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学样
淮阳县位于豫东南部,耕地面积150万亩,常年种植农作物面积200万亩以上。是国家重要粮食功能核心区。夏玉米是我县重要的粮食兼饲料作物,搞好夏玉米生产对巩固我县粮食功能区核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县夏玉米生产存在问题,遴选适宜我县种植玉米迪卡653等品种,且研究推广适应当前生产的精简化配套栽培技术。
1、夏玉米生产存在问题
品种利用方面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品种少,品种多乱杂并存,布局不合理;耕地管理方面存在旋耕造成土壤耕层浅、实,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土壤板结严重;播种方面存在播种质量差,缺苗断垄严重;减灾防灾栽培存在灾害发生频繁,产量稳产性差;生产管理方面管理粗放,成本高,效益低。收获存在普遍偏早;粒收面积小以及农机农艺不配套等问题。
2、品种选择
通过近年来选择夏玉米品种试种、示范、推广,主推以H3659Z×G4675Z选育的新品种迪卡653。该品种表现出以下突出特点:
(1)熟期适中
该品种夏播生育期98-105天。熟期适中,较适宜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2)生长势强
该品种苗期就叶色浓绿、叶鞘绿色,中后期棒三叶大且肥厚,吸肥能力强,表现出较强生长势。
(3)光合势强
该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举,适宜高密度种植,一般地块4000-4500株/亩,高水肥田块可5000株/亩块。光合产物高,具高产潜力。
(4)结实性强
旗叶勺型、雄穗伞形雄穗分枝数11-15个,花粉量大,授粉率高,耐高温,不凸尖,不花粒,结实性强。
(5)抗倒性强
该品种气生根3-4层,根系发达,根基牢固,且茎秆弹性好、韧性强,不易折断,抗倒伏突出,便于机械化收获。
(6)抗多种病害
对黄淮海多发的大小斑病、茎腐病等具有抗性,主要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茎腐病,高抗弯孢菌叶斑病。但感黑瘤粉病、玉米螟。
(7)适宜粒收
该品种苞皮薄,内熟性好,脱水快,适宜机械化粒收。
(8)出籽率高
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48.7-353.3g,出籽率达89.2-91.1%,符合国家一级粮标准。
3、玉米精简化栽培配套技术
(1)种肥异位同播技术
种肥异位同播技术即采用机械化播种时同时将玉米全生育期所需的肥料一次性完成施肥,但种子和肥料在不同位置。种肥异位同播技术实现一次性、轻简化施肥,减少人工,解决劳动力紧缺矛盾。
种肥异位同播技术要求,施肥位置可在种子侧位6~7cm处或在种子下方3~5cm处。肥料铲与种子铲左右间距6~10cm为宜,防止肥料烧种烧苗;施肥深度一般8~20cm。
(2)配方施肥技术
玉米吸收氮磷钾数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玉米籽粒吸收氮磷钾比例为1:0.36:0.95。可选择配方40%(N-P2O5-K2O,28-6-6)或配方45%(N-P2O5-K2O,30-5-10),但肥料应选用农业农村部登记缓控释肥料,氮缓释养分比例应根据土壤质地由粘而壤到砂,氮缓释养分宜占总氮量的30~60%左右。肥料用量40-50千克/亩,以玉米前期不旺长,后期不脱肥为原则。
(3)精量播种技术
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根据密度要求,调整行距、株距、播种深度,使单粒种子符合三维坐标空间要求,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盖、镇压系列作业,将种子均匀播到一定深度土壤里,做到苗匀、苗齐、苗壮。该技术提高播种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劳动强度。
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要求:单粒播种,种子发芽率不低于92%;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高水肥地块可加大到5000株/亩左右;宽窄行种植,有利于通风透光,行距60cm,株距22-27cm;播种深度5cm;墒情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60-80%为宜;免耕精量播种机械,15-30马力动力配套,作业速度小于3千米/小时。
(4)高密稀植技术
玉米种植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因素之一。因地制宜,依据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选择合理的密度,才能较大限度提高玉米产量。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玉米种植密度增加穗数可提高玉米产量,但达到一定密度后,即过高的种植密度则导致玉米源、库关系失衡,影响籽粒灌浆特性,反而造成减产。还存在玉米倒伏、病害加重、影响授粉、水肥匮缺等风险。
高密稀植技术即在保证玉米一定密度种植条件下,又保证玉米具良好通风透光条件,缓解过高的种植密度导致的玉米源、库关系失衡矛盾,方法是针对迪卡653结实性强这一特点,改单粒播种为双粒播种。
播种机械选用免耕“双胞胎”耧,播種每穴2粒;行距60-75cm,株距35-42cm,密度5000株/亩以上,适合于高水肥地。
(5)一防双减技术
“一防双减”技术就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喷施杀虫剂、杀菌剂、调节剂等药剂防治玉米中后期多种病虫害,以压低减少后期虫源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调节保护玉米正常生长,从而增强玉米光合效能、增加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实现玉米高产、高效。
杀虫剂亩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10ml或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15~20ml;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8g;杀菌剂亩选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ml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ml;调节剂可选芸苔素、磷酸二氢钾等。
以上采用高架自走式喷雾机械按要求混合喷雾。
(6)适时晚收技术
在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情况下,根据籽粒灌浆进程和籽粒乳线情况适期晚收。玉米成熟期,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色层出现、籽粒含水量降至20%以下即可进行机械粒收。收获后籽粒要及时晾晒或烘干,降低籽粒含水率14%以下,以防霉变。玉米收获后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
(作者单位:466700河南省淮阳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