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东山村“东山再起”

2019-10-21 07:07徐光明冯健乔志强
江西教育A 2019年8期
关键词:九江山村贫困户

徐光明 冯健 乔志强

“感谢九江学院真心的帮扶,感谢党和政府。你们不仅帮我建起了房子,小孩读书的钱也有了着落,看病也不怎么花钱,逢年过节学校都来看我们,我们真的感觉很幸福。”九江学院定点帮扶点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的贫困户周泽民激动地说。

4月1日上午,东山村党支部组织全村26名党员干部来学校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东山村党支部一行在学校扶贫工作队成员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图书馆、大学科技园、校友事迹展厅等教学科研单位。东山村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九江学院这个“亲家”不简单。

近日,九江学院党委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安排部署2019年脱贫计划,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举措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任务和责任。

扶贫列为一把手工程

“真是太感谢他们了,没有他们的帮助,我身上的衣裳都没得穿了。”东山村村民李正英一边拿出一大盒新衣新鞋,一边扯着身上的衣服,哽咽着说。

身患糖尿病,每天不离药的李正英,一家祖孙三代10口人中,2人长期患病,3人弱智残疾,4人上学念书,只有大儿子一个正常劳力,被定为重度贫困户。2016年,九江学院对她家实施结对帮扶之后,帮助她盖起了新楼,经常送油、米、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现金,2017年,李正英家在九江学院帮扶下实现脱贫。

东山村村民李正英家是九江学院 “一对一”帮扶的对象,东山村像这样由九江学院结对帮扶的贫困对象有10户。69岁的村民刘金来一家,2018年在家养鸡纯收入6000多元,全家脱离贫困线。“这得感谢九江学院,给我送来鸡苗,又收购鸡和鸡蛋,帮我销售。”刘金来的妻子说。

医疗扶贫也是“一对一”帮扶措施。对一些年老的患者,该院利用自身优势,送医上门,送药入户,切实减轻村民看病负担。除去年底被邀请去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刘金来老夫妇外,罹患癌症的文菊花、脑中风的胡大义,对此也有切身体会,感激不已。

近年来,九江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新战略,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召开14次党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工作。校党政一把手3年中到村调研达10多次,坚持把定点帮扶东山村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学校成立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并根据东山村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选派驻村脱贫工作队。

通过校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东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底,东山村通过了省级第三方评估,贫困发生率低于2%,完成了整村退出贫困村的阶段性任务;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蓄势待发。整村脱贫后,九江学院帮扶力度不减、脱贫工作队不撤,近期更是选定了20个二级单位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提升东山村造血功能。

旅游+产业+扶贫

“我们做扶贫工作,不仅眼前要脱贫,更要持续脱贫,这一问题核心就在产业。你们一定要选准产业,结合东山村实际,做好产业这篇文章。”九江学院领导对全体干部说。

结合东山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依托新农村旅游,支持各类产业发展是九江学院精准扶贫的重点。在学校帮扶下,增加种植业项目2个,1户办起了“农家乐”个体餐饮店。学校扶贫工作队还重点支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油茶、果业等优势种植业,共为贫困户争取油茶奖补共21.37万元,养殖类等产业扶持资金4万多元。

为做好产业文章,九江学院广泛组织开展了免费的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训人员245人次。主动协调社会资源,深入用工单位及企业宣传发动,为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23个。建立了“1+1+1”扶贫车间和井垅扶贫产业基地,为西海服务区输送劳动力共34人。

为加强产业发展,东山村实现了近2000亩土地流转,助推东山乡村振兴。一系列产业帮扶措施,实现了东山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到2017年12.9万元的突破。

“发挥学院学科门类齐全的人力智力和技术优势,支持东山村建设,利用好东山村的地理位置,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村。”这是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晓东到东山村作扶贫调研时提出的学校扶贫工作新思路、新构想。九江学院经过对东山村近一年的考察调研、规划论证,提出了把东山村打造成“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的发展目标,得到了各界响应和认可。

九江学院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多方筹措,共争取项目资金435.406万元,完成了7个自然村主路、入户路改造工程4300米及农网改造,改善生活用水406户;新建了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村文化活动中心,建立了1个农家书屋和9个垃圾处理池,新建改建农房21间,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组织师生彩绘东山新农村800余平方米。

學校站在打造秀美乡村的高度,组织旅游学院、土建学院专家博士分4批6次入驻东山村,完成了“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整体旅游落地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在九江学院的助推下,武宁县将东山村定为武宁县4个秀美乡村建设示范点之一,要让东山村由“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向4A级景区华丽转身。

让东山村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九江学院脱贫工作始终坚持把“让东山村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发挥学校教育和智力资源优势,创新脱贫模式,积极协助村“两委”完成换届选举工作,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等工作。学校通过培育东山村致富能手,实现了村内多个产业的融合发展,“两业”扶贫直接让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近4000元;坚持以“三农”工作为统领,发展产业基地,签订各组土地流转合同,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学校全力支持东山村小学的建设,同时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组织大学生暑假来东山村开展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各二级单位对接东山村重度贫困户,组织附属医院定期开展义诊。学校发挥校友资源优势,创新校友扶贫模式,并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和东山村地理位置优势全方位推进东山村“旅游+产业”扶贫工作,培养东山村村民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与能力。学校通过推行“红色文化”“高雅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方式,提升乡村文明水平;设立公德银行积分兑换超市,激发村民脱贫奔小康内生动力,开展精神扶贫。

九江学院创新脱贫的思路取得实效,得到了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7年学校被江西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省委农工部联合表彰,评选为“2015-2016年省派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优秀单位”。2018年九江学院脱贫工作在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和移民办的考核结果为“好”,驻村第一书记谭翊泉被评为“省派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先进个人”。

东山村正在沿着新一轮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指引的路,继续扩大脱贫攻坚的福祉,努力实现“东山再起”。

猜你喜欢
九江山村贫困户
悠悠的九江
山村日出
长干曲四首(其二)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山村一天一个样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沉寂山村崛起时
永远跟党走