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
摘 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日光温室向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制约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对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问题;对策
1 和政县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区位优势
和政县为气候湿润的典型二阴地区,土壤肥沃。年日照时数为2478h,年平均气温5.2℃,平均降水量630mm。≥10℃的活动积温1836℃左右,优质水资源丰富,县内无采矿、造纸等高污染企业,空气清新,环境无污染。日光温室发展已逾20年,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生产经验,特别生产出皮薄肉嫩、辣味适中的“和政辣子”知名品牌,深受周边县市消费者欢迎。
2 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对水质、产地环境、土壤环境质量要求高,同时与日常管理、肥料、农药的使用息息相关。环境是长期的社会和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制约因素,而日常管理是否科学、是否科学使用农资,是蔬菜有害物质是否超标的主要因素,而和政县日光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就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2.1 日光温室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亚硝酸盐超标
农户为了抓住节日市场,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大量使用速效性硝态氮化肥。虽然促进了蔬菜在短期内快速生长,但造成日光温室化肥使用量激增,土壤养分失调,加上有机肥、菌肥使入量不足,造成土壤板结、营养成分严重失调、亚硝酸盐超标、蔬菜品质下降,逐渐丧失市场竞争优势。
2.2 管理粗放、不科学栽植、盲目用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
由于和政县二代日光温室基础设施落后,管理粗放,栽培技术落后,种植户在同一座日光温室内种植几种不同科的作物,导致温湿度、水、肥管理难度加大,引起病虫害严重发生且轮番发生,再加上诱蚜黄板、烟剂熏蒸、生物农药使用手段缺乏、意识淡薄。对病虫害辨别不清,为追求防治效果,偷偷使用国家明令限制的农药,而配制农药不按使用说明书,多次重复使用同一农药,造成用药浓度越来越大,病虫抗药性越来越强,病虫害发生越来越早、越来越难防治的恶性循环局面,成为蔬菜产品农药超标的主要原因。
2.3 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不遵守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近年来,由于日光温室基础设施缺乏维修,保温性能逐渐下降,冬季反季节蔬菜上市量越来越少,一大部分日光温室蔬菜赶不上元旦及春节市场,经济效益下滑明显,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在蔬菜价格高涨时,有的农户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利欲熏心,喷施农药后没有达到安全间隔期,就到市场进行售卖,造成蔬菜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
2.4 资金短缺、质检体系不完善
生产无公害蔬菜,关键在于技术部门给予支持,不仅要进行技术指导,还要承担无公害蔬菜的质量检测工作。县质监站应根据蔬菜生产不同时期,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化验,及时反馈抽检合格和不合格结果,并提出整改意见。
而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和政县由于资金缺乏,目前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抽检、化验、反馈、监督体系,没有科学的依据指导生产与消费,不能实现优质优价,因而严重制约着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与销售。
3 改进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无公害蔬菜产业体系建设
无公害蔬菜是一项新型的产业体系,农业部门应全面强化种植户落后生产意识的转变、技术培训工作力度。并通過广播、电视等多媒体全面宣传无公害蔬菜的优点,利用乡、村召开的村民知情大会等进行无公害蔬菜优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宣传工作。同时由政府主导,营造全社会无公害蔬菜消费的强大氛围,并建立起以合作社生产为基础、市场为引导、消费需求为引擎的无公害蔬菜生产、销售、消费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3.2 技术服务指导应建立常态化机构
近年来,很多种植经营能手日趋老龄化,因此,农技服务机构应该成立技术直通指导小组,在温室蔬菜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把技术服务工作及时做到位,确保种植户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3 推广平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按照作物需肥规律,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地缺什么肥补什么肥的原则进行施肥,大力推广化肥与有机肥、生物菌肥的搭配使用,严格控制硝态氮化肥的使用量,全力降低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4 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以栽培技术手段为目标。土壤进行严格的深耕晒垡,及时处理干净温室内残枝败叶,培育壮苗,科学管理温湿度。浇水施肥采用膜下暗灌和滴灌设施,冬季增加保温被数量和反光膜的使用,改善生产环境。多采用天敌、生物、高效低残留农药,合理轮换用药,充分增强作物的抗虫抗病能力。
3.5 加强农药经营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农药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它的使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节点。因此,加强农药的经营管理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重要环节,政府部门要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资市场、个体农资经销商进行规范管理,不时进行不间断、拉网式查禁活动,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毫不手软。同时,每年定期对销售人员培训两次,努力提高销售人员业务素质。
3.6 加强蔬菜浇灌水质和周边环境的监测工作
水质与环境的好坏,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基础。因此,各相关部门应成立联合工作服务小组,加强灌溉水源的监测力度,高效处理水质、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便种植户及时采取措施,尽量规避因外界污染而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3.7 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稳步推进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体系
为了做大、做强无公害蔬菜产业,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技术人员、专业种植合作社及稳定销售商户的积极性。农业部门应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让技术人员和种植户开阔眼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新技术培训力度,广泛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并积极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全力促进这项全新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收稿日期:201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