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农业区玉米栽培技术

2019-10-21 07:31刘丽丽
种子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玉米栽培栽培技术

刘丽丽

摘   要:我国是玉米产量大国,玉米播种地域广、面积大,但不少地区为旱作农业区,玉米生长期内严重缺水,导致其产量不高。近年来,现代旱作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改善了干旱农业区土壤水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玉米产量低的问题。介绍了旱作农业区玉米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概述了栽培技术要点,供参考。

关键词:旱作农业;玉米栽培;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6-0041-01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我国玉米栽培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16世纪中期。因其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可观的产量,在南北方都有种植。陇东地区作为干旱农业区,采用传统种植技术种植的玉米成本高、产量低,因此,研究和推广应用旱作增产栽培技术,将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作出一定贡献。

1   影响旱作农业区玉米质量的因素

1.1   播种季节

农作物的播种季节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选择好播种时期,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在玉米种植时,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源。针对干旱地区,阳光过于充足,温度过高,水分蒸发快,土壤缺水严重,经常制约农业区玉米产量。只有深入调研玉米栽培技术,选择合适的播种季节,选择耐旱品种和播种密度,才可以提高旱作农业区玉米的产量。

1.2   种植密度

在旱作农业区栽培玉米时,主要选择喜光作物,种植密度是影响其产量的第2个因素,若玉米单株产量高,播种时可以掌控好株与株之间的距离,合理布局与玉米产量成正比,种植密度适宜才有利于旱作农业区玉米产量提高[1]。反之玉米种植过密、光照不足,则会影响玉米的生长,不利于提高产量。

1.3   合理施肥

任何一种作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施肥,施肥贯穿于玉米栽培的每一个环节,其可以为玉米栽培提供所需要的養分。目前肥料都是化学成分,若施肥过多,叶面和土壤中残留大量的化合物,不利于玉米的正常生长。施肥是有讲究的,种植多少玉米,应使用多少化肥,也是有相应比例的。同时选择肥料时,要注意不同的玉米喜好的肥料不同,合理选择肥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1.4   灌溉水源

灌溉水源是旱作农业区玉米栽培的必要因素,玉米生长周期短,在其生长过程中离不开水源。只有水源充足,玉米才能吸取更多的养分,帮助其发育生长。玉米生长阶段应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利于玉米充分接受水分的滋润,保证其健康生长。不同的玉米品种对水源的要求不同,合理把控灌溉水源,可以有效增加玉米的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1.5   玉米品种的选择

近年来旱季较多,旱作农业区土壤干旱现象严重,很多地区都呈干旱和半干旱状态,玉米种植受到很大限制。虽然当地的玉米栽培主要采用覆膜技术达到节水的目的,但是未选择合理的品种种植[2]。因此玉米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挑选具有抗旱特征,品种的最佳表现形式为种子颗粒大、根茎生产能力强、根系发达、入土深、能够充分吸收土壤养分、根茎具有较强的伸长力。在旱季缺失水分的情况下,种子能自主维持光合作用,吸收养分且不会死亡。当前在生产过程中抗旱性较高的玉米品种是登海9号以及陕单609,具有很好的抗寒性、高产性,且单株穗大。

为使品种具备抗旱的特征,除了要选择抗旱的品种,还要对选购的种子进行抗旱处理,进一步提高玉米品种的抗旱能力,具体可采用药剂浸泡的方式,浸泡时间大约为48 h,浸泡后晾晒,晒干后5~6 h 即可播种,用药剂浸泡的玉米具有良好的抗旱效果,能够保证出苗率,增加玉米产量。

2   旱作农业区玉米的栽培技术

2.1   地膜覆盖技术

近些年流行一种新的种植技术,统称为地膜覆盖技术,已应用于棉花种植,同时玉米种植也利用此技术,特别是旱作农业区,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增强地表温度,规避种植播种时间,避免病虫害发生,避免阳光过度辐射,减少水分蒸发,使其保持充足的水分,减少灌溉次数。为此,旱作农业区玉米栽培可以选择该技术,实现播种一体化,节约种植成本,提高其产量。

2.2   打垄双行种植技术

打垄双行种植技术是双行密植技术、打垄技术以及机械化技术三者相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应用于玉米栽培领域,可以实现耕地、播种以及施肥等工作,节省了人力,改善了生产效率。然而不同地区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打垄双行种植技术的选择,旱作农业区玉米可选择耐旱品种种植,打垄的垄距采用85 cm为宜,小垄为40 cm[3]。

2.3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提高农民对施肥的重视,由于玉米种植时,有些农民科学种植观念不强,一再认为依靠肥料可以增加玉米产量,往往忽视了肥料中的有害物质,影响土壤的通透性。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土壤起到了保护作用,旱作农业区部分玉米栽培利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农民盲目种植,达到预期的理想目标。

2.4   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

旱作农业区在玉米的栽培中经常会遇到病虫害的侵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和发育。针对病虫害问题,仅依靠喷洒农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此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问世。该技术减少了对玉米的伤害,降低了化学农药的成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同时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无污染,符合现阶段农业的发展需求,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保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玉米栽培技术主要有地膜覆盖技术、打垄双行种植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特点,针对旱作农业区,应根据玉米栽培的不同阶段和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提高玉米的生产水平,增加玉米产量,为农民创收,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1 ] 王晓燕.玉米化控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新农村(黑龙江),2017(10):142.

[ 2 ] 刘杨.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9): 128-129.

[ 3 ] 任利生.浅谈旱地玉米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2):136.

(收稿日期:2019-08-07)

猜你喜欢
玉米栽培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
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组合在北方玉米栽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