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 岳曦 赵勤勤
摘 要:国家电网的电力调度安全顺畅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也是相关电力行业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的问题。因此,对于电网调度风险调控研发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是该工作的必要条件。本文意在推行对于电网运行调度全过程的动态调控方法,全面分析排查每一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保证电网调度运行的可靠性。
关键词:电网调度;全过程;风险调控
引 言
当下使用最广泛的风险调控方法是对某一时期调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该种方法具有单一性和局限性,对于解决现存风险问题行之有效,但无法整体测评风险水平,忽视每个阶段调度的影响。风险调控的方法要更为全面,对电网调度过程中的每一阶段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使电网调度运行过程处于全监控,评估出来的数据结论将更为精准,可在未来有效规避风险使电网调度运行更为顺畅可靠。
一、改良静态风险调控调整风险跟踪体系
静态风险调控体现在电网调度检查的周期不够灵活系统,对于整体电网调度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实施都不利。基于静态风险调控产生的弊端,提出将静态体系更换为动态风险调控。
1.1对于中短期调度的改进
该周期的调度时间较长,周期内的风险评估信息相对于其它周期变化较为平缓。一般该周期适用于采集在长时间内基本不变的信息,如提前观测自然原因对电网调度的影响以及电力传输时的功率波动等。在调控过程中,对这些数据信息提前知晓有助于在该调度周期进行有效风险规避。中短期调度可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应用动态调控持续采集相关数据,对于异常信息进行及时处理保证电网调度运行顺畅。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对相关机组进行建模重新改进优化系统设计[1]。
1.2对于日前调度的改进
该调度周期为二十四小时。由于周期缩短,在该周期内可以采集到较为精确的数据,如电力设备负荷以及重要电力设施的运转情况。这些信息对于改善机组实际输送电力方案,保证生活中正常用电有很大作用。应用动态调控对这些信息进行实时追踪,数量越详实对之后电网的调度改善计划就越有利。
在实际操作中,应建立中短期调度与日前调度的风险跟踪数据综合体系模型。要以中短期调度采集的数据为基础分析设备性能与运转情况,从而有效地观测电网调度时产生的相关风险,实现电网系统的进一步升级和改造[2]。
1.3对于日内调度的改进
该调度周期为一小时或者十五分钟。该种调度模式是在对电网未来短时间之内进行风险调控,其作用是保证电力输送的稳定性,符合在此之前设计好的输送功率,从而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作。
根据日内调度周期较短的特点,实时跟踪采集的信息精确度高,因此在分析电力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以及预测可能发生故障的设备方面非常有效,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以规避风险起到重要作用。采用动态调控方法,对机组在此周期的调度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将改进工作落到实处,在高风险的设备发生故障之前进行优先处理,保证该周期供电安全可靠[3]。
二、对于中短期调度与日前调度的实际应用
2.1中短期调度的动态调控改进
对于中短期调度工作而言,如果某直流高压工程的输送功率产生异常波动,将会导致与该工程相关的区域用户受到影响。应用动态调控改进模式,异常传输功率波动是风险标识,在实时跟踪观测之后,对采集信息呈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电网输送功率过低会导致该地区出现功率缺口,从而引发变电站电压异常损耗相关设备。基于该种情况建立相应机组模型进行分析,当功率较低时,分析该地区电网机组模型中是否有关闭状态的设备,重新开启增大功率保证电网正常供电。
2.2日前调度的动态调控改进
建立与中短期调度的综合体系模型之后,全面分析威胁电网安全的隐患。例:中短期调度采集到未来会有恶劣天气的自然因素,通过动态调控分析出对相关电力设备正常工作具有威胁,极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以该信息为基础進行日前调度的相应调控,确定大概率此次恶劣自然天气威胁的地区与设备,通过建立相关调控模型为日前调度的改善提供方向,分析出该种风险主要存在于电路通道受阻,在建立好的机组模型之上,对相关问题环节进行改善,设计出最有效的措施以规避风险,保证电网正常运行调度。
三、小结
电网运行调度的正常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当今社会生活的每一环节几乎都无法离开电的支持。在调控方法上,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将动态调控落实到电网调度的每一环节,对周期较长的中短期调度进行优化,建立起与日前调度相结合的调控系统作为电网的保障。对于较短周期的日内调度,实时跟踪的动态调控尤为重要,需要妥善处理这些采集到的高精度信息,对具体电力设备的检测和维护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马国祥.基于安全风险辨识与防控的电网调控运行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165.
[2] 朱炳铨, 倪秋龙.电网调度运行全过程风险跟踪与动态调控技术[J].电力建设, 2018, 39 (02) :36-42.
[3] 曹煜.计及关键线路辨识的电网调度运行全过程风险跟踪与动态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