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梅
【摘 要】目的:总结腹部外科胃管引流不畅的原因,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近期发生胃管引流不畅的50例腹部外科患者,分析、汇总其引流不畅的原因。结果:胃管引流不畅的发生主要与血凝块或食物堵塞、胃管置入深度不合理、胃管胃内打结等因素有关,患者经针对性护理后,引流不畅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在腹部外科患者护理中,应当以熟练的胃管置管技巧以及规范的胃管护理措施,保证胃管引流畅通。
【关键词】腹部外科;胃管维护;引流不畅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211-01
在腹部外科护理中,胃肠减压是一种重要护理技术,能够对患者的胃肠道起到一定的减压、保护作用,继而加速其吻合口愈合,避免相关不良事件。而作为胃肠减压的重要“渠道”,胃管引流的通畅性,与减压效果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一旦引流不畅问题发生,不仅胃肠减压技术的效果难以充分发挥,患者也将可面临更大的风险,或者引起矛盾、纠纷。本文以就胃管畅通情况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论述临床上发生胃管引流不畅的主要原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腹部外科发生胃管引流不畅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总结引流不畅的原因。5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3—87岁,平均(50.4±11.7)岁。
1.2 方法
本次入组患者均按照腹部外科常规护理程序以及相应疾病、手术术式的专项护理方案开展临床护理工作,重点关注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基础性内容。在胃管维护活动中,责任护士于置管前,按照常规程序进行了置管评估、置管宣教工作,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个体化置管方案,合理选择了置管长度以及管号;固定胃管后,由操作者对固定效果进行最终确认,并在后续护理环节,定期评估其固定情况,避免出现滑脱问题;与此同时,按照胃管维护要求,定期对胃管进行冲洗,保证引流效果。在对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时发现,胃管引流不畅的原因主要为置管深度不合理、胃管堵塞以及胃管打结。而后,我科护理人员及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如下护理对策:(1)日常巡视时,对引流液情况进行评估,若出现拔管阻力,则考虑胃管打结问题,立即停止胃肠减压治疗,并更换胃管;(2)根据已有实践经验,明确置管长度以及个体化置管的标准,一般成人使用18号胃管,长度控制在55-65cm;(3)严格执行胃管的冲洗工作,避免凝血块或者食物残渣的残留,影响胃管的引流效果。
2 结果
胃管引流不畅的原因见表1。50例患者的胃管引流不畅问题均在针对性护理后得到改善。
3 讨论
在外科护理领域,以胃管为减压途径,采取负压吸引装置,吸出胃肠道内的液体或者气体,是较为重要的一种减压治疗方法。大量临床资料与数据证明,采取合理的胃肠减压方案,可促使外科患者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尤其是针对部分存在胃肠梗阻的患者,实施胃肠减压技术,可降低其胃肠道的膨胀程度。但实践阶段,胃肠减压期间存在的引流不畅或者减压不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此种护理措施的实际效果的发挥,相关文献[1-2]也就此进行了论述。针对胃管的維护,李青等[3]分析了品管圈的应用价值,王素梅[4]论述了无负压自然引流的应用效果。围绕腹部外科患者的胃管护理,我科护理人员对引流不畅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既往上报的发生引流不畅问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了胃管引流不畅的具体发生原因,计算了各类原因的占比。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引发胃管引流不畅的原因之中,胃管置入深度问题、胃管堵塞问题以及胃管打结问题的占比相对较高,提示护理对策的拟定应当从这些角度进行考虑。以胃管打结问题为例,一旦责任护士发现胃管打结迹象,立即停止减压治疗,并做好患者、患者家属的解释工作,根据胃管打结的处理流程,对胃管进行更换。在上述过程中,打结问题的护理评估是其重要内容,根据既往经验,胃管拉出5cm左右即感觉阻力时,应当采取注入少量空气或者水的方式;当上述方法不能解除阻力现象时,就需要考虑给予润滑剂等处理方式,再行胃管拔出操作。此外,在胃管的准备阶段,为了有效降低胃管在胃内打结的几率,应当尽可能保证胃管置管一次性成功,并兼顾胃管的弹性。而在胃管堵塞的护理上,既往护理发现,食物残渣与血凝块是引起该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食物残渣引起的堵塞,可考虑对胃管进行合理的改进,如在顶端设置侧孔,减弱治疗期间的负性因素,增加吸收的面积,继而保证胃管引流效果;针对血凝块问题,则需要考虑合理应用冲洗策略(无菌生理盐水),或者及时更换胃管。从本次纳入的患者的转归情况分析,在患者发生胃管引流不畅问题后,及时进行处理,能够避免胃管不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保证胃肠减压的顺利进行。
结合上述分析,腹部外科胃管护理仍然存在较多的难题,如胃管置管的“一次性成功”难题,胃管引流情况的评估以及原因诊断,患者个体化置管方案的拟定等。相关的管理人员与医护人员要保证胃肠减压治疗的效果,减少引流不畅问题的发生率,就需要围绕上述难题,提出与之相对比的护理对策与管理措施。而实践活动中,根据护理经验,明确胃管引流不畅的高发人群以及此类人群的共通点,能够为规范化护理对策的建立提供重要参考。如针对引流不畅风险的评估,恶心、腹胀、呕吐为此类患者的常见症状,相关护士应当高度重视此类症状的评估与诊断,准确分析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必要时对胃管进行恰当的处理。
综上,在腹部外科护理领域,相关护士应当重视胃管引流不畅的风险,及时评估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排除其引流不畅问题,从而促进其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洪泉, 张希, 倪居. 无创呼吸机患者胃肠减压引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29(3):20-22.
[2] 李孝文. 普外科术后引起胃肠减压不适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11):170-171.
[3] 李青, 罗银银, 李鑫,等. 品管圈活动在临床胃肠减压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6):7-8.
[4] 王素梅, 辛雪琳, 王晓庆. 无负压自然引流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减压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9):11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