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摘 要】目的:探讨基层普外科手术前后抗生素的应用。方法:选取基层医院在2018年收治的12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将其以60人的规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实验组,对观察组的手术患者采用预防性的抗生素,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性给药,分析两组患者的不同抗生素使用方式是否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性,通过两组之间的对照实验,来提高基层普外科的抗生素应用有效性。结果:相比之下,采用预防性用药的观察组患者,其术后切口恢复情况较好,而采用治疗性给药的对照组,其效果略显不足。观察组的60名普外科患者中,手术切口达到一级愈合程度的人数为23人,二级愈合人数为30人,剩余7人出现为三级愈合程度,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对照组中,一级愈合患者为15人,二级愈合为26人,三级愈合为19人,且对比之下,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基层普外科的手术患者采用预防性的抗生素治疗,能够较好的降低术后感染率,适宜在我院推广。
【关键词】基层;普外科;抗生素;应用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140-01
前言:
普外科是医院中的重点科室,能够对心血管类疾病、泌尿类疾病、肠胃类疾病等进行治疗,且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但是在手术完成之后,可能会由于多种原因,使患者的手术切口出现感染情况,导致患者本身因为感染而出现其它症状。在普外科手术后,抗生素能够对感染情况进行有效治疗,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使用,如应用不合理,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可能还会对其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对照实验的患者为基础普外科,于2018年收治的患者,且均对两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并无精神类疾病。观察组的患者中,男性为24人,女性36人,年龄在28~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2±3.26)岁,经历腹部手术患者35人,颈部手术10人,行经皮手术患者11人,其余4人为血管手术;对照组中,男性43名,女性17名,年龄在31~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5±2.36)岁,腹部手术患者42人,颈部手术患者2人,血管手术患者16人,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来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应用于防止术后感染的抗生素类型较多,基层普外科主要使用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等。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治疗型用药,在患者出现感染情况后对其进行抗生素的应用;观察组则采用预防性的使用方式,在患者术后短时间内使用抗生素,防止患者出现术后感染情况。两种抗生素应用方式均采用静脉注射[1]。
1.3疗效判断标准
对于参与本次实验的120例患者,其疗效判定标准主要围绕其伤口愈合程度,并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首先,一级为愈合情况最佳,且并无其它症状;其次,二级愈合程度相比于一级,略有不足,在患者的术后创口处,愈合较慢,且可能会出现积液、红肿等现象;最后,如果患者的术后创口为三级,说明其创口感染出现了严重感染现象,需要采用引流管对积液进行引流,并对其进行紧急治疗。
1.4统计学处理
对于本次两组实验,主要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n)为计数资料,伤口愈合情况为一级、二级、三级,用药时间为(d),治愈率、有效率等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比之下,采用预防性用药的观察组患者,其术后切口恢复情况较好,而采用治疗性给药的对照组,其效果略显不足。观察组的60名普外科患者中,手术切口达到一级愈合程度的人数为23人,二级愈合人数为30人,剩余7人出现为三级愈合程度,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对照组中,一级愈合患者为15人,二级愈合为26人,三级愈合为19人,且对比之下,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医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每年的患者治愈率在不断提升,为人们的生活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相比市级、省级医院,基层医院的综合实力较差,对症状较为轻缓的疾病可以进行有效治疗,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已较差,那么基层医院可以发挥的作用就不是很大了。如今,在我國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之下,基层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尤其是其普外科,在手术、用药等方面更加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对于普外科的手术患者,容易出现感染现象,因此需要采用抗生素来加以遏制,但在基层普外科中,由于及条件限制较大,制约了病原学检测,使得医生需要根据本身经验、文献、药敏试验等为依据来对患者应用抗生素;其次,基层普外科的整体环境较差,且卫生程度略有不足,加之手术次数较多,导致其可能会滋生出较多的病菌,无形之中增加了患者的术后感染几率。
对于患者的术后感染,医务人员应当统筹兼顾,以“预防”为主。抗生素作为治疗术后感染的主要药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患者手术后,对其进行预防性的抗生素应用,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的术后感染[3]。由于抗生素的种类较多,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等,所以,医务人员在对术后患者应用抗生素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使患者的血药浓度可以持续保持在充分的阶段,对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其次,在选择抗生素类型后,要把握住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使手术完成与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形成完美的结合,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感染的预防能力,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在术前0.5~2h对患者进行抗生素的使用,可以使抗生素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但是在使用时,需要合理定量,避免提高耐药性。
通过本次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实验发现,采用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对患者的感染现象能够进行有效的遏制,感染人数7人,有效率为(88.33%),而采用治疗性用药的对照组,感染人数19人,其有效率为(68.33%),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基层普外科的手术患者采用预防性的抗生素治疗,能够较好的降低术后感染率,适宜在我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建波.抗生素在基层医院普通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3): 2977-2978.
[2] 任俊杰.浅谈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S1):168-169.
[3] 丛培阳.威海某二甲医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D].青岛大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