二科住院的230例患者实施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其中男154例、女76例,年龄18~69(54.12±2.8)岁。一是人员培训、科研学习及考核;二是人员分工及职责;三是优化无痛病房工作程序。结果:患者接受调查时的疼痛程度评分为(1.45±0.98)分,术后疼痛评分为(3.89±1.75)分。结论:骨科无痛病房管理模式的建立更新了医生、护理、患者的无痛理念,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流程提高了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平稳、顺利、舒适的接受相关治疗和积极配合术后功能锻炼。

【关键词】无痛病房;骨折病人;术后功能康复训练;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225-02

引言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镇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疼痛是骨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反应,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不仅给患者造成主观上的不舒适感觉,而且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因而,合理、有效的镇痛可减轻或防止疼痛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促进康复过程。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理念、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使患者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骨二科在开展科室护理品牌的活动中,建立了无痛病房管理工作模式,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3~2019年2月在骨二科住院的230例患者实施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其中男154例、女76例,年龄18~69(54.12±2.8)岁。

1.2方法

一是进行人员培训、科研学习及考核。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始终贯穿于骨科无痛病房的建立和实践过程中。①实施前了解医护人员对术后疼痛的认知情况和态度。②根据护理人员能力和需求差异,加强护士专业知识的学习,每月有计划性的学习疾病观察、症状护理的新知识、新方法;理论知识学习邀请疼痛治疗护理方面的专家集中讲授,学习疼痛的发生机制、围术期镇痛新方法、疼痛评价、药物毒副反应、疼痛控制理论、患者及家属的教育与咨询等相关知识。③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如情景模拟演练、实践指导、角色扮演、病例讨论等。人员考核必须将日常工作督导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全面评价护士对于控制患者疼痛的护理能力。

二是人员分工及职责。无痛病房的工作主要由科主任、骨科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协调管理。①医生与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医护人员要掌握疼痛相关知识和评估方法,并定期对临床疼痛理念和知识的最新进展进行学习,以适应工作需要。②主管护士将疼痛评估结果、患者实际情况和相应治疗措施及效果记录在疼痛评估表中。在疼痛治疗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出现的情况,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和家属要求。

1.3无痛病房工作程序

一是疼痛评估。疼痛评估的量表主要包括VDS(词语描绘量表)、NRS(数字评定量表)、FPS-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将上述量表合并,制成“简易疼痛评估尺”,可以更好地评估疼痛(采用0~10级计量制)。我们采用的是NRS评分以及笑脸评分法评估疼痛,在患者入院时开始使用疼痛评估记录表,主要内容有疼痛的評估时间日期、疼痛的原因、性质、类型、部位、疼痛程度分数、伴随症状、对患者睡眠活动的影响、通知医师的时间、护理措施以及护士签名。二是制定镇痛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实施疼痛干预手段。其主要方法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按摩、听轻音乐、分散注意力等方式),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等。三是效果评价及措施。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因操作不当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后,应密切注意和观察患者依赖性或依从性,评价实施后镇痛效果,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疼痛的控制情况是效果评价的核心内容,包括24h疼痛频率<3次,疼痛效果评分<3分,24h内需要临时镇痛药物≤2次。

四是总结与反馈。护士长每个星期进行疼痛护理工作的管理总结和信息反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疼痛控制情况:患者接受调查时的疼痛程度评分为(1.45±0.98)分,术后疼痛评分为(3.89±1.75)分。疼痛治疗方式满意度评分为(4.78±0.43)分,疼痛照顾情况满意度评分为(4.63±0.52)分,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为(4.42±0.75)分,24h内需要临时镇痛药物≤2次。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评分实施前为(94.23±0.55)分,实施后为(99.14±0.15)分,经t检验,实施前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骨折病人术后到完全康复需要3个月或更长时间,康复是骨折治愈三大原则之一,锻炼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关系着骨折预后。而疼痛是影响功能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无痛病房”的建立可减轻或消除患者痛苦,使患者在无痛或尽可能轻的痛苦中获得治疗和康复锻炼,以改善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对骨折病人无论是给予常规性疼痛评估和康复指导还是个体化的康复指导,都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中,两组病人都表现出对康复知识有所了解,但掌握的程度存在差异,对照组缺乏依从性和循序渐进性,导致最终疗效不理想;而观察组在医护人员正确引导监督和有效的镇痛下,进行定时定量康复训练,提高了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最终康复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章赛莲.无痛病房管理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33): 58-59,60.

[2]      李丽妍.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自控静脉镇痛量效关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

[3]      高学军.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在多发性跖骨骨折病人康复中的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8):1122-1124.

猜你喜欢
效果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当上课忘了带笔……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小画匠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慢跑是有成果的
巧手DIY家用吊灯
事关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