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双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所接触到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只有倾注情感,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得更加深入。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渗透;重要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处于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强,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受到的影响甚至会对其一生产生作用。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用优美母语去塑造人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要同时进行情感上的渗透。那么,情感渗透的作用有哪些呢?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感知真善美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用心领略生活中的真诚、善良与美好,这应该是我们给学生上的最宝贵的一堂课。小学语文课上,就让我们抠去负能量的东西,尽己所能地带领学生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这样一来,会让这些孩子对未来充满憧憬,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态度,并且将这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比起传授给学生再多的知识,我想这些才是最为重要的,会让学生一生都受益无穷。我们所带领学生学习的任何一篇文章,它都不是只存在于教材上冷冰冰的文字,都是有温度的,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下情绪的抒发,只有深入把握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才能透过表象看本质,在分析完课文结构、写作手法后为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洗礼,力求做到每节课下来都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循序渐进地意识到生活是美好的,继而从课本中走出来,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真善美,包括大雨过后操场上空出现的两道彩虹、体育课上不小心摔倒时同学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考试失利时朋友的暖心安慰……这样,才会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不仅包括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包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都特别听话,将他们教育成什么样子今后就是什么样子。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德”要排在“才”的前列。否则的话,学生的能力越强,对社会的危害反而越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不是德育校长、政教处主任的职责,而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同时进行的情感渗透,并且语文学科要更占优势一些。因为对这些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小学生而言,一味地给他们讲道理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进入你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他就会怎样做的阶段。借助语文教学,比如课文中的典型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比如结束每节课的教学后尝试让学生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等,于无形之中落实了德育教育,将其进行得润物细无声,既不会引起学生的过度关注,又不会喧宾夺主。学生受到了耳濡目染,会充分吸收到那些课堂上学到的优良道德品质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三、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三观
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的区别是影响人际关系亲疏的重要因素。健全正确的三观会使人积极向上,周围的事物都会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即使不能,阳光的心态也足够使人坚强勇敢地面对困难。学生在小学时期,三观正在逐渐成型,家长和老师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受影响最大的两类人,考虑到学生潜意识里对老师的尊敬,因此受老师的影响要更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逐渐引导学生知道这件事是对的,那件事是错的,并且针对某件事能够拥有自己的观点,看待问题时不偏激不阴暗。即使到了多年后的一天,依然会想起当年的一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教会他们的东西,甚至会联想到:这件事换做是我的老师,他会怎么做?他又会如何看待这件事?我想,为人师,如果能够给学生施加一些正面影响,是件很幸福又很有成就感的事。三观的形成,不在朝夕,而在于日复一日的熏陶与教化,让我们以阳光的心态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的同时帮助学生确立健全的三观,将学生培养成我们所期待的样子,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一个个简单、清澈、温暖而有力量的人。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试教育逐渐转型为素质教育,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也从把学生培养为“考试机器”转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希望孩子们都能够不忘初心,珍惜身边的美好,用阳光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自己保留一块净土。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既然认识到了自己的任重而道远,就让我们在新课改的带领下,努力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路漫漫其修遠兮,定将继续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吴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语文课内外,2019(36).
[2]韦演丽,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语文课内外,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