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雄史诗《江格尔》是蒙古族众多英雄史诗中最优秀的一部史诗,也是整个蒙古族民间诗歌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该作品不仅具有极大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是一部指导人们行动的人生教材,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功能。
本文将视点聚焦在《江格尔》中体现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功能上,浅析《江格尔》中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功能。
关键词: 《江格尔》 ;爱国主义 ; 英雄主义 ; 教育功能
史诗《江格尔》许久以来一直是蒙古族家喻户晓的生活经典。蒙古族《江格尔》,藏族《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一起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史诗主要讲述了蒙古族英雄江格尔为了实现各部落的统一,保卫家乡的安全和利益,率领着众勇士同无数个掠夺者和奴役者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最终创建了犹如天堂般美丽,幸福,吉祥的宝木巴联盟并实现和平统一的故事。史詩《江格尔》不仅规模宏大而且风格崇高,它是一部全面反映了游牧民族征战,生产,婚姻,风俗习惯和生活情景。成为了形象地表现游牧民族过去历史和他们对未来美好冀望的百科书。
史诗《江格尔》的整个内容虽然庞大而众多,但其基础却很单纯,梗概简单,就是为了保卫和发展宝木巴的繁荣富强而战。在《名扬天下的江格尔可汗镇压暴戾的哈拉.肯尼斯》一章中有描述史诗塑造一个理想境地宝木巴:
百国的诺彦和英雄,
汇集在景色如画的宫殿前,
连续举行四十九天的酒宴,
六国的汗们,
随身带来最好的佳酿。
尽兴地欢乐庆祝,
共享战胜蟒古斯的荣光。
没有死亡,只有永恒。
没有惊扰,只有安康。
没有哭泣,只有欢笑。
没有孤寡,只有兴旺。
艳如彩带的太阳冉冉升起,
游隼和百灵鸟欢快地歌唱。[1]1128
史诗中不仅体现了英雄们为生活在这样的家乡而自豪,而且还体现了保卫和建设它而紧紧团结,同心,同德,始终不渝。
宝木巴的英雄们在每一次战斗中,他们总会用自己的行动和实践来证明“不畏惧烈火,不畏惧山洪,不畏惧敌人锋利的刀尖”的豪宕誓言。在《勇猛的哈拉·萨纳拉迫使库都尔·扎尔国扎安台吉汗归顺江格尔》一章中对勇猛的哈拉·萨 纳拉英勇作战如下描述:
举起板斧掉转马头,
朝奥敦·察甘回戈一击,
将他八节腰椎砍断,
把他粗大肋条击碎,
令他意识迷乱双目呆滞,
抱着黄膘马鬃瘫软不济,
萨纳拉撩起他的后袍襟,
死死地把他安在鞍鞒上,
扭过他的四肢,
游牧民族先哲热爱民族,热爱人民甚于生命。当敌方前来威胁江格尔可汗并且提出强硬要求时,宝木巴的小英雄图哈那说就说:“人为食而生,为国而死,一腔热血何处不能洒?一副骨架哪里不能埋?让我去收拾了他再来!”说完便手持武器前去和敌人决一死战。不仅英雄如此,就连宝木巴的普通民众也是如此,都有高度的觉悟,愿为宝木巴地方的平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洪古尔之子霍荀·乌兰杀死那仁达莱汗之子哈拉·索弄凯,掳获安都勒玛蟒古斯》一章中,圣主江格尔和勇士洪古尔被敌方抓住了,这时聪明绝顶的洪古尔之子霍荀·乌兰前去杀死那仁达莱汗之子哈拉·索弄凯,掳获安都勒玛蟒古斯营救了圣主江格尔和勇士洪古尔,具体描述如下:
于是霍荀·乌兰好小子,
跨上“牛蹄美”骏马鞍背,
来到哈萨克式双轮大车旁边,
拔出两人身上钉子,
昼夜不停洒下甘霖,
将江格尔和洪古尔救醒,
又给涂上灵丹妙药,
恩格斯在《德国民间故事书》一文中提到过:“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地阐明他的精神品质,使他认清自己,唤起他对祖国的爱。”英雄史诗《江格尔》也正是如此,它不仅歌颂人民群众的愿望和理想,同时又教育人们热爱家园,建设家园和保卫家园。值得一提的是,英雄史诗《江格尔》对宝木巴的理想化描画是超越了民族界限以及阶级界限的。在宝木巴居住着超过五百万的各族人民,说着不同的语言,民族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不分你我,如同赞美宝木巴时所描述的那样:“没有死亡,只有永恒。没有惊扰,只有安康。没有哭泣,只有欢笑。没有孤寡,只有兴旺。”光想想就很美好。也许这正是《江格尔》这部史诗的不巧意义之所在吧。
注释:
①为了说明史诗中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作者在此引文的汉译后附加了蒙古文的拉丁转写。
参考文献:
[1]贾木查.史诗江格尔校勘新译.[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5.
[2]贾木查.江格尔(蒙古文)[M].新疆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巴都玛,女,蒙古族,蒙古语言文化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2017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