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影响范围日趋扩大,特别是在信息化教育领域的应用中更是不可小视。从教师的教学助手、教具,到学生的学习辅助工具和智慧教室。从幼教辅导机构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课程日趋火爆,高校开设的人工智能教育专业,人工智能改变教育不再是一句口号。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
引言
2016年一场围棋人机大战令世人瞩目,一只名为“阿尔法”的人工智能“狗”(AlphaGo)以4∶1的大比分战胜了韩国的围棋选手李世石。这只以谷歌“人工智能”的阿尔法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人工智能成为这几年最热的词之一。从此2016年被称为人工智能爆发的元年。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信息化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排头兵,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怎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来牵手拥抱它呢?你准备好了么?
人工智能之父及框架理论的创立者马文.明斯基将人工智能定义为是一门研究“让机器做本需要人的智能才能做到事情的学科”,即机器模拟智能。所谓“智能”就是包含了感知能力、记忆和思维能力、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行为决策能力。其思考能力来自“大数据+深度优秀算法+云计算”。
不得否认,人工智能已经悄然而至,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说手机购物软件上的智能购买推送;手机或门禁人脸和语音识别;自拍美颜系统;智能冰箱、空调、音箱等。随着人工智能的影响范围日趋扩大,特别是在信息化教育领域的应用中更是不可小视。从教师的教学助手、教具,到学生的学习辅助工具和智慧教室。从幼教辅导机构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课程日趋火爆,高校开设的人工智能教育专业,人工智能改变教育不再是一句口号。
在教育面临人工智能、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的背景下,信息教育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可以发现共出现了三十六处“智能”的关键词。凸显了教育信息化的新变化、新特点。
1“智能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涵和显著特征
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应用,将引领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教育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强力支撑,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及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及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1]。
2教育信息化急需新的智能技术来深化发展
用人工智能解决教育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推动教育变革已成为共识。2017年7月我国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的人工智能战略,指出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发展智能教育”。事实上,“智能化”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动力新时代特征[2]。
3构建智能学习环境,为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提供有效支撑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宏观环境层面,全面推进智能教育环境建设的实施。宏观环境建设层面要“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
在微观层面,通过开展智能校园建设,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向智能校园演进,最终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目标;通过开发一体综合教学场,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虚拟与实体相融合的,辅助教师智能教学、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场所;通过开发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通过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和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研发智能导师、教育机器人、学习伙伴等,辅助个性化教与学。
在未来,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要适应服务全时域、全空域、全受众的学习新要求,加快建设面向下一代网络的智能学习平台。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建设为载体,加强大容量智能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建设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等智能学习空间,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广泛化、智能化学习体系[3]。
4加强AI,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创新人才
4.1 加快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
智能时代急需大批多种层次和类型的智能化创新性人才,通过开展以人工智能为内容的教育,大力培养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要搞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完善人工智能及相关学科布局,在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置人工智能专业,加强专业和教材建设,开展与人工智能技术优秀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开设人工智能公共必修课,加强人工智能集成课程与实操课程教学,培养高素质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才。
4.2 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智能教育能力
《2.0计划》提出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支持教师治理、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争强能力。通过开展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在各级教师培训项目中开设与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应用相关的“精准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理念与实践方法课程,培养提高教师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
4.3 加强人工智能普及性教育
充分利用高校、研究机构的人工智能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建立面向青少年的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课程,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实适应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和人工智能素养评价,通过科学、系统可持续性评测,为促进信息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5结束语
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不是一切,它只是为我们教育插上插上翅膀。它们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种平衡的关系。教育为底蕴,信息化智能科技为手段,融汇一体,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姚锡凡李.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53.
[2] 张江.十本图书带你认识人工智能[J].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79.
[3] 王万森.人工智能专业教育,须从本科生抓起[J].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1):59-61.
作者简介
刘军(1977-),男,广东湛江人;学历:软件工程硕士,现就职单位: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和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