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君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的课堂角色,加快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思维导图的概念可以明确,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思维模式,非常有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
关键字: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有效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摒弃原有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思想,在新课标课堂中采用科学且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知识结构,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实现自主学习。思维导图法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很多数学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归纳和总结能够系统、全面地进行展示,给学生直观、易懂、严谨的知识体系,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通过对以往文献和自身教学实践的研究,总结出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意义有三:其一,通过思维导图的整合和分析,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便利学生对于知识架构的理解;其二,通过思维导图的解释,能够突破教学过程中的知识难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内容;其三,通过思维导图的总结,可以辅助学生复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效应用的途径探索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明确课堂重点内容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首要流程,这一流程决定着学生的上课效率。因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才能够大致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的难点问题,从而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重点难点内容。另外,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思维导图就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以将预习时提炼出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加以总结,标注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自身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适时帮助学生进行导图构架,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态加以分析,帮助他们找到思维的突破口。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五年级上册内容“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内容时,就需要利用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这一单元内容中包含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想到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及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两单元的内容,将整个小学阶段的平面几何结合起来学习和整合,拟出思维导图,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于“多边形面积”的认识和理解。
(二)利用思维导图分析应用题干,便利挖掘隐含条件
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解决问题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自身对于教材的整体架构和知识分布层次应该有总体把握。其次,教师对于小学数学中各个阶段的知识点要十分熟悉。这样才能够保持思维梳理的连续性,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针对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已经到了整理和复习的阶段,遇到的題目也是综合性较高的题目。教师则需要带领学生精细化读题、审题,将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发散和扩充,以思维导图作为思路寻找的辅助工具,最终解答出这一综合性问题。因此,思维导图在解决综合性应用题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这是一道小学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中的探究问题: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其主要考查的是百分数、比值、增长率的应用。教师在讲解之前,就需要首先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分数、比等内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系统性的整合之后,再根据题目条件,找出具体的解题思路,最终解出问题。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归纳,清晰学生知识认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一项作用就是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单元复习时知识点多且繁杂,但一个单元的知识又都是围绕一个内容展开,即思维导图中所说的中央关键词展开,且知识之间又存在着相互联系。因此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进行单元复习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将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各个知识点和在此基础上拓展的内容,以利于学生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本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制成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课本的知识编排,是螺旋上升的方式。所以不同年级所学的知识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是知识类型都相同。当学生将一种类型的知识学完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些知识进行归纳。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整理六年级上册内容“分数乘除法”内容时,就应当让学生以“分数”这一关键词为核心,在其四周进行发散,总结“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加减乘除法则”等一系列重点知识,最终形成“分数”的思维导图。这样进行整体性的知识归纳,才有利于清晰学生的知识认知。
三、结束语
实际上,利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其实可以这样理解:通过让学生综合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独立探索和思考,解决现实性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个探索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深入开发数学思维、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杨小亚.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